20世纪伟大钢琴家《乔治·博列特》
164

20世纪伟大钢琴家《乔治·博列特》

这张专辑收录了乔治·博列特的演奏录音,包括肖邦、约翰·施特劳斯、李斯特、拉赫玛尼诺夫等的作品。 乔治·博列特(Jorge Bolet,1914-1990)美藉古巴钢琴家,生于哈瓦那。7岁开始向他的姐姐学习钢琴,12岁与哈瓦那交响乐团首度公开演奏莫扎特《d小调钢琴协奏曲》,1927到1934年在美国寇帝斯音乐院向戴维·沙伯顿学琴。后来到欧洲旅行,在维也纳、伦敦、马德里、柏林与巴黎等地举行独奏会,1936年回到柯蒂斯音乐学院担任塞尔金的助教。后来辞掉教职转往外交事业发展(1942到1945年曾担任古巴驻华盛顿文化大使,1946年也曾在东京指挥吉尔伯特与苏利文的《如此天皇》日本首演),后来重新踏上音乐会与录音的活动,尤其致力于浪漫乐派的作品,他演奏李斯特时“拥有霍洛维兹般的触键与列文涅的音色”,最著名的就是他华丽的唱片录音。博列特的艺术唤醒了今日的伟大艺术美学,一种就像他说的,不是拘泥于乐谱的音符,而是借着心灵感受的艺术。 怀着一股毫不妥协的浪漫性,博列特花了很多心力在改编作品身上,施特劳斯/陶西格、施特劳斯/舒尔兹-艾弗勒、瓦格纳/李斯特等改编作品,是他的节目单里的常客“演奏巴赫/布梭尼的《夏康舞曲》时,他以远远超过人性的劲道开头,没有渗入自私的花俏与短视的自我风格,即使在其间出现类似伸缩喇叭声响的新颖效果,为了表达多样化的情绪与架构,基本上他的变化还是在整体的秩序中游走,最后则是将第一主题弹奏出宽大广阔的美感,建立压倒以往的宽度与征服感。按着是肖邦的《24首前奏曲》,每首之间有着狂想式的情绪变化,与随之释放浪漫精神所再创造的速度步调,听听这些博列特同步演奏的双手如何诉说出最充满活力的雄辩性格,而不是伪造出来的效果(尤其是第二、四、六与十三首)。有多少钢琴家真正能将《降D大调雨滴前奏曲》轻松惬意而充满音色细微差别之美地“唱”出来?在第八首(拉赫玛尼诺夫式旋绕与灿烂的乐曲)、第十、十四、十六号,这二十四首当中的大部分,博列特都能如此细腻地注意架构、平衡与和谐。在这里博列特以报复狂怒般的气势挥洒出大师的骚动,而且增加低音的份量与肖邦“激烈的快板”里无拘束的快意,让听众提早忘情地鼓掌。
节目(40)
批量下载
加载更多
主播信息
Love_small_cat

Love_small_cat

小喵陪你听古典 聆听美妙旋律、感受艺术真谛
关注
乔治·普莱特《交响作品录音》
---
这套合辑收录了乔治·普莱特指挥的交响作品录音,包括格什温、圣-桑、柴科夫斯基、鲍罗丁、肖斯塔科维奇、德沃夏克、柏辽兹、拉威尔等著名作曲家的交响作品。
格里莫《水》
176
这张专辑中包括九位作曲家的作品:贝里欧《水钢琴》、武满彻《雨树素描II》、福雷《船歌》第五号、拉威尔《水之嬉戏》、阿尔贝尼兹《阿尔梅里亚》、李斯特《艾斯特庄园水的嬉戏》和杨纳切克《在雾中 - 行板》、最后是德彪西《沉没的教堂》。这些以水为题的音乐,通过尼汀·索尼创作和制作的七个“过渡”连接和编织进专辑中。格里莫很高兴能与这位获奖作曲家、DJ和多乐器演奏家合作,称赞他的能力,强调“人类普遍依赖于我们星球上最宝贵的资源”,并将“诗歌和哲学的不同观点编织成一个单一的、令人信服的音乐生态系统”。
佩拉希亚《巴赫·第二、三、四组曲》
276
这张专辑是钢琴家佩拉希亚演奏巴赫《第二、三、四组曲》。佩拉希亚曾说:“巴赫对我来说意义重大,只说一件事,足以让我对巴赫音乐推崇备至。当我因伤无法演奏期间,是我的拇指被割伤(多谢加斯帕提醒,是被报纸割伤的)。在此期间,唯一对我至关紧要的,就是阅读巴赫的乐谱。我天天阅读分析《十二平均律》中的赋格和前奏曲。当我重返舞台时,自然就把我研究的成果化入演奏。所以,我尽可能多地演奏巴赫音乐。”
APP内查看主播
大家都在听
小泽征尔《德沃夏克在布拉格》
小泽征尔《德沃夏克在布拉格》
《德沃夏克在布拉格》1893年12月16日,德沃夏克的代表作、其最后一部交响曲《“自新大陆”交响曲》于纽约举行首演,获得空前的成功。100年后,即1993年12月16日,为了庆祝这部伟大作品首演的成功和纪念这位伟大的作曲家,当今最活跃的音乐大师——东方指挥大师小泽征尔、小提琴王子帕尔曼、捷克钢琴大师弗库什尼、多次荣获格莱美奖的大提琴家马友友和世界著名女中音歌唱家斯塔德齐聚布拉格斯美塔纳音乐厅,举行了一次意义非凡的音乐会,演出了德沃夏克的著名作品。 这张专辑即是这场盛大音乐会的实况录音。在专辑中,这些世界顶尖的音乐大师们的表现异彩纷呈,女中音歌唱家斯塔德演唱了《妈妈教我的歌》等两首歌曲,她的演唱圆润甜美、饱满厚实,令人赞赏不已。帕尔曼、马友友以及乐团演奏的《狂欢节序曲》,高水准的表现让人难以忘怀。这是一张高水平演出的现场录音名盘。 在这张CD里,女中音斯塔德(Frederica von State)只唱了两首歌,其中一首是《妈妈教我的歌》。但是,只这两首歌就足以让她入选。短短的两首歌,她表现出圆润甜美与厚实的嗓音却让人赞赏再三。除了女主角之外,这张CD的其他节目也是所有女中音演唱CD所没有的。您同时还可以听到帕尔曼、马友友、弗库什尼(Rudolf Firkusny)以及小泽征尔指挥波士顿交响乐团的精彩演出。这张是1993年12月16日在布拉格斯美塔纳音乐厅所录下的,全部都是德沃夏克的作品。没想到这个厅里所录下的音质会这么的优美,我建议所有古典乐迷都要买一张。
4.8万11
普拉西多·多明戈《男高音》
普拉西多·多明戈《男高音》
这套专辑是著名的西班牙男高音歌唱家普拉西多·多明戈的精华辑。CD1收录了多明戈演唱的威尔第、普契尼著名歌剧咏叹调;CD2收录了多明戈最擅长演唱的声乐作品;CD3收录了多明戈演唱的多首歌曲。 普拉西多·多明戈(Placido Domingo),1941年出生于马德里,著名的西班牙男高音歌唱家。他的演唱嗓音丰满华丽、坚强有力,胜任从抒情到戏剧型的各类男高音角色。他塑造的奥赛罗、拉达美斯等形象,气概不凡、富于强烈的戏剧性和悲剧色彩。他还演唱过不少脍炙人口的小歌,又是位颇得好评的钢琴家和指挥家。 多明戈是当今最受尊敬的艺术家之一,经常被誉为“歌剧之王”、“真正文艺复兴式的音乐家”。多明戈原本是以男中音起家,但音域宽广的他立刻在男高音领域获得非凡的成就。尤其他不凡的表演天分和执著的事业心,使得多明戈能不断尝试新的戏码,从最初的抒情男高音到后来的戏剧男高音及瓦格纳歌剧,甚至跨足指挥领域,全都赢得观众的热爱。多明戈的演唱以抒情性见长,充满情感和戏剧性的征服力,他的舞台感觉好,表演细腻准确,表演上的才能甚至高于演唱的技巧。多明戈的高音不如帕瓦罗蒂漂亮,但他有一种美丽的音色,嗓音宽厚,他演唱带悲剧色彩的男高音尤有魅力。多明戈在歌剧中的表现,除奥赛罗之外,应该是与萨瑟兰合作的《霍夫曼的故事》、与科特鲁巴斯合作的《茶花女》以及和里恰蕾莉合作的《阿伊达》。
4.0万49
朗帕尔《莫扎特·长笛与竖琴、单簧管协奏曲
朗帕尔《莫扎特·长笛与竖琴、单簧管协奏曲
这张专辑是法国长笛大师让-彼埃尔·朗帕尔、竖琴大师莉莉·拉斯金、单簧管大师雅克·朗斯洛与拜耶尔指挥的拜耶尔室内乐团合作,演奏莫扎特《长笛与竖琴协奏曲》、《单簧管协奏曲》。三位演奏家和指挥都是法国人,协奏乐团也是法国乐团,不但演奏技艺惊人,而且带着浓郁的浪漫迷人气质,加上莫扎特作品特有的、无与伦比的悦耳旋律,使这张专辑老少咸宜、人听人爱。 《C大调长笛与竖琴协奏曲》K299,作于1778年4月。此曲是莫扎特应驻伦敦的法国大使济尼公爵及其女儿之邀而创作,让公爵父女在公爵女儿结婚庆典上共同演奏,旨在表达其父女的感情良好。此曲是一部祝贺用曲,既典雅又具有生动的表情。这部协奏曲既是长笛与竖琴完美绝伦的组合又是二重协奏曲题材的典型样板之一,时至今日它仍然是长笛和竖琴曲目中的佳作。它实际上是二重奏,是两个富有表现力的独特的乐器的相互倾诉和与交响乐队的倾诉。 《A大调单簧管协奏曲》K622,作于1791年。莫扎特对单簧管的喜爱是他的音乐气质的一个重要方面,他第一次听到曼海姆乐队中的单簧管时,只有七岁,当时作为音乐神童在巡回演出。后来,他在伦敦,在巴黎,在重访曼海姆时,一再听到单簧管。单簧管引起的美感的声音,它那灵敏的力度层次,彩虹般的音色幅度,从近乎小号般灿烂的高音到最低音区(所谓的夏卢莫音区)的浓厚音色,使他着迷。在他短短一生的最后几年,他在维也纳同单簧管大师安东-施塔德勒(Anton Stadler,1753-1812,皇室宫廷乐队演奏员,和莫扎特一样,是个共济会员)的友谊使莫扎特对单簧管已很出色的掌握更加深了一步。
3986
舒里希特《1949-1956录音集》
舒里希特《1949-1956录音集》
这套5CD合辑收录了指挥家卡尔·舒里希特与维也纳爱乐乐团、巴黎音乐学院管弦乐团合作,1949-1956年间的演奏录音。曲目包括贝多芬《第一、二、五交响曲》、门德尔松四部序曲、勃拉姆斯《第二交响曲》、《第二钢琴协奏曲》、《小提琴协奏曲》、舒曼《第二、三交响曲》、舒伯特《第八交响曲“未完成”》、柴科夫斯基《意大利随想曲》。门德尔松的序曲中有一种清新的活力和细腻。舒里希特对舒伯特《“未完成”交响曲》第一乐章指挥了十一次后,约翰·库尔肖才终于完成了录音。这里舒里希特没有表现出怪异的速度,相反他和维也纳爱乐乐团的合作表达出了一种优雅的抒情风格。维也纳爱乐乐团的声响非常饱满,没有损害音乐和谐的构架,的确值得珍藏。 卡尔·舒里希特(Carl Schuricht,1880.7.3-1967.1.7)德国指挥家。舒里希特之所以被人们看作是具有重要意义的指挥大师,其艺术风格的独特性是最有说服力的筹码。在众多德奥指挥家中,他是个性突出的代表人物,其指挥风格尊重和继承传统,但却不死板地拘泥于传统。人们欣赏他的指挥,既能感觉到风格质朴,格调高雅的意境,又能体会到温暖亲切,自由流畅的特点。他能够赋予管弦乐团以庄重、神圣般的魄力,同时又能够带给它活泼、诙谐的情调。 舒里希特是一位沉稳、雅致的指挥大师,他在舞台上从不以大动作取胜,更没有音乐之外的嘘头。然而他指挥的音乐的内在张力却十分饱满,把握音乐层次变化的分寸感更是无懈可击。他本人富有贵族式的绅士气质,故在演释作品时,常常能够利用自己独特的优势和特点,给音乐带来富有韵味的情调。 舒里希特为人低调,总是避开那些以他的才华应得的声誉。这些都反映在他的音乐中。他是那种以服务于指挥台前的音乐为宗旨,强调忠实于原作的完整性。这意味着没有任何的夸张,没有追求表面的光辉,最重要的是不会在音乐中加入任何个人的色彩。这种做法远远不是毫无趣味的音乐表达方式 舒里希特是德国指挥学派中真正的元老指挥家,同时也是20世纪世界指挥艺术中的光荣前辈。他一生功名卓著、德高望重,是指挥艺术中伟大人物的杰出代表。
2.0万43
李斯特《死之舞、两部钢琴协奏曲》
李斯特《死之舞、两部钢琴协奏曲》
这张专辑是碧翠丝·贝瑞特与马斯蒙代特指挥的捷克国家交响乐团合作,演奏李斯特《死之舞》、《第一、二钢琴协奏曲》。贝森朵夫艺术家、瑞士钢琴家碧翠丝·贝瑞特(Beatrice Berrut),显然是个难得一见的金发美人。她不仅拥有精致的容貌、优雅的气质,同时也有着令人信服的钢琴演奏实力。美貌与才华的兼具,在她身上得以完美体现。这位女神级钢琴家曾被国际媒体多次赞美,他们评价她是“天赋秉异的钢琴家”,评价她的演奏“深刻,感性,生动,细腻”,是“充满美感的卓越演奏”。 为钢琴和乐队所作的《死之舞》作品126,写于1838年,在1849年完成。此曲作于李斯特在意大利旅行期间。据说是他在比萨的寺院墓地“圣洁之野”看到奥卡纳的壁画《死的胜利》所得的灵感。此画描述代表死神的老妇人想把一群狩猎归途的盛装男女踩于脚下,而天使把一部分得救的运到天国,另一部分无法拯救的则由恶魔运到火山上,送入熊熊烈火。此曲是中世纪古老圣歌《末日经》的变奏曲。《末日经》长久一直在罗马教会的弥撒中使用。共5个变奏,第一变奏为中庸的快板;第二变奏钢琴左手进行主题,右手奏六连音符;第三变奏活泼地,谐谑曲风格;第四变奏慢板,钢琴以卡农的方式开始,接着有一段华彩,后速度加快至急板;第五变奏钢琴以赋格方式开始,接着有长大的华彩,然后变成谐谑的稍快板,钢琴在快速表达中形成华丽的结尾。 《降E大调第一钢琴协奏曲》作品124,作于1839年。 《A大调第二钢琴协奏曲》作品125,作于1839年。此曲是抒情而充满诗意的,狂想曲型的。
1.7万9
菲舍尔-迪斯考《舒伯特艺术歌曲集》
菲舍尔-迪斯考《舒伯特艺术歌曲集》
这套合辑是男中音歌唱家菲舍尔-迪斯考与钢琴家杰拉德·摩尔合作,演唱舒伯特的艺术歌曲,1951-1958年的录音。菲舍尔-迪斯考一生共五次录制舒伯特的《天鹅之歌》,这版录音是最早完成的一份,也最特别,因为这是唯一的一版单声道录音,也是他第一次和钢琴家杰拉德·摩尔的合作。同时,这版录音是从他1951到1958年,七年间多次进录音室灌录的作品中集结起来,而不是一次录成的。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情形出现,是因为1950年代多半学者不认为《天鹅之歌》是一阙联篇歌曲集,所以并没有歌唱家进行全册的演唱和录音。而以杰拉德·摩尔当时二十六岁之龄,演唱这套歌集叙述年轻男子失恋心情的写照,他在热情中透露出一种对他演唱技艺的尊重与圆熟掌握,让整版演唱录音越发值得珍藏。 菲舍尔-迪斯考最璀璨的成就——艺术歌曲,尤其是舒伯特的艺术歌曲,是每一个爱乐者历历可数的珍藏。菲舍尔-迪斯考的钢琴伴奏者换过几任,比如杰拉德·摩尔(Gerald Moore)、约尔克·德穆斯(Jorg Demus)等等,演唱的高水准却始终如一,更可贵的是,不同版本的舒伯特会呈现出不同的色彩,时而高贵典雅、时而质朴流畅;有些刻意唱得纯熟圆滑,另外一些则显得宽广沉厚。这一切来源于他对自己的高要求。即便已经那么熟悉的同一首歌曲,他还是说:“在舒伯特的每一首曲子中我都能学到新的东西,所以,我从来不会以一模一样的方式唱第二遍。”菲舍尔-迪斯考所演唱的《美丽的磨坊女》与他录了十多次的《冬之旅》成为他招牌性的曲目,其甘醇柔美的嗓音、不着痕迹的技法运用、对乐句的严谨控制、对吐字发音的悉心打磨,以及所倾注的充沛感情成为了舒伯特作品演绎中的一代经典。有趣的是,他有一次向记者承认自己是一个“在骨子里很害羞的人”,并不合群,但一到舞台上就会拥有别样的自信。
1.2万4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