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京和《斯特拉文斯基、巴赫、巴托克》
2.4万

郑京和《斯特拉文斯基、巴赫、巴托克》

这张专辑是著名小提琴家郑京和与钢琴家伊塔马尔·戈兰合作,1998年4月28日在东京三得利音乐厅举行演奏会的现场录音。这场音乐盛会中,郑京和演奏了巴赫的《G弦上的咏叹调》、《第二小提琴组曲》、斯特拉文斯基《二重协奏曲》、巴托克《第二小提琴奏鸣曲》、拉威尔《茨冈狂想曲》、拉赫玛尼诺夫《练声曲》、德彪西《美丽的黄昏》、克莱斯勒《美丽的罗丝玛琳》、《中国花鼓》等小提琴作品,涵盖了巴洛克、浪漫主义和现代的各种风格。郑京和以深厚的艺术内涵,轻松地将作品完美表现。她展现出惊人的演奏技巧,同时以美妙、多变的音乐折服现场的观众。戈兰的钢琴也配合得默契无间,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采用先进的录音,将东京三得利音乐厅丰满、润泽的声学效果完美收录,使这个现场录音成为一张演录俱佳的天碟级作品。 巴赫《G弦上的咏叹调》BWV1068-2,此曲为巴赫《第三号管弦乐组曲》的第二乐章主题,充满诗意的旋律美,使此曲成为脍炙人口的通俗名曲。是巴赫代表作品之一。此曲在巴赫死后100年后才大为流行。 巴赫《d小调第二小提琴组曲》BWV1004,巴赫依循了传统组曲架构,却又在最后放了一个《夏康舞曲》(Ciaccona),一首宏伟、有着完美比例的杰作。夏康舞曲本源自于拉丁美洲,于十六世纪流传至西班牙及义大利,特色是根据主题的和弦进行作为基础(顽固低音)不断的变奏,为一重音在第二拍上的三拍子舞曲,和我们所知同为顽固低音形式的帕萨卡利亚舞(Passacaglia)及佛利亚舞(Folia)最大不同在于《夏康舞曲》的顽固低音是可以被变形的,而且低音的进行是由主音走向属音。 《美丽的罗丝玛琳》是克莱斯勒青年时代创作的三首维也纳风格的圆舞曲之一。罗丝玛琳是克莱斯勒认识的一位年轻姑娘。这首小曲以轻快的笔法,生动而细致地描绘了她那美丽动人的神态和婀娜的舞姿。
节目(18)
批量下载
加载更多
主播信息
Love_small_cat

Love_small_cat

小喵陪你听古典 聆听美妙旋律、感受艺术真谛
关注
柯尔托《50周年纪念版》
1801
这套合辑收录了钢琴家柯尔托1919-1959年的主要录音,是为了纪念他离世50周年而发行的鸿篇巨制。 阿尔弗雷德·柯尔托(Alfred Cortot,1877-1962) 法国钢琴家、指挥家,法国钢琴学派的代表人物。法国钢琴学派最能体现古典音乐中的贵族精神:有技不炫,尊重与钻研传统艺术,追求每一个有个性有想法的音符,具有深厚文化修养,并且内在的情感力量也绝不含糊。 世上所有钢琴家都弹肖邦,问谁弹的最好?普通乐迷会说,鲁宾斯坦;资深乐迷则推荐:柯尔托,只有柯尔托。他弹的肖邦不是最完美,却是最迷人的。不可方物、不可捉摸,也不可模仿。 柯尔托的演奏,刚中带柔,又柔中带刚,触键时的声音晶莹剔透,闪闪发光,再加上他对于肖邦作品独有的想象力,从而使之成为柯尔托独有的风格。柯尔托对肖邦尤其情有独钟,他演奏的肖邦以自由节奏闻名于世,与鲁宾斯坦的肖邦作品是截然不同的风格,是以性格和智慧取胜,而不是以准确见长。 柯尔托的演奏追求高贵的气质、抒情性与迷人的音色的结合,他演奏的肖邦的作品,突出了其亮丽和细腻,强调了丰富的表情。曾编注许多钢琴作品,讲述钢琴技巧、表现颇多卓见。他的演奏把作品中优美的抒情和高贵的诗人气质表露无遗。正如柯尔托的弟子所说的那样:“他指间的错误正如上帝所犯的错误。” 钢琴家傅聪说:“最喜欢柯尔托,他弹肖邦,没有谁可以比他更好了,鲁宾斯坦很高贵,但鲁宾斯坦却不是诗人,不够诗意,柯尔托却是个大诗人。”
查尔斯·马克拉斯《莫扎特·弦乐小夜曲》
282
这张专辑是指挥家查尔斯·马克拉斯爵士与布拉格室内乐团合作,演奏莫扎特《弦乐小夜曲》、《邮号小夜曲》。布拉格室内乐团为马克拉斯爵士解读这些莫扎特的作品提供了优秀的弦乐演奏,这种诠释以现代的方式,达到干净、轻灵、敏捷和亮丽的效果。马克拉斯爵士非常关注重复乐段(包括第一乐章的反复部分),并选择了极佳的节奏,那种浪漫的感觉特别让人心动。出色的录音提供了一种相当真实的音乐厅视角,但远处的拾音器和混响往往使画面有些模糊。
斯特恩《门德尔松、柴科夫斯基·协奏曲》
120
这张专辑是小提琴大师斯特恩与奥曼迪指挥的费城管弦乐团合作,演奏门德尔松、柴科夫斯基的《小提琴协奏曲》。1959年的录音,被日本《唱片艺术》评为最佳名曲。 门德尔松《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作品64,完成于1844年。 柴科夫斯基《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作于1878年3月,是柴科夫斯基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与贝多芬、门德尔松、勃拉姆斯的小提琴协奏曲并称为世界四大小提琴协奏曲。这部作品中融入了俄罗斯民族积极向上、活泼进取的风格,也加进了作曲家本人多愁善感、浪漫多情的性格。作品完成于作曲家创作的晚期,是作曲家成熟时期的颠峰之作,被视为浪漫主义时期音乐的代表作。这部小提琴协奏曲是一部欢快、活泼、充满青春气息的作品,它歌唱青春,歌唱生命,表现了俄罗斯人民的乐观主义精神。这首乐曲当初相当不受世人欢迎,然而历史最终证明这是一首绝无仅有的音乐杰作!在音乐舞台上久演不衰,成为许多著名小提琴家的保留曲目。
APP内查看主播
大家都在听
德彪西、拉威尔《弦乐四重奏》
德彪西、拉威尔《弦乐四重奏》
这张专辑是布达佩斯弦乐四重奏团演奏德彪西、拉威尔的弦乐四重奏。 布达佩斯弦乐四重奏(Budapest String Quartet)于1917年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成立,原本由匈牙利音乐家组成,但是1930年成员都变成了犹太裔俄国人。1950年代,在首席小提琴演奏家Joseph Roisman的带领下,乐团达到了巅峰。1938年乐团迁往美国,在1938年至1962年期间,乐团以美国国会图书馆作为驻地,这让他们可以随意使用馆内珍藏的斯特拉迪瓦里名琴。无论是平日的演出,还是在录音当中,他们都使用这些名琴进行表演,很多录音在图书馆中进行。乐团于1967年成立50周年之际解散。 拉威尔《F大调弦乐四重奏》作于1904年,题献给他的老师福雷。这是拉威尔唯一的一部弦乐四重奏,从作品的流畅与对形式的掌握,使其成为拉威尔早期成熟的代表作,绝不是一个学生的涂鸦之作。此曲四个乐章基本保持了传统奏鸣交响套曲的组合原则,如注重各乐章速度、调性的对比,首尾乐章采用奏鸣曲式,中间乐章采用歌谣曲式等传统模式。但在套曲组合关系中也有很多特点,首先打破维也纳古典乐派常用的体裁与速度对比,即改变一般快板、慢板、小步舞曲。这里面有许多慵懒的惬意,而且旋律被和声装扮得光彩绰约,繁花似锦。仿佛是一个在树林里午睡的刚醒的女子,一脸天真无辜的模样,衣裙上还沾着细碎的草叶和花瓣,坐在地上,竭力要弄懂睁开眼后看到的这个世界。 德彪西《g小调弦乐四重奏》作品10,作于1892年。这部作品的旋律是复杂而非歌唱性的,第二乐章拨奏的铿锵和第三乐章的缠绵形成鲜明的对比。此曲选用法国近代乐派采用的循环主题法,共四个乐章。
17668
20世纪伟大钢琴家《阿什肯纳齐》
20世纪伟大钢琴家《阿什肯纳齐》
这张专辑收录了弗拉基米尔·阿什肯纳齐演奏的录音,包括肖邦、李斯特、拉威尔、舒曼、拉赫玛尼诺夫的作品。专辑收录的肖邦作品正可欣赏阿什肯纳齐年轻时期的奇妙丰采,其中最好的例子就是他对三首中篇练习曲完全掌控的能力与完美的克服曲中艰难技巧部份。无论从什么角度来看,阿什肯纳齐的诠释都应该算是为这些乐曲开启历史新页。以前的钢琴家(其实只需要回想罗森塔尔十足迷人的《降A大调练习曲》)惯于降低乐曲的动态以期仍能保有圆润美丽的音色。阿什肯纳齐在七零年代试着重新以肖邦式的个人观点来诠释李斯特。他在纽约演出李斯特七首超技练习曲就收录在这套专辑中。当年这套录音在听众或乐评界都没有得到好评,因此阿什肯纳齐放弃弹奏完整的十二首练习曲以及向《B小调奏鸣曲》挑战。经过二十多年的沉淀,有人会认为阿什肯纳齐不缺超凡的技巧,也不乏热情与活力来探索李斯特的作品,或许他唯一欠缺的是碰触到世俗一般人的喜好(例如:《第一号梅菲斯托圆舞曲》中段部份)。李斯特之后的曲子是拉威尔《加斯巴之夜》。在这首曲子里(依我的看法,特别是在),阿什肯纳齐的演出同样无可置疑的具有历史性意义。在我认为,能够拿来当成《加斯巴之夜》评比基准的版本包括吉泽金、米凯兰杰利与富兰梭瓦。阿什肯纳齐的诠释不乏丰富的音色,但是旋律线非常干净。低音声部与黑色浪漫主义色彩是这部作品最重要的基础,阿什肯纳齐的表现相当完美。无论李斯特还是拉威尔,阿什肯纳齐的表现就像一位杰出的雕塑家,其它诠释者则是壁画家。
4.3万48
廖媛媛《最爱·长笛奏鸣曲集》
廖媛媛《最爱·长笛奏鸣曲集》
这张专辑是留法青年长笛演奏家廖媛媛与意大利天才钢琴演奏家保罗·维格瑞合作,演奏四部长笛奏鸣曲。廖媛媛的笛声灵动飘逸,时而婉转时而悠扬;保罗·维格瑞的琴音则与笛声默契配合,和鸣之声、天衣无缝。相信这张廖媛媛最爱的长笛奏鸣曲集,必然给喜爱长笛的人带来至上美的享受。 长笛是一种最接近人声歌唱的乐器,其音色柔美清澈,音质动感好听,音域宽广。长笛的中、高音区明朗,如清晨第一缕阳光,低音区则婉约,如冰澈的月光。长笛的演奏技巧华丽多样,它通常被用来演奏花腔,是现代管弦乐和室内乐中主要的高音旋律乐器。 专辑收录的四部长笛奏鸣曲包括Eldin Burton(埃尔丁·伯顿)的《Sonatine for flute andpiano op.14》 (为长笛与钢琴而作的小奏鸣曲op.14 )、Carl Reinecke(卡尔·莱内科)的《Sonata “Undine”op.167 for flute and piano》(为长笛与钢琴而作的“女水神”奏鸣曲op.167)、Henri Dutilleux(亨利利·杜蒂耶)的《Sonatine for fluteand piano》(为长笛和钢琴而作的小奏鸣曲)以及Robert Muczynski(罗伯特·穆钦斯基)的《Sonata for flute and piano op.14》(为长笛与钢琴而作的奏鸣曲op.14)。这四部近现代长笛乐曲库中不可多得的瑰宝,通过廖媛媛和保罗·维格瑞联手演绎,必将给你带去一场视听上的盛宴。
365214
曼托凡尼乐团《轻音乐精选辑》
曼托凡尼乐团《轻音乐精选辑》
这张专辑是曼托凡尼和他的轻音乐团演奏作品精选辑,收录了16首经典作品。曼托凡尼的音乐是轻音乐诞生的一个标志,曼托凡尼乐团在近半个世纪风靡了世界。曼托凡尼乐团的音乐是美的享受、心灵的感受。 阿努恩佐·波罗·曼托凡尼(Annunzio Paolo Mantovani,1905-1980)英国轻音乐团指挥、编曲、小提琴演奏家。曼托凡尼生于意大利威尼斯的一个音乐世家,父亲曾是托斯卡尼尼乐团的首席小提琴手。曼托凡尼自小在父亲的指导下学习小提琴,青年时代举家迁居英国,考入伦敦音乐学院。16岁即公开演出布鲁赫和圣-桑的小提琴协奏曲。18岁时,他在伯明翰组织了一支六人乐队,在旅馆和剧院作职业性演出,以演奏轻音乐为主,他是乐队的主要小提琴手。他那清湛的演奏技巧和华丽明朗的美妙琴声,使人听后回味无穷,于是当时的他就已经以小提琴演奏家的身份赢得巨大的声望。1933年,曼托凡尼加入了英国籍,此后他重新组建了一个以弦乐为主的庞大管弦乐团,这就是后来的曼托凡尼乐团。 曼托凡尼从管弦乐团的弦乐器中找到了富有特殊色彩的音响,这种富有特色的弦乐演奏,就此成为曼托凡尼乐团所特有的音乐特色。此后,曼托凡尼改编了大量雅俗共赏、和谐悦耳的乐曲,听众给他的乐团取了一个“曼托凡尼之声”的雅号。相比那些喧杂热烈的现代流行音乐来说,曼托凡尼的音乐无疑是一服令人舒畅的清凉剂。曼托凡尼的成功,主要在于他充分了解小提琴的表现方式,并能恰如其分地驾驭管弦乐团,使整个乐团非常精确地表达出这位小提琴家所特有的演奏风格,使听众为之倾倒。
687116
詹姆斯·高威《黄金般的长笛》
詹姆斯·高威《黄金般的长笛》
詹姆斯·高威(James Galway,1939年12月8日-)北爱尔兰长笛演奏家。素有“魔笛”之称的詹姆斯·高威对古典音乐的表现拥有无人可及的高超技巧,他魅力超凡的演奏几乎超越了所有音乐上的界线。他吹奏出的独特的音色、高深的音乐修养和令人眼花缭乱的演奏技巧使他成为最受尊敬和最出色的艺术家。 詹姆斯·高威是一名古典音乐家,但是他的声誉远远超越了古典音乐圈,从爵士乐到世界音乐,从电影音乐到流行,高威在各个领域都游刃有余。一般说来大多数乐手都坚守自己的领域,因为一旦跨出自己熟悉的领域,很可能因为失败的尝试而危及声誉。但是高威在古典音乐之外的尝试,不仅没有影响他的大师声望,而且吸引了各种不一样的听众群,让高威在世界各地享有超级明星般地号召力。 就像音乐家杂志所说的“毫无疑问,詹姆斯·高威,已成为长笛的传奇。”另外,CDReview的“一听就令人难忘的音乐”、FonoForum称为“黄金般的长笛”及TaleZurich说“詹姆斯·高威是少数古典乐手中真正懂得流行演奏乐的人”等称誉都再再说明,詹姆斯·高威的长笛演奏,早已摆脱乐团中配角的局面,他使长笛成为主角,并给了它多变化的角色,说他赋与了长笛新生命绝对不为过,他也将使他自己和长笛,在音乐史下留下一个永远的里程碑。
5.3万8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