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斯蒂克《米约·钢琴与管弦乐团作品全集》
884

科斯蒂克《米约·钢琴与管弦乐团作品全集》

这张专辑是德国钢琴家迈克尔·科斯蒂克与艾伦·弗朗西斯指挥的德国西南广播管弦乐团合作,演奏达律斯·米约的全部钢琴与管弦乐团作品。 达律斯·米约(Darius Milhaud,1892年9月4日-1974年6月22日)是法国现代音乐史上最有世界意义的作曲家之一,1892年出生在马赛附近的普罗旺斯一个带犹太血统的家庭里。时间、地点、出身和历史(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巧合,使他的一生充满不寻常的经历。普罗旺斯作为12世纪前法兰西骑士时代的文化摇篮,给米约以强烈的历史自豪感并为他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这种影响在他的管弦乐曲《普罗旺斯组曲》、钢琴与乐队曲《艾克斯狂欢节》、管乐四重奏《国王勒内的烟囱》以及许多戏剧配东中得到生动的体现。 米约于1926年写成的《艾克斯狂欢节》可说集中体现了他的种种创作特点,这部作品由十二段长短不一的乐曲组成,最长的超过两分钟,最短的不过二十秒,他为这部作品确定的名称:“为钢琴和乐队而作的幻想曲”,很好地揭示了它的性质。钢琴在这部乐曲中作为重要的声部,尽管缺少高深的技法,却提供了丰富的色彩,它时而作为打击乐器奠定节奏的骨架,时而充分发挥类似管弦乐的全部功能,为本已浓艳异常的配器添色敷彩。活泼的情绪、翻涌的动力和优雅的旋律交替出现,全曲充满作者对自己的出生地普罗旺斯艾克斯悠久的文化传统怀抱的自豪感,而大量出现的具有鲜明巴西音乐节奏特点的曲调则使人简直难于辨认哪里是故乡风物的描摹、哪里是巴西民俗的再现;哪里是对童年生活纯真的记忆、哪里是对在巴西度过的美好岁月的怀念。
节目(34)
批量下载
加载更多
主播信息
Love_small_cat

Love_small_cat

小喵陪你听古典 聆听美妙旋律、感受艺术真谛
关注
科普兰《阿帕拉契之春、马术赛会、鼓号曲》
13
这张专辑是路易斯·雷恩指挥亚特兰大交响乐团,演奏科普兰《阿帕拉契之春》、《马术赛会》、《平凡人鼓号曲》。科普兰的管弦乐曲,向来以科普兰本人和伯恩斯坦的指挥最为著名,路易斯·雷恩在这张专辑中大显身手,将成立于1945年的美国名团亚特兰大交响乐团,修整出一种粗犷中带有细致、雄伟中潜藏着温柔的管弦乐音响。与前辈相比较,颇有青出于蓝之势,更让这个版本赢得《企鹅唱片指南》三星评价,并名列《TAS》发烧榜。 香港《CD圣经》推荐:这碟甫出之时,每个发烧友都几乎买一张,好简单,佢地只系听《fanfare For the Common Man》已觉值回票价,这里3:14秒音乐里头trumpet,bass drum,tam-tam响个不停,其低音之猛劲动态之厉害系破晒世界记录,其实此CD的《Rodeo》、《Appalachian Spring》亦系示范级录音,乐队比例平衡到极,乐器音色亦靓,用此两首乐曲作示范,亦比较classy。 刘汉盛:如果说《牧区竞技》,恐怕还有人不知道它是哪张CD,若是说《fanfare For the Common Man》,则必然无人不晓。那铜管与鼓声,保证让人害怕喇叭会烧掉,而TAS选的却是《牧区竞技》,以管弦乐丰富变化而言,《牧区竞技》当然是占上风,而且层次也丰富多了。
范·克莱本《在俄罗斯比赛获胜的美国人》
71
这套合辑收录了钢琴家范·克莱本1958-1962年间的演奏录音,曲目包括贝多芬《热情奏鸣曲》、李斯特《b小调奏鸣曲》、莫扎特《C大调奏鸣曲》、普罗科菲耶夫《第六钢琴奏鸣曲》、李斯特《第12号匈牙利狂想曲》、肖邦《第三叙事曲》、《第三谐谑曲》和几首练习曲、幻想曲、波兰舞曲、夜曲、圆舞曲等;并与康德拉辛、莱纳等著名指挥家合作,演奏柴科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勃拉姆斯《第二钢琴协奏曲》、拉赫玛尼诺夫《第二、三钢琴协奏曲》、贝多芬《第五钢琴协奏曲》、舒曼《a小调钢琴协奏曲》、普罗科菲耶夫《第三钢琴协奏曲》、麦克道威尔《第二钢琴协奏曲》。 1958年,年仅24岁的范·克莱本参加原苏联莫斯科柴科夫斯基国际钢琴比赛,获一等奖,蜚声国际乐坛。因为他是在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后,第一个美国人在苏联获得如此巨大的成就,因而成为美国的宠儿,在他回到纽约时,像凯旋归来的英雄一样,受到市民的夹道欢迎和总统接见。 范·克莱本在青年时期就掌握了扎实的演奏技巧,具有简朴热情的演奏风格,在他演奏的黄金时期,有着高妙无瑕的技术、如诉如歌的音色和出神入化的音乐表现力,擅长演奏浪漫派的作品。1962年,在德克萨斯州沃恩堡创立了以他名字命名的范·克莱本国际钢琴比赛。 遗憾的是,到1960年代中期,他的演奏没有进一步的发展和提高,失去了新鲜感,往往单凭直觉而又矫揉造作,声音也变得粗糙,他本人的演奏,似乎只是昙花一现,已成了历史陈迹。 这套合辑录制于范·克莱本获奖后的四年期间,正是他演奏生涯最辉煌的时期,与他合作的指挥大师和著名乐团,也非常出彩。
科利亚·莱辛《车尔尼·前奏曲的艺术》
40
这张专辑是钢琴家科利亚·莱辛演奏车尔尼的《前奏曲的艺术》。 卡尔·车尔尼(Carl Czerny,1791年2月21日-1857年7月15日)奥地利作曲家、钢琴家、音乐教育家。车尔尼是贝多芬最得意的学生,贝多芬曾在1801-1803年的三年间免费教他弹奏钢琴。他对于贝多芬的作品积极宣传,并在他的作品500号《钢琴理论及演奏大全》第四册的第二、三章中论述如何正确演奏贝多芬的作品。他能够背奏贝多芬的全部钢琴作品。车尔尼作为一名钢琴教育家,培养了弗兰兹·李斯特这样的学生。他也免费教李斯特弹琴,李斯特曾说:“我的一切都是车尔尼教我的。”作为一名钢琴作曲家,他一生写了无数钢琴练习曲,是学习钢琴的学生练习的基础教材。他的地位在于在贝多芬时代和现代钢琴演奏架起了一座桥梁。 车尔尼是19世纪上半叶维也纳钢琴学派的创始人,他总结了浪漫主义以前的注重指力的钢琴技巧,同时又指出了手臂重量的重要性,他在《钢琴理论及演奏大全》指出:“弹奏时,手的动作要藏起来,手指不可以抬得比必要时高。为了做得正确,有必要增强肌肉的内在紧张,在不破坏手指柔软运动的范围内,加入手臂的重量。”他在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钢琴演奏架起了一座桥梁。 为一名钢琴教育家,车尔尼一生写了大量的钢琴练习曲,有编号的共有78本。他的练习曲强调指法技巧的发展,注重手腕动作有一定自由,同时注意应用渐强、渐弱的效果,是钢琴的基础教材。这些作品包括大量的前奏曲练习以及前奏曲与赋格作品。 《前奏曲的艺术》作品300,1834年出版,包含121首前奏曲,它们大多是20小节以内的快速跑动音型,需要演奏者具有纯熟的键盘演奏技巧与舞台表现力,但唯一的缺憾是它们没有多少内涵和意义可言,只是以纯粹的热身或炫技为目的。
APP内查看主播
大家都在听
奇科利尼《德彪西·钢琴作品全集》
奇科利尼《德彪西·钢琴作品全集》
这套专辑是钢琴家奇科利尼和几位歌唱家携手,与马蒂农指挥的巴黎管弦乐团合作,演奏德彪西的钢琴作品、幻想曲和艺术歌曲。阿尔多·奇科利尼(Aldo Ciccolini,1925-)法籍意大利钢琴家,擅长演奏法国作曲家的作品。 德彪西是法国著名作曲家,也是在提及法国印象乐派时,最容易被人们想起的一位重要代表性人物。然而,德彪西自己并不认同用“印象主义”来定义自己的作品。德彪西为钢琴所谱写的独创性作品,其重要性更是无可置疑的。他的钢琴作品对演奏者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德彪西放弃了古典浪漫主义音乐家热衷表现的具有重大变革意义的社会题材。在他的钢琴音乐中、既没有古典主义音乐的哲理性思考和贝多芬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也没有浪漫主义音乐的个人激情表达和冥思苦想。强调朦胧的感觉印象和变化多端的色彩气氛。抑制浪漫主义的感情宣泄,追求静穆、暗示的表达方式,避免艺术形象和内容的清晰,借助标题和丰富的色彩变化引起人们各种联想。他说:“音乐是为无法表现的东西而设的,我希望他仿佛从朦胧中来又从朦胧中去。”这已成为他音乐表现的主要特征。我们在德彪西的诸多标题钢琴作品中,就能感觉到他的追求和艺术情感。如《月光》、《雨中花园》、《水中倒影》、《沉没的教堂》、《透过树间的钟声》等,都不同程度的表现出作曲家通过听觉、视觉、幻觉,甚至嗅觉所捕捉到的对自然现象的感受和印象。
3975
费拉斯《小提琴演奏录音辑》
费拉斯《小提琴演奏录音辑》
这套合辑首次收录了法国小提琴家费拉斯录制的唱片,包括几张首次发行的CD。与他合作演奏的音乐家包括小提琴家耶胡迪·梅纽因、大提琴家保罗·托特里埃、指挥家乔治·普莱特、康斯坦丁·西尔维斯特里等。 克里斯蒂安·费拉斯(Christian Ferras,1933-1982)法国小提琴家。费拉斯生于勒图盖(Le Touquet)、逝于巴黎。幼年由父亲启蒙习琴,早年师从比斯泰西教授(Charles Bistesi)、就学于尼斯音乐学院;八岁考入巴黎音乐学院深造,转投伊萨伊的学生、著名小提琴教授卡尔维特(Joseph Calvet)门下。十三岁以独奏家身份在巴黎举行首演、获得巨大的成功。几经周折,费拉斯而后成为一代宗师乔治·埃奈斯库(Georges Enescu,1881-1955)的学生、最后一名关门弟子。乔治·埃奈斯库作为二十世纪早期最伟大的小提琴大师之一,也是杰出的作曲家和小提琴教育家,曾培养了耶胡迪·梅纽因、阿瑟·格吕米欧和艾达·亨德尔等名垂史册的风云人物。1948年,十五岁的费拉斯在“斯赫维宁根国际比赛”中获奖,翌年再获隆-蒂博国际小提琴比赛第一名、从此声名大振,成为欧洲乐坛上显赫的新人,在国际古典乐坛一举成名,时年仅十六岁。 费拉斯属于才华纵横、灵巧华丽型的演奏家,他的演奏以高超的技巧闻名、弓法强而有力。首先,他具有均衡、清晰、精致的演奏技巧,这为他丰富的音乐表现力提供良好的技术保障。此外,敏锐而细腻的乐感加上强烈的色彩变化感觉,使得他的演奏更加深刻、感人,色彩缤纷;异常明快、富有青春气息中更有雅致、华丽和纤巧的演奏特征。而这些恰恰尽是法比学派的精华。费拉斯也是《四大》小提琴协奏曲最优秀的诠释大师之一。在其演出生涯中,主要使用两把Stradivari名琴:一为1721年制的Prnsident Stradivari;自1967年起一直到1982年去世、陪伴他的是“Le Milanollo”——Antonio Stradivarius制于1728年的名琴。这把“Le Milanollo”名琴过去曾为著名小提琴家韦奥第(Giovanni Battista Viotti,1755-1824)使用、也曾为帕格尼尼所拥有。
467108
20世纪伟大钢琴家《英格丽·海布勒》
20世纪伟大钢琴家《英格丽·海布勒》
这张专辑收录了英格丽·海布勒的演奏录音,包括巴赫、海顿、莫扎特、舒伯特、舒曼、肖邦的钢琴作品。 海布勒从来没有束缚自己去选择曲目,但是她会很明智的选择适合自己与值得去弹的作品。在这个范围里,巴赫父子、海顿、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舒曼与肖邦是不可或缺的作曲家。虽然曲目有限,海布勒依然在音乐厅与录音室里表现出自己对音乐的勤勉与热诚。过去四十年来,海布勒在飞利浦目录留下莫扎特全部钢琴奏鸣曲、协奏曲(包括四首所谓的“混合”、两首协奏回旋曲)与变奏曲、钢琴作品(如:幻想曲、回旋曲等)录音;还有与谢霖合作的小提琴奏鸣曲、与霍夫曼(Ludwig Hoffmann)合作的双钢琴或四手联弹录音。而在室内乐的领域里,海布勒还留有莫扎特钢琴与木管五重奏K.452及两首钢琴四重奏唱片。海布勒对舒伯特的特殊偏爱可从她录制的钢琴奏鸣曲全集、乐团之时、即兴曲(附带一提,海布勒早年在Vox与Fontana也有留下八首即兴曲与G大调钢琴奏鸣曲D.894录音)中看出。除此以外,海布勒也录了一些舒伯特的舞曲音乐选曲、《鳟鱼》钢琴五重奏与小提琴及钢琴二重奏D.574(还是与谢霖合作)。海布勒演奏的海顿曲目极广,她的海顿系列奏鸣曲录音已经成为以古钢琴演奏的典范。本套专辑收录的是两首乐曲是以三角钢琴演奏的“现代”版本,包括《f小调行板与变奏》与《D大调钢琴协奏曲》。无论是音质或音调,以古钢琴演奏同时期曲目的效果一定比现代钢琴来得可靠,而海布勒在这方面也展现出她对古典钢琴的喜好。在J.C.巴赫的协奏曲与奏鸣曲中,海布勒全部采用古钢琴录音,曲目多半以轻快的作品为主,海布勒的诠释则兼具严谨慎重与轻松。在我认为,这些录音还没有被广泛认同的原因在于海布勒演奏早期音乐时没有在曲中添入学院气息。本套专辑收录的巴赫《第六号法国组曲》是以现代钢琴录音。
790144
20世纪伟大钢琴家《毛里奇奥·波利尼》
20世纪伟大钢琴家《毛里奇奥·波利尼》
这张专辑收录了毛里奇奥·波利尼的演奏录音,包括舒曼、李斯特、肖邦、舒伯特、韦伯恩、德彪西、斯特拉文斯基的钢琴独奏作品。 毛里奇奥·波利尼(Maurizio Pollini,1942年1月5日-)意大利著名钢琴家。波利尼演奏曲目广泛而多样,演奏风格清晰明快,具有丰富的色彩变化和深厚的音乐涵养。从巴洛克、古典乐派、浪漫乐派,直到近现代作品均有涉猎,演奏的贝多芬、肖邦、李斯特、普罗科菲耶夫、斯特拉文斯基、巴托克、贝尔格、曼佐尼等作曲家的作品都深受好评。 波利尼1942年出生于米兰,早期在卡罗·隆那提门下习琴,在九岁就举行独奏会。后来他在米兰音乐学院向卡罗.维杜索学习,在1959年即在赛雷诺获得艾托瑞.波卓里钢琴大赛的首奖,次年在华沙的肖邦大赛里也是第一名,得到当时评审阿图.鲁宾斯坦的青睐,但后来他并没立刻发展出事业之高峰,他一度中断似锦的职业演奏生涯,追随阿图罗·班乃迪提·米凯兰杰利,以使自己的演奏完美无暇,自从这个时候开始,他在一些音乐大城举行独奏会,与最顶尖的指挥与乐团合作,一直受到听众和评论家狂热地肯定,而且录制了一些叫好又叫座的唱片。 波利尼被视为一位具有高度智慧的钢琴家,往现代乐派的曲目(例如布列兹、史托克豪森、贝里诺)所做的努力与从事社会政治运动一样多。作为一位钢琴家,在他的钢琴生涯里曾做出几次大胆的改变,在录音室里有着技巧完美至上的录音,现场演出则弥漫着音乐的冲劲,和高风险性的表演。他的演奏曲目,从葛苏阿到诺诺,都是无可取代的,如百科全书般的广度所向匹靡。
7024
费拉斯《小提琴演奏录音集》
费拉斯《小提琴演奏录音集》
这套13CD合辑收录了法国小提琴家费拉斯的演奏录音,合作的音乐家包括小提琴家梅纽因、大提琴家托特里埃、指挥家普莱特、西尔维斯特里等。 克里斯蒂安·费拉斯(Christian Ferras,1933-1982)法国小提琴家。费拉斯生于勒图盖(Le Touquet)、逝于巴黎。幼年由父亲启蒙习琴,早年师从比斯泰西教授(Charles Bistesi)、就学于尼斯音乐学院;八岁考入巴黎音乐学院深造,转投伊萨伊的学生、著名小提琴教授卡尔维特(Joseph Calvet)门下。十三岁以独奏家身份在巴黎举行首演、获得巨大的成功。几经周折,费拉斯而后成为一代宗师乔治·埃奈斯库(Georges Enescu,1881-1955)的学生、最后一名关门弟子。乔治·埃奈斯库作为二十世纪早期最伟大的小提琴大师之一,也是杰出的作曲家和小提琴教育家,曾培养了耶胡迪·梅纽因、阿瑟·格吕米欧和艾达·亨德尔等名垂史册的风云人物。1948年,十五岁的费拉斯在“斯赫维宁根国际比赛”中获奖,翌年再获隆-蒂博国际小提琴比赛第一名、从此声名大振,成为欧洲乐坛上显赫的新人,在国际古典乐坛一举成名,时年仅十六岁。 克里斯蒂安·费拉斯与指挥大师卡拉扬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卡氏一生尽心扶植了两位优秀的小提琴演奏家,一位是才情兼备的安妮·索菲·穆特,另一位就是克里斯蒂安·费拉斯。被卡氏看中、挑选上的、具是有着非凡天才的杰出演奏家。费拉斯获此殊荣后,便牢牢巩固住自己国际小提琴一流大师的地位。 费拉斯属于才华纵横、灵巧华丽型的演奏家,他的演奏以高超的技巧闻名、弓法强而有力。首先,他具有均衡、清晰、精致的演奏技巧,这为他丰富的音乐表现力提供良好的技术保障。此外,敏锐而细腻的乐感加上强烈的色彩变化感觉,使得他的演奏更加深刻、感人,色彩缤纷;异常明快、富有青春气息中更有雅致、华丽和纤巧的演奏特征。而这些恰恰尽是法比学派的精华。费拉斯也是《四大》小提琴协奏曲最优秀的诠释大师之一。
5.3万108
20世纪伟大钢琴家《安德烈·普列文》
20世纪伟大钢琴家《安德烈·普列文》
这张专辑收录了安德烈·普列文的演奏录音,包括莫扎特、普朗克、肖斯塔科维奇、格什温的钢琴作品。其中普列文与维也纳爱乐乐团合作的莫扎特《第十七钢琴协奏曲》。这部协奏曲是莫扎特1784年作品,和《第十四钢琴协奏曲》都是为维也维钢琴家芭芭拉·普洛伊尔而写。本套专辑收录的另一部协奏曲风格与莫扎特完全不同。这是俄国作曲家肖斯塔科维奇在1933年完成的《第一钢琴协奏曲》。在肖斯塔科维奇这部协奏曲的终乐章里,小号与钢琴几乎扮演同等重要的地位,就像肖斯塔科维奇向俄罗斯传统协奏曲创作模式的挑战。在伯恩斯坦与纽约爱乐乐团的协奏下,普列文把这部协奏曲弹得极其光彩耀眼。另外两部协奏曲分别是格什温《F大调协奏曲》以及《蓝色狂想曲》,由普列文独奏并指挥匹兹堡交响乐团。《F大调协奏曲》是在《蓝色狂想曲》大获成功后,由指挥家达姆罗希指挥首演。多年来,以演奏传统严肃乐曲为主的钢琴家虽然个个技巧高超,但是都无法掌握到这两部协奏曲的精髓,因为他们不了解爵士乐。这对普列文来说当然不是问题,因为他能够完全的掌握《F大调协奏曲》与《蓝色狂想曲》里的爵士成分。 普列文也经常演奏普朗克的作品。普朗克和格什温都是非常优秀的钢琴家,但是普朗克不只写作器乐曲,他也创作管弦乐曲。虽然钢琴老师维纳一直鼓励他朝作曲发展,普朗克的作曲技巧几乎可以说是无师自通。《田园曲》、《触技曲》与《赞美诗》这三首小品看来简单,事实上却非常不容易演奏。其中如烈火般《触技曲》是最常演出的一首。即使音符如同地震般的涌出,音乐中仍不乏诗意的《急板》是霍洛维兹最喜欢的安可曲,也是普朗克在1934年题献给霍洛维兹的作品。
552029
马蒂农《Hi-Fi芭蕾音乐》
马蒂农《Hi-Fi芭蕾音乐》
这张专辑是指挥大师马蒂农分别与以色列爱乐乐团、巴黎音乐学院管弦乐团、伦敦交响乐团合作,演奏马斯耐、梅耶贝尔、圣-桑、肖斯塔科维奇的芭蕾音乐。 马斯耐的芭蕾组曲《熙德》毫无疑问是专辑中最为杰出的,虽然后来弗雷莫和马里纳录制的版本也很好,但缺少马蒂农这样的电闪雷鸣般的跃动感,以色列爱乐乐团与弗雷莫的伯明翰市政厅管弦乐团和马里纳的伦敦交响乐团相比都不占优势,但是马蒂农施加在乐团身上的强大压力,在第一个和弦上就表现得很明白。曲子和曲子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一曲终了的时候,听众会很自然地期待下一次乐队如夜空中焰火般辉煌的绽放。马蒂农还善于将这种压力和让乐队成员自由发挥结合起来,他让以色列乐团得到只有法国乐团才有的那种滋润而飘逸的管乐部,可见他决不是等闲之辈。 马斯耐《熙德》是根据法国大剧作家高乃依的著名悲剧而作的四幕歌剧,表现西班牙民族英雄罗德里戈率众抗击摩尔人的历史传说, 而主要剧情则是爱情与复仇义务的古老冲突.整出歌剧如今不常上演了,但剧中的芭蕾音乐,尤其是第二幕的布尔戈斯广场上的六段舞曲,相当动听,令人难忘,因此作者又加上一首晨曲,编成这套一共是七段的音乐会组曲:1、卡斯蒂里亚舞曲 2、安达卢西亚舞曲 3、阿拉贡舞曲 4、晨曲 5、卡塔兰舞曲 6、马德里舞曲 7、那瓦拉舞曲。 马斯耐的音乐通常都艳丽、柔美,被乐评家认为是很女性化的,但在《熙德》的芭蕾音乐中,却也有的是阳刚和火辣。
118420
史蒂芬·伊瑟利斯《战争时期的大提琴》
史蒂芬·伊瑟利斯《战争时期的大提琴》
这张专辑是英国大提琴家史蒂芬·伊瑟利斯与华裔加拿大钢琴家史康宁合作,为纪念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爆发一百周年而录制的,演奏的作品,由法国、英国和奥地利三个国家的著名作曲家在战争时期创作的大提琴作品组成,包括:德彪西、 布里奇、福雷、韦伯恩,还有四首当时英国士兵所流行的歌曲。100年过去了,战争幸存者都已作古,只留下描绘战争残酷的文学和绘画作品。聆听这张专辑,你会发现音乐也可以给我们启示,提醒我们战争带给全人类大规模的苦难。 曾经有一个叫哈罗德·崔格斯的英国业余大提琴演奏家,他就把自己特制的一把大提琴带到一战战场上,可在前线壕沟中演奏。他的大提琴的琴颈和琴弓可以藏于琴身之内,当然这种大提琴演奏时所发出的声音会稍为柔弱一些。在这张专辑中,大提琴家史蒂芬·伊瑟利斯就将他的斯特拉迪瓦里大提琴“Marquis de Corberon”换成哈罗德·崔格斯的那把战壕大提琴来演奏的。这真是非常不寻常的演奏,对大提琴家的技艺是极大的考验。 史康宁的钢琴伴奏非常微妙、生动,与大提琴的声音相辅相成、融为一体。他们的合作证明每个人都需要美、慰藉和喜悦,即使是在战场上。在音乐的帮助下,每个人都可以梦想着另一种生活。
2.4万15
20世纪伟大指挥家《卡罗·马里亚·朱里尼
20世纪伟大指挥家《卡罗·马里亚·朱里尼
这张专辑是意大利指挥家卡罗·马里亚·朱里尼的录音精选辑。参与演奏的乐团:爱乐乐团、芝加哥交响乐团、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都灵广播交响乐团、维也纳交响乐团。 卡罗·马里亚·朱里尼(Carlo Maria Giulini,1914年5月9日-2005年6月14日)意大利指挥家,20世纪重要的指挥大师之一。朱里尼的指挥风格优美而华贵,注重细部的体现,又不失完整性。强劲处有如排山倒海,细婉时又好似潺溪回环,幽韵谐婉,让人感到情真意蕴,贴切自然;由此,得到了“一位有着贵族气质的杰出指挥家”的美誉——他以追求高雅的气质、细腻的旋律线条刻划和严谨的结构勾勒为特色;他指挥的管弦乐大都呈现出很高贵的表情,而对歌剧的处理可能更优于管弦乐。 唱片中最早的录音是1956年录制的斯特拉文斯基和比才的作品。爱乐乐团的情绪显得非常高昂,节奏富于变化,音色温暖而充满活力。两首曲子都是在金斯威音乐厅里录制的。另一首由爱乐乐团录制的曲目是马勒改编的舒曼《第3交响曲》,录音时间是1958年。同样,那种清澈、温暖的音色,也正是那时乐团录音的典型音色。在Abbey路录音室的那些录音,还要优于在金斯威音乐厅的录音。 《坦克雷迪序曲》录制于1964年。这些录音在很长时间都是作为EMI录音室里罗西尼序曲集的一部分。如果你聆听了这个录音,你就会感觉这就是所需要的那种诠释,并且富于朱里尼歌剧风格的特质。从过去从未发行过的录音角度来看,这是这个系列录音中最优秀的之一。因此,我们能够有机会更多地了解指挥家的艺术思想,而不是重复听一些过去已经发行的录音。 芝加哥交响乐团演奏的贝多芬《第7交响曲》是典型的大西洋彼岸的风格:宏大有力的铜管加上朱里尼在慢板乐章中一些自然活泼的诠释,但确实把舞曲中的精髓带给了听众。
1.2万28
肯普夫《施坦威传奇》
肯普夫《施坦威传奇》
这张专辑是钢琴家肯普夫的作品,包括:巴赫《众赞歌前奏曲》、莫扎特《幻想曲》、贝多芬《钢琴奏鸣曲“悲怆”》(录制于1936年,首度CD发行)、舒伯特《钢琴小品》、肖邦《夜曲》、《即兴曲》、舒曼《童年情景》、勃拉姆斯《谐谑曲》、《钢琴小品》、李斯特《两首传奇》。 威尔海姆·肯普夫(Wilhelm Kempff,1895年11月25日-1991年5月23日)德国钢琴家、作曲家。他是当代德国钢琴家的代表人物,他的音乐特点在于含蓄而且高贵细腻、乐曲结构清晰、歌唱般的音色以及自然的节拍速度,没有一丝一毫的矫揉造作与追求外在感官刺激而忽略音乐的内涵,能够以其高雅、深刻与内敛的情感,塑造出令人难忘而又具有迷人魅力与幽默感的乐音。他对于音乐的气氛与观点也有不可思议的感受力,演奏有如脉膊跳动,音乐有坚硬的骨干,但是却也相当柔韧,即使在无声的时候也能感受到它的生命力,从不压迫音乐或重击键盘。 肯普夫的弹奏以严谨含蓄、温暖由衷为特色,擅长演奏贝多芬钢琴作品。弹奏巴赫、舒伯特、舒曼等作家的作品也很出色。虽然肯普夫的演绎对象包括巴赫、李斯特、肖邦、勃拉姆斯、舒曼等人,但其最为乐迷所推崇的则是他对于贝多芬与舒伯特的诠释,舒伯特全部的奏鸣曲作品,肯普夫有至少一次的录音,贝多芬《钢琴奏鸣曲全集》则留下了三套录音,后两套仍然是公认的权威演绎。
4.4万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