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03. Grieg - Piano Concerto in A minor Op.16 - 3. Allegro moderato

00:00
10:03
听完整版
主播信息
Love_small_cat

Love_small_cat

小喵陪你听古典 聆听美妙旋律、感受艺术真谛
关注
钢琴四手联弹作品
---
这张专辑是钢琴二重奏Duo Miho & Masumi Hio,演奏的四手联弹作品,包括斯特拉文斯基《春之祭》、欣德米特《奏鸣曲》、拉威尔《西班牙狂想曲》。 《春之祭》钢琴四手联弹曲,是根据美籍俄罗斯作曲家斯特拉文斯基创作的芭蕾舞剧《春之祭》改编的,结构也一样,分成两个部分:一、大地的崇拜(引子、春天的征兆、劫持的游戏、春天的轮舞、对抗部落的游戏、圣者登场、大地的崇拜、大地之舞);二、献祭(引子、少年神秘的环舞、赞美被选中者、召唤祖先、祖先的仪式、献祭的舞蹈)。 拉威尔《西班牙狂想曲》作于1907年,是他用油画手法展现的一部杰作。许多听众认为这部作品是无与伦比的,它以如画般的手法描绘出浓郁的西班牙气氛和西班牙的精神。西班牙作曲大师法雅对这部作品的评价最为中肯:“这首狂想曲让人吃惊的是通过运用我们西班牙‘流行'音乐的调式和装饰音型,它所表现出来的纯粹的西班牙特性丝毫没有被作曲家的自身风格所改变。”第一乐章《夜的前奏曲》、第二乐章《马拉加舞曲》、第三乐章《哈巴涅拉舞曲》、第四乐章《市集》。
旺德《贝多芬·第一、六交响曲》
---
这张专辑是旺德指挥北德广播交响乐团,演奏贝多芬《第一、六交响曲》。汪德的指挥架构在流动性的音乐行进上,在稳健中散发处处精妙,音乐不会流于死板或沉闷。旺德忠于贝多芬原谱的指挥特性,这个录音也成为见证他毕生七十年指挥艺术的终极代表作。除了汪德本人的指挥艺术,北德广播交响乐团、录音师在平衡上的拿捏、音色表现的细腻等,都让此录音成为爱乐者不可或缺的经典名盘。 《C大调第一交响曲》作品21,作于1794至1796年。此曲整体风格沿袭了前辈莫扎特、海顿的很多音乐元素,幽默通俗又带有舞蹈性。某些部分的旋律激昂,某些部分充满了欢乐的喜剧性,轻松诙谐,展现了舞蹈性的主题。此曲的和声手法、浓重的管弦乐笔法,呈示部结尾处的定音鼓,第三乐章中行进级攀登的曲调、疾快的速度、突然的转调,恶作剧式的休止符,这一切都处处隐伏着未来贝多芬的所有因素。 《F大调第六交响曲“田园”》作品68,完成于1808年。此曲是贝多芬少数的各乐章均有标题的作品之一,也是他九首交响乐作品中标题性最为明确的一部。此时的贝多芬双耳已经完全失聪,这部作品正表现了他在这种情况下对大自然的依恋之情,是一部体现回忆的作品。这部作品1808年在维也纳首演,由贝多芬亲自指挥,在首演节目单上,他写到:“乡村生活的回忆,写情多于写景”。整部作品细腻动人、朴实无华、宁静而安逸,与贝多芬的《c小调第五交响曲》同为世界上最受欢迎的交响曲之一。
科普兰《阿帕拉契之春、马术赛会、鼓号曲》
13
这张专辑是路易斯·雷恩指挥亚特兰大交响乐团,演奏科普兰《阿帕拉契之春》、《马术赛会》、《平凡人鼓号曲》。科普兰的管弦乐曲,向来以科普兰本人和伯恩斯坦的指挥最为著名,路易斯·雷恩在这张专辑中大显身手,将成立于1945年的美国名团亚特兰大交响乐团,修整出一种粗犷中带有细致、雄伟中潜藏着温柔的管弦乐音响。与前辈相比较,颇有青出于蓝之势,更让这个版本赢得《企鹅唱片指南》三星评价,并名列《TAS》发烧榜。 香港《CD圣经》推荐:这碟甫出之时,每个发烧友都几乎买一张,好简单,佢地只系听《fanfare For the Common Man》已觉值回票价,这里3:14秒音乐里头trumpet,bass drum,tam-tam响个不停,其低音之猛劲动态之厉害系破晒世界记录,其实此CD的《Rodeo》、《Appalachian Spring》亦系示范级录音,乐队比例平衡到极,乐器音色亦靓,用此两首乐曲作示范,亦比较classy。 刘汉盛:如果说《牧区竞技》,恐怕还有人不知道它是哪张CD,若是说《fanfare For the Common Man》,则必然无人不晓。那铜管与鼓声,保证让人害怕喇叭会烧掉,而TAS选的却是《牧区竞技》,以管弦乐丰富变化而言,《牧区竞技》当然是占上风,而且层次也丰富多了。
APP内查看主播
大家都在听
贝多芬、肖邦、门德尔松、舒伯特钢琴作品
贝多芬、肖邦、门德尔松、舒伯特钢琴作品
这张专辑是钢琴家爱丽索·博尔科瓦茨与格鲁吉亚节日管弦乐团合作,演奏贝多芬《第一钢琴协奏曲》、与第比利斯交响乐团合作演奏肖邦《第一钢琴协奏曲》;爱丽索·博尔科瓦茨演奏贝多芬、肖邦、门德尔松、舒伯特的钢琴独奏作品。 贝多芬《C大调第一钢琴协奏曲》作品15,完成于1796年至1797年间。虽名为《第一钢琴协奏曲》,却比他的《降B大调第二钢琴协奏曲》的完成要晚三年,只是由于前者出版早而被定为第一号。从作品本身来看,第一号比第二号要成熟许多,在管弦乐法上,此曲已加入了单簧管、小号与定音鼓等乐器。这部作品是贝多芬年轻时代的代表作之一。 贝多芬《升c小调第十四钢琴奏鸣曲“月光”》作品27第二首,作于1801年。此曲是古典乐派开始朝浪漫乐派转变的作品之一。几乎没有一首名曲像这部奏鸣曲一样,因“月光”这一俗称而名满天下、家喻户晓。《月光》这一名的由来众说纷纭,但最多的是源于德国诗人路德维希·雷尔施塔布(1799-1860)形容这首乐曲的第一乐章为“如在瑞士琉森湖那月光闪耀的湖面上一只摇荡的小舟一样”。这部作品,贝多芬自己称为“好像一首幻想曲一样的”(Quasi una Fantasia)。 肖邦《降E大调华丽大圆舞曲》作品18,作于1831年。此曲是一首高技巧、华丽、辉煌而热烈的音乐会圆舞曲,舒曼说此曲是肖邦“身心都在跳动的圆舞曲”。 肖邦《e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作品11,作于1830年。此曲蕴涵着青年肖邦真挚的初恋情感,那种朝气、青春的感伤和动人的幻想都非常迷人。
676511
20世纪伟大钢琴家《拉罗查(2)》
20世纪伟大钢琴家《拉罗查(2)》
这张专辑收录了爱丽希亚·德·拉罗查的演奏录音,包括巴赫、斯卡拉第、亨德尔、海顿、莫扎特的钢琴独奏作品。 在这一套回顾拉罗查独奏踪迹的选辑中,我们收录了莫扎特四首优秀的奏鸣曲:K310、330、331和485。此时正值莫扎特在巴黎尝试脱离“神重”身份,建立自已成为一个有未来、有发展性而且独立的音乐家的时候,他深爱着的母亲却突然重病过世。换句话说,这些曲子的共通点在于它们完成于莫扎特生命中的一个极重要的转折点之际。 以K.330来说,第一、三乐章乍看之下似乎充溢着满足之情,而行板的第二乐章却让我们看见莫扎特心中晦暗的一面,而它是令人心痛的。或以K.31O为例,拉罗查呈现的伤感是存于记忆中的,呈现咖啡色调的感伤。而非一个当下发生的创痛经验。更具体的来说,拉罗查的诠释所择的是一种含蓄、内敛的陈述,而非贝多芬式外放、直接、咄咄逼人。至于《D大调回旋曲》K.485,我们看到最“洛可可”的莫扎特,其中洋溢着一种福克纳式的优雅。每一个分解和弦都是如此清断却不逾矩地,伴随风情万种的主旋律,亦步亦趋、恰如其份。 在海顿的行板与变奏中,拉罗查对触键和速度的敏锐再次得到证明。本曲初始动机的附点音符在拉罗查绝妙的弹性速度运用下,即使在开头的几小节中便己具备了令人慑服的必然性,拉罗查超卓的指上功力却在大调的段落大放异彩!
372342
杜卡斯《仙女、C大调交响曲、魔法师的弟子
杜卡斯《仙女、C大调交响曲、魔法师的弟子
这张专辑是法国指挥巨匠让·富尔奈与荷兰广播爱乐乐团合作,演奏保罗·杜卡斯芭蕾舞剧(管弦乐组曲)《仙女》、《C大调交响曲》、交响诗《魔法师的弟子》。 保罗·杜卡斯(Paul Dukas,1865年10月1日-1935年5月17日)法国作曲家、教育家和音乐评论家,以大胆的革新精神和对新的音乐美学原则、技法的不倦的探索著称。冼星海、梅西安与罗德里戈都曾经师从于杜卡斯。 交响谐谑曲《魔法师的弟子》作于1897年。这是一部以歌德的叙事诗为题材的管弦乐曲,音乐的描绘与标题很贴切,结构严整、配器复杂,在结构清晰、逻辑严密的古典传统规范中,完美地结合进幽默奇特的节奏、光彩夺目的配器和狂热紧张的动力,成为配器法的楷模之一,至今仍是各国管弦乐团喜爱演奏的节目,对后来的斯特拉文斯基和德彪西产生了影响。 《C大调交响曲》作于1896年,是杜卡斯离开音乐院后之作,三乐章虽是遵循古典形式,但其管弦乐法却让这位作曲家展现出耀眼光芒,首演时即受到巴黎人至高的评价。 《仙女》作于1911年,是根据波斯神话而来。年轻的伊斯肯德在偷得不朽的莲花时,却爱上了看管莲花的仙女,最后仙女幻化成夕阳的金色光芒消失;青年不仅失去心爱的女孩、莲花,也认识到自己的末日不远。
2306
评论(0条)
快来抢沙发吧!
打开蜻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