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listen-tag
登录后即可查看能否收听哦~
立即登录

1974年:我首登小舞台,中国登上亚运会大舞台

00:00
32:34
听完整版
主播信息
高晓松

高晓松

音乐人、词曲创作者、制作人、导演、脱口秀节目主持人。
关注
晓年鉴
1.1亿
高晓松全新文化播客《晓得》11-22上线,搜索“晓得”即可收听!高晓松:知名音乐人、词曲创作者、制作人、导演。你将获得在;1、1500分钟历历在目的穿越之旅;2、50年的时代精彩记忆;3、50岁后回望半生高晓松式经验;4、横跨文娱政经、贯通中西世界的知识盛宴;5、和历史和时空和人生真正的共振;6、52期特别年代节目——《请回答》系列,邀请相关年份事件的名人大咖在场畅聊,拓展更多话题,透露当年更多细节,全面呈现当时的社会全貌。 每周三晚上更新
矮大紧指北
2.5亿
高晓松全新文化播客《晓得》11-22上线,搜索“晓得”即可收听!这里是最活、最真、最接地气的反面高晓松。矮大紧:北京胡同人士。形貌乖张,间歇性智障。 高晓松没说的话,矮大紧讲给你听! 这里有: 星期一:指北排行榜|私人主管排行,评委多达一人 自由随性的态度、剑走偏锋的规则,烧脑走心的条分缕析 星期三:文青手册|武装到牙齿的文艺青年 腔调修炼顶级秘籍。贯穿多个艺术门类,亲历无数文艺人事。 星期五:闲情偶寄|随心随性的音频版朋友圈 大紧生活流水账,胜似老友唠家常。每周与各位知音汇报。
晓读
80.5万
晓读书,AI大紧为你读书,每晚10点您枕边的晓读物。
APP内查看主播
节目详情

展开
大家都在听
评论(1345条)
严严实实
2018-12-21
晓年鉴1974。晓松,聊嗨了,知音,听美啦。想起一件趣事!1974年,或许是这一年的前后吧,法国🇫🇷当时的总统…蓬皮杜…访华。照例,这跟老百姓没啥关系,但是,它就跟我们这帮小学生扯上了啦😜。 一天课上,老师让我们紧闭门窗,神秘又严肃地强调,再强调,重申,再重申,若在路上看到外宾,一定要做到“不围观,不尾随,更不能指指点点,议论纷纷”,老师的这些话,说真的,我们都听得耳朵生茧子了。不过,说实话,我就读的小学,地处市中心的淮海路雁荡路,看到歪果仁的机会确实也比较多。尽管老师经常提醒,但是对他们的奇装异服,浑身飘着香气的范儿,总还是会忍不住好奇心,凡遇到,还是会小心翼翼地跟走一段😍! 说到我的小学,要啰嗦几句。那年月还有“民办”一说,我们所谓的校园分两部分,学生的教室在雁荡路的西边,一个居民小区里,早上听见居民刷马桶的声音,中午闻到他们的饭菜香,如今的网红面馆“味香斋”后厨,就在我们的教室旁边😍;而老师的办公室则在马路对面。整个雁荡路本来就不长(现在是步行街了),我们上学集合的地点,体育课跑60米,100米都在雁荡路上进行,它就是我们的操场,游乐场。如果兜里有5分钱,又舍得花出去呢,那么放学后就可以往南走,走到路尽头,就是大名鼎鼎的复兴公园,买张门票,去复兴公园结结实实地玩一圈,然后从复兴中路重庆南路的公园南门出来,几乎就到可以家了,当然这是没有的事啦😭。 话说回来,老师的训话谁也没往心里去,但是不知过了几天,同学中悄悄传出这样一首儿歌~~“蓬皮杜,肚皮大(沪语念,du,第三声),大肚皮,蓬蓬蓬”,传着,传着,大家都觉得好玩极了,于是我们这所极不像校园的校园里,到处“回荡”着这首儿歌,有更调皮捣蛋的,还配上了动作,两个人面对面,一边念一边模仿孕妇的样子,挺起肚子,念到“蓬蓬蓬”这句的时候,肚子撞肚子,撞完了,一个个还必须夸张地哈哈,哈哈地大笑一番。一时间,它简直成了同学的课间操了。终于,老师发现了,老师知道了,这下,可把他们吓坏,是吓得半死,一个个教室再一次紧闭门窗,每个班主任都把班里的学生骂了个狗血淋头,第二天开始,儿歌销声匿迹了…… 后来大家知道,原来那个重要外宾就是蓬皮杜总统,他访华,不但到了上海,而且专门去到了复兴公园参观,因为复兴公园是法租界时期,法国侨民建造的公园,曾经叫法国公园…
Rhett_227
2018-12-20
1974年,我依旧毫无个人历史可言,但是妈妈那时候已经工作几年了!她原来分配到电车公司售票,几个月后就去综合商店工作。小时候,妈妈的单位是我梦想中的地方。各种的小食品、学习用品、蔬菜水果…我还可以充当售货员,帮忙拿东西,那使年少的我对待工作的热情极度的高涨。我妈是个先进商业工作者,我出生之前还做过营业员,之后凭借自己的努力,渐渐走上领导岗位,我印象最深的是她做了好多年的工会主席。二十多岁就是一名优秀的党员,和我爸爸结婚的时候,也秉承一切从简的原则,他们的婚礼是去北京的旅行结婚,那要到1981年,是后话了!但是因为妈妈工作的关系,从小我和舅舅家的妹妹在物质上方面并不匮乏,因为妈妈会从商店买我们喜欢吃的东西,烤鱼片、杏肉、甘草杏都是成包买回家的。妈妈是一个心地善良的人,爽快又热心。她八岁的时候就失去了父亲,她工作之后就承担了家庭的很多责任,姥姥在家庭衣食住行的方面,就更不操心了!她对待我的爷爷奶奶也很尽心尽力,是一个很好的儿媳妇。现在妈妈曾经工作的那种商店已经不复存在了,却是我儿时记忆中一段美好的时光。那些货架上的各式各样的日用品,隔着玻璃柜台,几岁的我站在木质的踏板上帮人够东西,空气中弥漫着肥皂的味道…虽然我也不确定是不是肥皂的味道,还是一种叫做光阴的味道…
兜风的声音
2018-12-21
1974年,我一岁了,没有记忆,所有能讲出来了都来自于爸妈还有别的长辈讲过多次但是每次都不一样的故事和事故 有了我,我们家得以获得一个比较独立的房子,在山沟里面划分区域的第六区(相当于帝都的位置),一栋四层楼,四楼,四户共用一个蹲坑的厕所,两户共用一个厨房 那个时候全计划供应,什么都匮乏,我妈妈因为我出生时候的事故没有奶水,然后我就开始然后我就喝了差不多全国各地的奶粉,北到黑龙江,南到广东,东到江苏,西到青海。大米也没有,全部的供应都是粗粮,我爸还没有户口,粮票也买不到东西一度是我妈一个人的口粮养活我们一家三口,全家只有我有机会喝米汤,用一个现在还保留在我家的小奶锅。然后我爸就是没有周日借一辆28自行车满山一家一家农户的收集鸡蛋,最多一次一天下来可以有六七个,一周的营养差不多就够了,最少一次只有一个,想想那个时候真的挺惨 那个时候也没有什么纸尿片啥的,就是旧的衣服做的尿布,据说我的嘘嘘能力旺盛,然后就把我妈给累惨了,加上我出生在腊月,山沟里面的寒冷非常可怕,我妈就一盆一盆的洗着,腰从那个时候起就落下了病,陪伴了她老人家一辈子 那年我的一个发小也出生了,晚我半个月,他妈妈也是被内啥的对象,生了孩子没有多久就单独住了,我妈还挺勇敢,在那个时候还去给那位阿姨送些我们家我极少有的营养品,在那样的时候,可以彼此温暖下也是人性光辉的闪耀了。那位阿姨运气不好,腰落下的毛病更加严重,到我读书时候见到她多数是在床上半窝或者在路上艰难的挪动
打开蜻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