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伟大指挥家《安德烈·克路易坦》
285

20世纪伟大指挥家《安德烈·克路易坦》

这张专辑是著名指挥家安德烈·克路易坦的录音精选辑。参与演奏的乐团:法国国家广播乐团、音乐协会学校乐团、爱乐管弦乐团、柏林爱乐乐团、国家歌剧院乐团、索非亚国家歌剧院合唱团。录音地点:(比才:C大调交响曲)1953年10月8-9日录制,巴黎Champs & Eacute lysees录音室;(德彪西:意象)1963年9月11-14日录制,巴黎Salle Wagram;(拉威尔:圆舞曲)1958年11月4-5日录制,伦敦金斯威音乐厅;(舒曼:曼弗雷德序曲)1957年2月2日录制,柏林Grunewaldkirche;(柏辽兹:幻想交响曲)1964年5月10日录制,东京大都会节日音乐厅;(瓦格纳:《罗恩格林》第3幕前奏曲)1959年6月20日录制,巴黎Salle Wagram;(穆索尔斯基:《鲍里斯·戈东诺夫》加冕场景)1962年9月21日录制,巴黎Salle Wagram。 安德烈·克路易坦(Andre Cluytens,1905-1967)著名指挥家,20世纪重要的指挥大师之一。人们将他称为“统领法国乐坛的比利时大师”。克路易坦是一位艺术修养颇深的指挥大师,他的气质和性格极为高雅和质朴,外貌也总结人一种详和温厚的感觉。他的为人高尚而和蔼,谦逊而稳重,并且带有着十分丰富的内在感情。有趣的是,他的指挥风格与他的气质、修养和为人极为相似,也许这正是他的内心与音乐息息相通的一种绝好的体现。
节目(20)
批量下载
加载更多
主播信息
Love_small_cat

Love_small_cat

小喵陪你听古典 聆听美妙旋律、感受艺术真谛
关注
传奇钢琴家
30
这套合辑收录了9位20世纪伟大钢琴家的杰出演奏录音。由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维也纳交响乐团、斯图加特室内乐团、北德广播交响乐团等四支一流的老牌管弦乐团协奏,库贝利克等几位著名指挥家执棒,精彩纷呈、不容错过。
勃拉姆斯《小提琴协奏曲、双重协奏曲》
---
这张专辑是小提琴家朱莉娅·费舍尔、大提琴家丹尼尔·穆勒-修特与克莱兹伯格指挥的荷兰阿姆斯特丹爱乐乐团合作,演奏勃拉姆斯的小提琴协奏曲和双重协奏曲。朱莉娅·费舍尔在充满温暖人性与丰富情感的演奏里注入强烈性格,在毫不沉溺之下,她让每一乐句都充分歌唱。更令人惊讶的是,她所制造出来的紧张感与气度丝毫不亚于男性演奏家,这张专辑能获得各家媒体一致佳评绝非偶然。与同样来自德国的大提琴家丹尼尔·穆勒-修特合作的双重协奏曲,两人外在精湛的技巧与内在丰富的音乐性,在水乳交融、白热化的演奏下,绝对是地道的德奥传统,也是此作品演奏的21世纪新标杆。 勃拉姆斯《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作品77,完成于1878年夏秋之际,1879年元旦在莱比锡格万特豪斯首演。这是勃拉姆斯为当时著名的小提琴演奏家约·阿希姆而作的,首演由约·阿希姆独奏。此曲具有浓厚的田园牧歌风味和匈牙利民歌情调,那种安详与厚重相得益彰的感觉,正是勃拉姆斯所独具的特色。在这部作品中,勃拉姆斯成功地将浪漫主义的激情与古典主义的严谨结合起来,并在曲式上有很多大胆创新。 勃拉姆斯《a小调双重协奏曲》作品102,作于1887年,是勃拉姆斯最后一部管弦乐作品。他之所以创作这部作品,是以表示他有与他的老友约·阿希姆言归于好的意图。这部作品1887年10月18日在科隆首演,由勃拉姆斯指挥,约·阿希姆演奏小提琴,豪斯曼演奏大提琴,最后题赠给约·阿希姆。作曲家不善言谈,一生连一部传记都没有,他的所有情感和思想都通过他的音乐表现。
波加尼《肖邦·夜曲全集》
172
这张专辑是钢琴家波加尼演奏肖邦的21首夜曲。波加尼纯熟的技巧,无懈可击的演绎,配合灵巧精密的录音技巧,最崭新的科技器材,将这部钢琴音乐经典以完美无暇的音效全面显现。 天才横溢的年轻钢琴演奏家盖勒盖依·波加尼(Gergely Boganyi)出生于匈牙利华锡治市的音乐世家,曾就读于布达佩斯的李斯特音乐学院、赫斯辛基的西贝柳斯音乐学院、印第安纳大学音乐系及柏林祈恩斯蒂音乐学院,师承多位著名音乐名师,特别是安妮·费舍尔(Annie Fischer)对他的悉心教导影响至深。波加尼曾多次获国际音乐奖项,包括1993年度布达佩斯莫扎特及肖邦钢琴比赛第一奖及1996年度布达佩斯李斯特钢琴比赛大奖。 虽然肖邦的夜曲已经是许多著名钢琴家都挑战过的曲目,但是波加尼的演出带着一种轻松、自在的流动感受,无论是晶莹剔透的高音键、沉稳的低音键、和谐的泛音、完整的结构等等,都让聆听者有耳目一新的新鲜感。加上老虎鱼采用Fazioli F308平台钢琴,由麦克风混音后,立体声两轨讯号直接转为DSD,直接转为SACD的玻璃母盘。这种“直刻SACD”以最短的讯号路径、最简单的制程,让原始的讯号能够完整的重现,成功的收录了这个伟大的钢琴演奏。 肖邦一生所创作的21首钢琴《夜曲》是其最重要的作品之一,反映了他不同时期的创作特点,其浪漫的旋律和独特的风格深受人们的喜爱。钢琴之王李斯特曾评价:肖邦在所有《夜曲》所赋予的出类拔萃的灵感与形式,是我们永远无法超越或与之并驾齐驱的。
APP内查看主播
大家都在听
20世纪伟大钢琴家《佐尔坦·柯西斯》
20世纪伟大钢琴家《佐尔坦·柯西斯》
这张专辑收录了佐尔坦·柯西斯的演奏录音,包括格里格、巴托克、李斯特、德彪西、拉赫玛尼诺夫、杜南忆的钢琴作品。 佐尔坦·柯西斯(Zoltan Kocsis,1952-2016)匈牙利钢琴家。柯西斯对节奏有极强的把握能力,其演奏有一种清新的感觉,其中音粒的效果和节奏跳跃的效果尤为迷人。他演奏的巴托克和李斯特的钢琴小品最具特色。 柯西斯1952年出生于布达佩斯,三岁开始弹奏钢琴,五岁正式拜师。1964年到68年间,柯西斯在布达佩斯巴托克音乐院学习钢琴与作曲,后来转到李斯特音乐院。1970年首次匈牙利境内巡回演出,同年鸁得匈牙利广播电台所举办的贝多芬大赛。柯西斯第一次到国外演出是在1971年,地点在德累斯顿,随后带着巴托克《第一钢琴协奏曲》到美国巡回演出。从此以后,柯西斯每年在欧美等地至少有六十场以上的演出,并曾和李赫特搭档演出双钢琴。柯西斯从1976年起任教于布达佩斯李斯特音乐院,并定期与布达佩斯节庆管弦乐团合作(有时候同时身兼钢琴独奏与指挥)。他的唱片以巴托克的作品为大宗(柯西斯被公认是诠释匈牙利音乐的大家),还有莫扎特、李斯特、拉威尔与拉赫玛尼诺夫等人的作品。柯西斯相当重视仔细研读乐谱,而他带给乐迷最大的印象就是明亮的音乐动态以及杰出的演奏技巧。
1046
20世纪伟大指挥家《卡罗·马里亚·朱里尼
20世纪伟大指挥家《卡罗·马里亚·朱里尼
这张专辑是意大利指挥家卡罗·马里亚·朱里尼的录音精选辑。参与演奏的乐团:爱乐乐团、芝加哥交响乐团、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都灵广播交响乐团、维也纳交响乐团。 卡罗·马里亚·朱里尼(Carlo Maria Giulini,1914年5月9日-2005年6月14日)意大利指挥家,20世纪重要的指挥大师之一。朱里尼的指挥风格优美而华贵,注重细部的体现,又不失完整性。强劲处有如排山倒海,细婉时又好似潺溪回环,幽韵谐婉,让人感到情真意蕴,贴切自然;由此,得到了“一位有着贵族气质的杰出指挥家”的美誉——他以追求高雅的气质、细腻的旋律线条刻划和严谨的结构勾勒为特色;他指挥的管弦乐大都呈现出很高贵的表情,而对歌剧的处理可能更优于管弦乐。 唱片中最早的录音是1956年录制的斯特拉文斯基和比才的作品。爱乐乐团的情绪显得非常高昂,节奏富于变化,音色温暖而充满活力。两首曲子都是在金斯威音乐厅里录制的。另一首由爱乐乐团录制的曲目是马勒改编的舒曼《第3交响曲》,录音时间是1958年。同样,那种清澈、温暖的音色,也正是那时乐团录音的典型音色。在Abbey路录音室的那些录音,还要优于在金斯威音乐厅的录音。 《坦克雷迪序曲》录制于1964年。这些录音在很长时间都是作为EMI录音室里罗西尼序曲集的一部分。如果你聆听了这个录音,你就会感觉这就是所需要的那种诠释,并且富于朱里尼歌剧风格的特质。从过去从未发行过的录音角度来看,这是这个系列录音中最优秀的之一。因此,我们能够有机会更多地了解指挥家的艺术思想,而不是重复听一些过去已经发行的录音。 芝加哥交响乐团演奏的贝多芬《第7交响曲》是典型的大西洋彼岸的风格:宏大有力的铜管加上朱里尼在慢板乐章中一些自然活泼的诠释,但确实把舞曲中的精髓带给了听众。
1.4万28
20世纪伟大钢琴家《厄尔·怀尔德》
20世纪伟大钢琴家《厄尔·怀尔德》
这张专辑收录了厄尔·怀尔德的演奏录音,包括肖邦、格什温、柴科夫斯基等的钢琴改编作品。厄尔·怀尔德(Earl Wild,1915年11月26日-2010年1月23日)美国钢琴家。他的演奏风格刚劲矫健,是20世纪技巧最为出众的钢琴大师之一,拥有饱满和丰富的音响。怀尔德1915年出生于美国匹兹堡,目前住在俄亥俄。怀尔德六岁进入匹兹堡音乐学校跟随沃克学习钢琴,后来分别向詹森、佩特里与多古劳学习,音乐风格深受霍夫曼、列文涅与拉赫玛尼诺夫的影响。1936年以前,怀尔德都在匹兹堡交响乐团担任键盘乐手,后来转到NBC交响乐团。托斯卡尼尼于1942年11月1日举办个人第一场全美国作品音乐会时,他要求乐团键盘手怀尔德演出格什温《蓝色狂想曲》。怀尔德因为这场音乐会声名大噪并被视为格什温专家,但是这对他来说并不公平。后来怀尔德进入美国广播公司工作二十二年,而他也在这些年里建立成功的个人独奏事业,并到世界各地巡回演出,创下连续到白宫为六任美国总统演出的记录,1986年得到匈牙利李斯特奖章,1983年起成为卡内基麦伦大学驻校艺术家。长久以来,怀尔德的格什温、柴科夫斯基与拉赫玛尼诺夫作品改编曲就一直吸引爱乐者的目光。虽然怀尔德以改编李斯特等浪漫派作曲家的作品闻名,但是他也录制过许多风格迥异的作品,如:欣德密特、梅诺第、亨策与梅特纳等。
4526
20世纪伟大指挥家《阿陶尔福·阿根塔》
20世纪伟大指挥家《阿陶尔福·阿根塔》
这张专辑是西班牙著名指挥家阿陶尔福·阿根塔的录音精选辑,参与演奏的乐团:巴黎音乐学院管弦乐团、苏里中心乐团。录音地点:巴黎Mutualit大厦,1955年6月10/11、13/14日(李斯特);香榭里舍剧院,1951年1月30日(法雅)、1956年11月19日(拉威尔);巴黎瓦格朗音乐厅,1957年11月8日(舒伯特)。 阿陶尔福·阿根塔(Ataulfo Argenta,1913-1958)生于西班牙北大西洋海岸一个名叫加斯托·乌迪尔勒斯的小渔村。他13岁在马德里开始在音乐学院学习,之后又到比利时和德国继续深造。由于西班牙,佛朗哥与第三帝国的特殊关系,阿根塔能够在战时的德国完成自己的实习期。当盟军炸弹越来越近时,他起身返回了西班牙。1946年他成为西班牙国家管弦乐团的首席指挥。他对西班牙和法国音乐的诠释受到了世人高度的称赞。 阿根塔的录音包括与巴黎音乐学院管弦乐团合作演奏的《幻想交响曲》,与伦敦交响乐团合作演奏的柴可夫斯基《第四交响曲》,据说这一演奏曲调欢快,还有著名的与伦敦交响乐团和奥托·坎波利一起演奏的柴可夫斯基小提琴协奏曲,他还与伦敦交响乐团合作,指挥李斯特的钢琴协奏曲,钢琴独奏卡琴。 阿根塔录制了大量的西班牙音乐。包罗了所有的名家,图里纳,罗德里格,古里迪,乌塞迪扎加,法雅,阿尔夫特,格拉那多斯等一应俱全。拉威尔的录音包括《帕凡舞曲》,《西班牙狂想曲》和《鹅妈妈》。
33121
20世纪伟大指挥家《弗里茨·布什》
20世纪伟大指挥家《弗里茨·布什》
这张专辑是德国著名指挥家弗里茨·布什的录音精选辑。参与演奏的乐团:丹麦国家广播交响乐团、伦敦爱乐乐团。录音地点:1936年伦敦、1947-1951年哥本哈根。 弗里茨·布什(Fritz Busch,1890年3月13日-1951年9月14日)德国指挥家,20世纪重要的指挥家之一。 布什是小提琴家阿道夫和大提琴家赫尔曼的兄弟,他在20世纪头20年德国的歌剧界脱颖而出,一举成名,并且还是德国威尔第复兴的主要倡导者。在1933年受到纳粹排挤被迫离开德累斯顿后,布什前往布宜诺斯艾利斯、哥本哈根,以及英国和瑞典工作。他在北美和南美度过了战时岁月,接着又在纽约大都会歌剧院执棒4年,于1950年返回格林德波恩 ,并携作品参加了爱丁堡的新音乐节。 这张专辑令人满意的曲目汇编代表了布什的指挥艺术。两首序曲抓住了歌剧院的戏剧艺术效果。勃拉姆斯的作品提醒我们,布什离作曲家本人其实只是一步之遥,因为他的老师是勃拉姆斯极为喜爱的指挥家斯坦贝克。门德尔松和莫扎特的音乐在他的手中大放异彩,海顿的作品散发着室内乐的欢乐和亲密的情绪。专辑以激情四射的《唐璜》结束,该录音是战前所录,充分展示了在那个遥远的年代伦敦爱乐乐团所具有的实力。 评论家认为布什的影响力体现在两个时期:在科隆学习的那段时期,以及此后在柏林德波恩的那段时期。约翰·普瑞查德经常提起他,他曾是布什的左膀右臂。布什以他的幽默、谦逊、真诚而享誉盛名,这些品质在这张珍贵的录音版本中清晰可辨。布什还是个深受乐团成员爱戴的指挥,如果一个指挥能达到这一点,那剩下的事情就相对简单多了。
2.1万19
20世纪伟大指挥家《爱德华·冯·拜农》
20世纪伟大指挥家《爱德华·冯·拜农》
这张专辑是荷兰著名指挥家爱德华·冯·拜农的录音精选辑。参与演奏的乐团:伦敦爱乐乐团、阿姆斯特丹音乐会堂管弦乐团。 爱德华·冯·拜农(Eduard Van Beinum,1901年9月3日-1959年4月13日)荷兰著名指挥家。他追求自然、优雅、浪漫,色彩柔和地对作品进行中性诠释,是一位极具风格的指挥家,可惜自在阿姆斯特丹就任后,就疾病缠身,最终在一次排练中因心脏病突发而猝然去世。同样担任指挥家的儿子曾指出,拜农的指挥态度与其说是诠释,倒不如说是了解音乐本身,只有直接掌握音乐的内在动机,才能将音乐的精神直接传达给听者。指挥大师爱德华·范·拜农是连接威廉·门格尔贝格强烈的主观性和伯纳德·海廷克多种风格的桥梁。他既不像以前的指挥家一样有大批跟随者,也没有广泛的作品陈列。但是这并不能动摇他作为一个杰出的指挥家的地位。显然范·拜农是一位非常谦虚的指挥家,而这在指挥界中是罕见的。他经常将自己比喻成为“听众与作曲家之间的桥梁”,尽量避免作品被乐团夸张地理解和表现。他的艺术才能涉及也非常广泛,从巴洛克时代到今天这个时代的音乐。你可以在他的作品中感觉得到他与著名的指挥大师马勒和布鲁克纳一样出色。如果他也能够活到这样录音技术非常成熟的今天,他的作品肯定也能家喻户晓。
24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