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罗丁三重奏《勃拉姆斯钢琴三重奏》
2778

鲍罗丁三重奏《勃拉姆斯钢琴三重奏》

这张专辑是钢琴家艾德琳娜与鲍罗丁三重奏合作,演奏勃拉姆斯三部《钢琴三重奏》。 《B大调第一钢琴三重奏》作品8,作于1853-1854年。此曲的旋律非常朴实优美、内涵丰富,可形容为“彩虹飞架、彩蝶飞舞、夜莺歌唱”。钢琴、小提琴和大提琴之间的对话悠闲动人,每次聆听都会被深深的感动。古典音乐的魅力就在这里,真正一部好的作品需要你去细心的品味,听得越多,越能品出个中滋味。还是那句话,流行音乐、轻音乐是听,味道甜得很,容易入口也容易厌倦;古典音乐是品,就像咖啡、美酒,只要你用心尝试,便会欲罢不能,它可以伴你一辈子,而且在每个年龄阶段、在不同的心境中都能品出不同的滋味来。 《C大调第二钢琴三重奏》作品87,完成于1882年。此曲格调庄重、内涵丰富,具有强烈的戏剧性。 《c小调第三钢琴三重奏》作品101,作于1886年。这是一首热情的作品,但结构十分洗练。由于贝多芬《命运交响曲》的调性是c小调,出于内心的崇拜,勃拉姆斯多部c小调的作品或多或少都带有贝多芬的痕迹,而这也正是勃拉姆斯较为擅长的创作内容。步入晚年的勃拉姆斯,逐渐收敛了狂放的戏剧性特质,而转向诗情与灵动,追求情感的厚重与坚韧。
节目(12)
批量下载
加载更多
主播信息
Love_small_cat

Love_small_cat

小喵陪你听古典 聆听美妙旋律、感受艺术真谛
关注
意大利四重奏《舒伯特·晚期弦乐四重奏》
401
这张专辑收录了意大利四重奏团演奏的舒伯特《晚期四首弦乐四重奏》。意大利四重奏团在技巧上、音色上都第一流的表现,把名噪一时的阿玛迪斯弦乐四重奏团的录音打得溃不成军。《企鹅唱片指南》评价三星带花,特别指出意大利四重奏团演奏的慢板简直太棒了。 《c小调第十二弦乐四重奏》D703,作于1820年,其实仅一个乐章,所以称作《四重奏片断》。这一个乐章为很快的快板,C小调,奏鸣曲式。以决定全曲性格震音的第一主题导入开始,第二主题为降A大调,下移大三度,与第一主题形成对照。第二主题移到降D大调,经高八度等反复4次,形成长大的发展性小结尾。发展部以降A大调开始,发展方法承续了呈示部小结尾的形态。再现部以复归于降B大调的第二主题始,再一次强调呈示部小结尾的发展,以第一主题形成尾声。 《a小调第十三弦乐四重奏》D804,标志着舒伯特进入了晚期四重奏创作阶段。这首作品在第二乐章引用了舒伯特的戏剧配乐《罗莎蒙德公主》的旋律,因此也称为《罗莎蒙德四重奏》。这部作品曲风典雅,情感细腻,在深邃而恬静的旋律中隐伏着忧郁和激动的情绪。那种稍纵即逝的美感令人着迷,成为舒伯特后期创作的杰作之一。 《d小调第十四弦乐四重奏》D810,创作于1824年,是舒伯特晚期弦乐四重奏中的杰作。由于其第二乐章采用了舒伯特创作于1817年的歌曲《死神与少女》的旋律,故这首四重奏也称为《死神与少女》。这首四重奏在内容上虽然与同名歌曲无对应联系,但其描绘的痛苦、恐惧、激情和抗争等音乐形象多少也反映了标题所表明的含义。作品以戏剧化的旋律和完美的创作技巧成为弦乐四重奏体裁中的名篇,并多次被电影和电视等其它艺术形式所引用。 《G大调第十五弦乐四重奏》D887,作于1826年。
鲁比莫夫《莫扎特·钢琴奏鸣曲全集》
78
这套合辑收录了俄罗斯钢琴家鲁比莫夫1990年采用古钢琴演奏录制的莫扎特全部钢琴奏鸣曲。这些作品体现了莫扎特天才的简洁和细腻。虽然乍一听很简单,但每个音符都充满了音乐和表达的目的。鲁比莫夫是一位演奏从巴洛克音乐到当代键盘作品的大师,他用三台模仿18世纪原作的乐器演奏了完整的莫扎特钢琴奏鸣曲。这些诠释,探索了古钢琴的特殊可能性。留声机杂志称赞他的演奏具有“不寻常的敏感性”、“色彩、发音和细微差别的精致”、“流畅而均匀,从不机械的光辉”等特色。
古尔达《巴赫·击弦古钢琴·单声道录音》
---
这张专辑是钢琴家古尔达用击弦古钢琴演奏巴赫作品,曲目选自《平均律钢琴曲集》第二册、《英国组曲》。这是1978-1979年的单声道磁带录音转制的。古尔达是光辉灿烂的。古尔达+巴赫是迷人的。古尔达和巴赫在击弦古钢琴上显然是冠军。在1980年前后,古尔达多次让人录下他演奏击弦古钢琴的声音。以一种谦逊的、不做作的、私密的方式演奏。这些录音现在终于重现世间,并提供了一个令人兴奋和独特的视角,这是古尔达的世界。 击弦古钢琴称为科拉维科德(Clavichord),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十五世纪。早在1404年的一首名为《恋诗歌手的规则》的诗歌中就提到了它。1425年德国西北部一个叫名顿的地方,在祭坛背后的雕画中有它的图像。约1440年。在阿劳特的手稿及德国音乐家菲尔东的论著《音乐精义》里,有它的结构图示和说明。现存的最早的击弦古钢琴,制造于1537年,保存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里;另一架琴是1543由多美尼科制造,现存在莱比锡、卡尔·马克思大学的乐器博物馆里。 击弦古钢琴,它无论从音源、演奏形式、激发琴弦的方式都更接近现代钢琴。但是由于它的结构过于简单,一没有三级杠杆的传动方式;二没有击弦后立即脱离琴弦的装置;三不能快速连续弹奏;四没有现代钢琴所具有“软中硬”的弦槌。以上四个方面正是现代钢琴击弦机键盘的主要特征。 由于上述原因,击弦古钢琴的音量小而纤细,具有一种恬淡的金属音色,有些像敲击钢片琴的声音特色,听起来也有其迷人之处。在小范围的室内乐作品中有着其它乐器所难以替代的声音效果,乃至在1709年现代钢琴问世后仍在欧洲乐坛上活跃了100多年。随着现代钢琴的不断完善、社会生活的快节奏而出现的爵士乐、摇滚乐的需要,古钢琴——似柔弱纤细而又羞涩的贵妇人——也只能归隐于现代社会舞台的大幕之后了。
APP内查看主播
大家都在听
里姆斯基-柯萨科夫《天方夜谭、金鸡组曲》
里姆斯基-柯萨科夫《天方夜谭、金鸡组曲》
这张专辑是雷纳德指挥捷克斯洛伐克广播交响乐团,演奏里姆斯基-柯萨科夫《天方夜谭》、《金鸡组曲》、《萨特阔》。虽然捷克斯洛伐克广播交响乐团演奏的精致度和弦乐音色都不如西欧的乐团,但木管的独奏乐段都很优秀,且在尾场都使人兴奋。特别是《萨特阔》一曲很有气氛。录音华丽、生动,原因是录音场地的音响性比较出色。 《天方夜谭》(又名《舍赫拉查德》)作品35,里姆斯基-柯萨科夫的代表作之一,取材于著名的阿拉伯民间故事集《天方夜谭》(即《一千零一夜》),作品写于1888年,同年在圣彼得堡首演;《天方夜谭》这部伟大的民间故事集内容包罗万象,有格言、谚语、寓言、童话、恋爱故事、冒险故事、历史故事和名人轶事等,写情写景深刻生动,真实地反映出中世纪阿拉伯地区的社会制度、生活方式、宗教信仰和风土人情;这部交响组曲作品便是根据《天方夜谭》中的画面和场景以音乐的形式描画出来的伟大作品。此曲由一些阿拉伯东方的画面和形象交替组成,其中有的是风俗性的趣闻、有的是幻想性的大自然景色或爱情的场面;有时充满炽热的激情、有时则是细腻、温柔和静观的抒情诗。所有这些都以诗意为其基调,洋溢着浪漫主义的敏锐感情,散发出东方神话故事的芳香…… 《金鸡组曲》1906年,早在创作《金鸡》歌剧时,里姆斯基-柯萨科夫就利用歌剧中的音乐片断写成了管弦乐组曲第一、二乐章,可惜未完成即已谢世。1907年由其门生施泰因贝格和格拉祖诺夫按作曲家生前意图增补了第三、四乐章,而续完此曲。 交响音画《萨特阔》作品5,作于1867年。同年12月9日由巴拉基列夫指挥在俄罗斯音乐协会首演。1869年修订,1870年在莫斯科出版。是里姆斯基-柯萨科夫青年时代的代表作,有“第一部俄罗斯交响诗”之美称。作品取材于俄罗斯民间叙事诗《壮士歌》:古斯里琴手萨特阔的船无法启航,根据抽签萨特阔被作为贡品抛入了海底,海神将他立即拖入了海王宫,这时宫中正在举行宴会,海王让萨特阔弹古斯里琴助兴。海神们在琴声中疯狂舞蹈,破坏了平静的海面。后来萨特阔拉断了琴弦,舞蹈停止,大海才恢复了平静。这部音画引子部分是对平静海面的描绘,以后是对萨特阔进入海底的情景描绘。乐曲中心是对盛大宴会场面和狂热舞蹈的描写。
268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