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09. Schumann Waldszenen Op.82 - 9. Abschied

00:00
03:08
听完整版
主播信息
Love_small_cat

Love_small_cat

小喵陪你听古典 聆听美妙旋律、感受艺术真谛
关注
勃拉姆斯《小提琴协奏曲、双重协奏曲》
---
这张专辑是小提琴家朱莉娅·费舍尔、大提琴家丹尼尔·穆勒-修特与克莱兹伯格指挥的荷兰阿姆斯特丹爱乐乐团合作,演奏勃拉姆斯的小提琴协奏曲和双重协奏曲。朱莉娅·费舍尔在充满温暖人性与丰富情感的演奏里注入强烈性格,在毫不沉溺之下,她让每一乐句都充分歌唱。更令人惊讶的是,她所制造出来的紧张感与气度丝毫不亚于男性演奏家,这张专辑能获得各家媒体一致佳评绝非偶然。与同样来自德国的大提琴家丹尼尔·穆勒-修特合作的双重协奏曲,两人外在精湛的技巧与内在丰富的音乐性,在水乳交融、白热化的演奏下,绝对是地道的德奥传统,也是此作品演奏的21世纪新标杆。 勃拉姆斯《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作品77,完成于1878年夏秋之际,1879年元旦在莱比锡格万特豪斯首演。这是勃拉姆斯为当时著名的小提琴演奏家约·阿希姆而作的,首演由约·阿希姆独奏。此曲具有浓厚的田园牧歌风味和匈牙利民歌情调,那种安详与厚重相得益彰的感觉,正是勃拉姆斯所独具的特色。在这部作品中,勃拉姆斯成功地将浪漫主义的激情与古典主义的严谨结合起来,并在曲式上有很多大胆创新。 勃拉姆斯《a小调双重协奏曲》作品102,作于1887年,是勃拉姆斯最后一部管弦乐作品。他之所以创作这部作品,是以表示他有与他的老友约·阿希姆言归于好的意图。这部作品1887年10月18日在科隆首演,由勃拉姆斯指挥,约·阿希姆演奏小提琴,豪斯曼演奏大提琴,最后题赠给约·阿希姆。作曲家不善言谈,一生连一部传记都没有,他的所有情感和思想都通过他的音乐表现。
波加尼《肖邦·夜曲全集》
172
这张专辑是钢琴家波加尼演奏肖邦的21首夜曲。波加尼纯熟的技巧,无懈可击的演绎,配合灵巧精密的录音技巧,最崭新的科技器材,将这部钢琴音乐经典以完美无暇的音效全面显现。 天才横溢的年轻钢琴演奏家盖勒盖依·波加尼(Gergely Boganyi)出生于匈牙利华锡治市的音乐世家,曾就读于布达佩斯的李斯特音乐学院、赫斯辛基的西贝柳斯音乐学院、印第安纳大学音乐系及柏林祈恩斯蒂音乐学院,师承多位著名音乐名师,特别是安妮·费舍尔(Annie Fischer)对他的悉心教导影响至深。波加尼曾多次获国际音乐奖项,包括1993年度布达佩斯莫扎特及肖邦钢琴比赛第一奖及1996年度布达佩斯李斯特钢琴比赛大奖。 虽然肖邦的夜曲已经是许多著名钢琴家都挑战过的曲目,但是波加尼的演出带着一种轻松、自在的流动感受,无论是晶莹剔透的高音键、沉稳的低音键、和谐的泛音、完整的结构等等,都让聆听者有耳目一新的新鲜感。加上老虎鱼采用Fazioli F308平台钢琴,由麦克风混音后,立体声两轨讯号直接转为DSD,直接转为SACD的玻璃母盘。这种“直刻SACD”以最短的讯号路径、最简单的制程,让原始的讯号能够完整的重现,成功的收录了这个伟大的钢琴演奏。 肖邦一生所创作的21首钢琴《夜曲》是其最重要的作品之一,反映了他不同时期的创作特点,其浪漫的旋律和独特的风格深受人们的喜爱。钢琴之王李斯特曾评价:肖邦在所有《夜曲》所赋予的出类拔萃的灵感与形式,是我们永远无法超越或与之并驾齐驱的。
最爱大提琴
307
这张大提琴作品精选辑收录了多位大提琴家的13首演奏录音。Julian Lloyd Webber、Natalie Clein、Mischa Maisk三位大师特别加盟了此专辑的制作。他们用琴声诠释了大提琴的忧郁。此专辑包含了布鲁赫的《希伯来祷歌》、圣-桑的《天鹅》、塔文娜的《护纱》和拉赫玛尼诺夫的《练声曲》等著名大提琴作品。
APP内查看主播
大家都在听
皮蕾丝《钢琴独奏录音全集》
皮蕾丝《钢琴独奏录音全集》
为了庆贺皮蕾丝70岁生日,DG公司发行了这套20CD合辑,收录了皮蕾丝的全部独奏录音,包括巴赫、贝多芬、舒伯特的作品,以及她最擅长的莫扎特钢琴奏鸣曲、肖邦的夜曲。湖水般的清澈、诗人般的敏感,从皮蕾丝演奏的音乐里就能听出她的性格,不为名利所动,也并不积极扩充曲目。作为一个不常录音,现场演出也越来越少的艺术家,这套合辑对乐迷们而言非常珍贵。 皮蕾丝(Maria Joao Pires,1944-)葡萄牙女钢琴家。她的演奏,音色极美,又善于在节奏与分句处理上表现出细微的变化,其演奏的莫扎特、肖邦,都极具魅力。她和杜梅、王建一起,已形成室内乐的最佳搭档,其演绎的室内乐作品有一种清新的美感。 皮蕾丝在乐坛一开始就是凭着她音色优美、乐思纯净无瑕的莫扎特演奏受到瞩目。她和莫扎特的关连,或许只能以天赋来解释。因为她7岁的音乐会上就是弹奏莫扎特的钢琴协奏曲。不过这还不是她最早举行的独奏会,因为身为神童的她,5岁就开了第一场独奏会。因为她有着这样惊人的禀赋,葡萄牙政府在她9岁时就颁发青年音乐家奖章给她。而因为她杰出的天份,家人也非常注意她的音乐修养,让她在里斯本音乐院毕业后,立刻前往德国慕尼黑音乐院,投入钢琴家恩格尔的门下。恩格尔的影响对皮蕾丝肯定是很大的,因为恩格尔本人就是专精维也纳古典乐派演奏风格的莫扎特名家,他也为华纳灌录了莫扎特钢琴协奏曲和奏鸣曲全集的录音,是禀承维也纳钢琴学派的名家(恩格尔本人则是法国钢琴家科托的学生)。 皮蕾丝后来在1970年赢得布鲁赛尔为贝多芬诞生200周年纪念举行的贝多芬大赛首奖,也因此早期是以弹奏贝多芬闻名,同时在肖邦、巴赫和舒伯特(她为华纳录了许多舒伯特奏鸣曲)演奏上也相当受到好评,但后来她却因为灌录了一套莫扎特钢琴奏鸣曲全集(在欧洲也由法国华纳发行),成绩斐然而忽然被公认为莫扎特专家,这其实是她始料所未及的。但究其原因则不难了解,身为神童的皮蕾丝,早年在作曲上的训练给了她对音乐深入的认识,使她在演奏时不追求单纯的技巧为满足,而以探索音乐性灵层面为目标。她往往能从乐曲的结构去寻找乐曲的真义与美感方向,这也是为什么她会成为伟大莫扎特诠释者的原因,因为她所演奏的莫扎特,不仅仅有官能的美,还有一种结构上的平衡美。
8.0万224
米凯兰杰利《钢琴演奏录音辑》
米凯兰杰利《钢琴演奏录音辑》
这套合辑是钢琴家米凯兰杰利1939-1975年的演奏录音,从中可以领略到这位杰出音乐家的高超演奏技巧和强烈艺术魅力。 阿尔图罗·贝内代托·米凯兰杰利(Arturo Benedetti Michelangeli,1920年1月5日-1995年6月12日)意大利钢琴家。米凯兰杰利的演奏技术无懈可击,善于恰到好处地把握音色和多声部层次的控制,有条理地处理整体与细节的关系,追求音色清澄、干净的演奏灵魂。他的演奏既保持了古典乐派的内在与平衡,又注入了浪漫乐派的热情与感染力,极具强烈的艺术魅力。 米凯兰杰利一生虽然留下了近40年的录音,但因为选择曲目挑剔,对演奏的要求又近乎苛刻地高,所以演奏曲目并不广泛,录音数量相对其他同时代的演奏家来也少的可怜。正因为这样,虽然他的唱片很少,但只要有的都是极品。米凯兰杰利也正是因为对自己的演奏质量要求甚高,决不轻易举办独奏会。他演绎的贝多芬作品,摆脱了任何一种巴洛克风味的弹奏方式,将自己的音乐个性隐藏在乐曲自身的内涵下,完美地表达出作品的深情和精髓。他演绎的德彪西作品,以全然柔软圆滑的线条歌唱,丝毫不带钢铁的森冷,已达”无槌之音”的佳境,因而获得“音乐哲学家”的美誉。此外,他还是一位卓有贡献的钢琴教育家,指导和培养出了一批钢琴家,其中不少已名扬世界,如意大利钢琴家波利尼、阿根廷钢琴家阿格丽奇以及捷克钢琴家伊万·莫拉维茨。 同时,和神奇的演奏一样著名的,就是米凯兰杰利那古怪的脾气和性格。他对钢琴的音色出奇地挑剔,挑剔到了让人无法理解的程度。他经常不顾观众的感受临时取消音乐会,任意改变甚至中断演出的日程安排,中途停止录音等。因此在音乐评论界和广大乐迷中留下了“古怪孤僻,反常乖戾”的名声,甚至他的高徒波利尼、阿格丽奇都与他格格不入。“对我们这些被消费时尚宠坏了的听众来说,米凯兰杰利的存在显得像是一个冒犯。”实际上,米凯兰杰利一切的反常举止都来源于他近乎苛刻的严格要求和对艺术极端负责的态度:每一次演出结束,即使观众为之迷醉倾倒,好评如潮,他仍要自己和自己较劲一般地挑出自己演奏中一大堆的毛病。尽管这些毛病在别人看来完全可以忽略不计,他却固执己见,闭门思过、苦思冥想。正是因为这种原因,他才出现了前面所说的种种“反常”的举动。
464161
米凯兰杰利《钢琴演奏录音集》
米凯兰杰利《钢琴演奏录音集》
这套6CD合辑收录了钢琴家米凯兰杰利1941-1975年间的演奏录音。包括巴赫、斯卡拉蒂、贝多芬、肖邦、勃拉姆斯、格里格、德彪西、莫扎特、拉威尔、拉赫玛尼诺夫、海顿、舒曼的作品。 阿尔图罗·贝内代托·米凯兰杰利(Arturo Benedetti Michelangeli,1920-1995)意大利钢琴大师。米凯兰杰利的演奏技术无懈可击,善于恰到好处地把握音色和多声部层次的控制,有条理地处理整体与细节的关系,追求音色清澄、干净的演奏灵魂。他的演奏既保持了古典乐派的内在与平衡,又注入了浪漫乐派的热情与感染力,极具强烈的艺术魅力。 米凯兰杰利一生虽然留下了近40年的录音,但因为选择曲目挑剔,对演奏的要求又近乎苛刻地高,所以演奏曲目并不广泛,录音数量相对其他同时代的演奏家来也少的可怜。正因为这样,虽然他的唱片很少,但只要有的都是极品。米凯兰杰利也正是因为对自己的演奏质量要求甚高,决不轻易举办独奏会。他演绎的贝多芬作品,摆脱了任何一种巴洛克风味的弹奏方式,将自己的音乐个性隐藏在乐曲自身的内涵下,完美地表达出作品的深情和精髓。他演绎的德彪西作品,以全然柔软圆滑的线条歌唱,丝毫不带钢铁的森冷,已达”无槌之音”的佳境,因而获得“音乐哲学家”的美誉。此外,他还是一位卓有贡献的钢琴教育家,指导和培养出了一批钢琴家,其中不少已名扬世界,如意大利钢琴家波利尼,阿根廷钢琴家阿格里奇以及捷克钢琴家伊万·莫拉维茨。 同时,和神奇的演奏一样著名的,就是米凯兰杰利那古怪的脾气和性格。他对钢琴的音色出奇地挑剔,挑剔到了让人无法理解的程度。他经常不顾观众的感受临时取消音乐会,任意改变甚至中断演出的日程安排,中途停止录音等。因此在音乐评论界和广大乐迷中留下了“古怪孤僻,反常乖戾”的名声,甚至他的高徒波利尼、阿格丽奇都与他格格不入。“对我们这些被消费时尚宠坏了的听众来说,米凯兰杰利的存在显得像是一个冒犯。”实际上,米凯兰杰利一切的反常举止都来源于他近乎苛刻的严格要求和对艺术极端负责的态度:每一次演出结束,即使观众为之迷醉倾倒,好评如潮,他仍要自己和自己较劲一般地挑出自己演奏中一大堆的毛病。尽管这些毛病在别人看来完全可以忽略不计,他却固执己见,闭门思过,苦思冥想。正是因为这种原因,他才出现了前面所说的种种“反常”的举动。
37571
布伦德尔《1955-75年钢琴独奏辑》
布伦德尔《1955-75年钢琴独奏辑》
这套合辑收录了钢琴家布伦德尔1955-1975年间的独奏录音。当布伦德尔在2008年结束了他的公开表演生涯时,发行了这套合辑,以表达对这位当代伟大的钢琴家的敬意。这些录音是在布伦德尔达到他国际化演奏事业巅峰前录制的。从这些早期的录音中,可以感受到他那热情、生动、引人入胜的演奏风格,作为一个雄心勃勃的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布伦德尔的演奏比后期更流畅、更真实,也更灵动。 阿尔弗雷德·布伦德尔(Alfred Brendel,1931-)奥地利钢琴家。布伦德尔是二战后老一代与中生代钢琴家之间承上启下的人物,他是战后成名的钢琴家中年龄较长者,至今已在舞台上驰骋了近半个世纪。演奏会上的布伦德尔很有特点,每次出场犹如宗教仪式一般,双眼仿佛瞪着天花板似地走到钢琴前,要等到观众席鸦雀无声时,才慢条斯理地开始演奏。但是,一旦开始演奏,就不再看观众席一眼了。当演奏到优雅微妙的乐段时,布伦德尔就忽而低下头注视键盘,忽而眼睛眺望虚空,嘴里无声地哼唱着流畅的音乐,像是深切地歌颂自然一般,此时的布伦德尔完全陶醉在自我的音乐中。不论有多少听众,他总是把他们与自己的音乐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演奏时犹如在与听众对话般地亲切而又富于说服力。他确信音乐具有内在的精神力量,惟有音乐的崇高表现才是与听众心灵的交流。他的录音非常多,许多作品都多次录音。特别是一些经典作品,几乎录音技术每有重大突破,他都要重录一次。 布伦德尔的演奏风格是继承德奥系的传统,注重结构、内在张力强。他知识广博、技术辉煌,对音色非常敏感,在处理装饰音和华彩乐段方面具有独到之处。他的演奏清纯隽永,音色变化细微,善于处理装饰音,注重情感、想象力丰富。他是学者型的钢琴家,对演奏的每一部作品都要潜心研究,深入探索,以揭示深刻的内涵。但他的演奏并不刻板,而是非常浪漫抒情。布伦德尔总是把自己的热情及幻想寄托在作品中,以发挥他的艺术精髓。他是一位诚实的钢琴家,可以说是目前钢琴家中精神派的代表人物。早先他在维也纳因弹奏李斯特作品而名盛一时,他的手指灵活、富有弹性,旋律的流动圆滑舒畅。能像布伦德尔那样把李斯特特有的甜美旋律表现得温暖飘香的钢琴家并不多见。
3406414
米凯兰杰利《钢琴演奏录音辑》
米凯兰杰利《钢琴演奏录音辑》
这套合辑是米凯兰杰利的钢琴演奏录音全集,非常珍贵的音频资料,对我们爱乐者了解这位伟大的钢琴家有很大帮助。 当我第一次看到这个鹰钩鼻的老头时,立即被他的琴声所吸引,那样的干净,音色优美,宛如天籁般的声音让我整整一个上午就沉浸在他的琴声里。说起意大利钢琴家米凯兰杰利,可能还有很多人都不熟悉,但说起现代著名钢琴大师波利尼来,大家还是很耳熟的,而他正是米凯兰杰利的得意弟子,这与老头的个性古怪有关,钢琴界叫他惟艺独尊的钢琴怪杰,因为他十分苛求音色,经常闭门思过、冥思苦想。这种严于律己的自我反与检讨,让他的大大缩短了公开演奏和录音的活动及曲目选择的范围,而且还经常临时取消音乐会演出,中断演出安排,停止录音等等。不过,还是有些资料留了下来,让我们有幸能够聆听这位杰出的钢琴的琴声。 米凯兰杰利10岁进米兰音乐学院师从安福西学钢琴,1933年毕业,1939年参加日内瓦国际钢琴比赛获一等奖后,波洛尼亚的马蒂尼音乐学院聘他当钢琴教授。二次大战中参军任意大利飞行员,曾成为德军的俘虏,后又戏剧性地逃脱。二次大战结束后,米凯兰杰利开始巡回演出,在各地引起轰动,1952年因患病不得不中断巡回演出,在意大利几个城市举办钢琴高级班。1964-1969年创办一所钢琴天才学校,专收世界各国最有才能的学生。1968年,他移居瑞士。米凯兰杰利是一个完美主义者,他对音色十分在意,没有人能奏出比他更完美的圆滑音阶、更响亮、有力的和弦或以更精致的触键与音调呈现更平衡的结构。他追求的是“管风琴和小提琴相结合”的那种音色,他又是公认的“音乐哲学家”,每一首曲子的演绎都有独到的曲速安排与分句设计。正因为米凯兰杰利对演奏的效果的苛求,留下的唱片并不多,他的贝多芬的皇帝协奏曲是一生所有精髓的极至;他的德彪西展现出了顶尖绝妙的音色与层次。应该说,他录制的每一首作品,都呈现着别人难以企及的精致。
17371
米凯兰杰利《演奏录音精选辑(2)》
米凯兰杰利《演奏录音精选辑(2)》
这套10CD合辑是意大利钢琴家米凯兰杰利的演奏录音精选辑(第二辑),收录了他演奏的贝多芬、肖邦、格里格、加卢皮、莫扎特、舒曼、雷斯庇基、斯卡拉蒂、德彪西、勃拉姆斯、李斯特、巴赫、舒伯特、拉威尔的钢琴作品。录音涵盖的时间很长,从1949年至1988年近40年。 米凯兰杰利一生虽然留下了近40年的录音,但因为选择曲目挑剔,对演奏的要求又近乎苛刻地高,所以演奏曲目并不广泛,录音数量相对其他同时代的演奏家来也少的可怜。正因为这样,虽然他的唱片很少,但只要有的都是极品。米凯兰杰利也正是因为对自己的演奏质量要求甚高,决不轻易举办独奏会。他演绎的贝多芬作品,摆脱了任何一种巴洛克风味的弹奏方式,将自己的音乐个性隐藏在乐曲自身的内涵下,完美地表达出作品的深情和精髓。他演绎的德彪西作品,以全然柔软圆滑的线条歌唱,丝毫不带钢铁的森冷,已达”无槌之音”的佳境,因而获得“音乐哲学家”的美誉。此外,他还是一位卓有贡献的钢琴教育家,指导和培养出了一批钢琴家,其中不少已名扬世界,如意大利钢琴家波利尼、阿根廷钢琴家阿格丽奇以及捷克钢琴家伊万·莫拉维茨。 同时,和神奇的演奏一样著名的,就是米凯兰杰利那古怪的脾气和性格。他对钢琴的音色出奇地挑剔,挑剔到了让人无法理解的程度。他经常不顾观众的感受临时取消音乐会,任意改变甚至中断演出的日程安排,中途停止录音等。因此在音乐评论界和广大乐迷中留下了“古怪孤僻,反常乖戾”的名声,甚至他的高徒波利尼、阿格丽奇都与他格格不入。“对我们这些被消费时尚宠坏了的听众来说,米凯兰杰利的存在显得像是一个冒犯。”实际上,米凯兰杰利一切的反常举止都来源于他近乎苛刻的严格要求和对艺术极端负责的态度:每一次演出结束,即使观众为之迷醉倾倒,好评如潮,他仍要自己和自己较劲一般地挑出自己演奏中一大堆的毛病。尽管这些毛病在别人看来完全可以忽略不计,他却固执己见,闭门思过、苦思冥想。正是因为这种原因,他才出现了前面所说的种种“反常”的举动。
28692
吉泽金《德彪西·钢琴作品全集》
吉泽金《德彪西·钢琴作品全集》
这套合辑收录了钢琴家吉泽金演奏的德彪西钢琴作品。德彪西音乐的优美是使这套合辑如此动听最主要的因素,吉泽金那天才般的表达技巧和对作品那极为透彻明白的理解,是这套合辑自发行至今都广受好评的重要原因。 《企鹅唱片指南》评为保留三星,评论这样写道:“吉泽金演奏的德彪西作品享受了传奇式的地位……一些评论家仍然认为他战前演奏的德彪西作品更为出色。吉泽金的技艺已经为人熟知,无须宣传。正如布赖斯·莫里森在附录中所写,‘吉泽金的演奏极为敏感而个性化,功底扎实、技巧高超、毫无做作或怪癖,单从这一点看就应当受到承认。’这是一套值得所有钢琴家钻研的唱片。”这个评论语气冰冷,说得仿佛吉泽金的演奏广受好评的原因不是因为他真正的实力,而只是几个评论家捧出来的名气。其所谓“值得钻研”的唱片也许真的只是代表此唱片质量高超,但听起来总觉得很不舒服。保留三星,当然是被立体声录音给宠坏的三个作者的单声道偏见导致的(该书的前言有这样一句话:“如果三颗星全用括号起来,通常表示该片的录音质量基本合格,例如某场有艺术价值的单声道录音,即使经过数字录音的处理,尚有较大改善音质的余地。”),一张CD的音质固然重要,但是演奏者的水平应该被予以更高的关注。 这套录音的演奏水平之高,完全可以弥补在单声道限制下的一点点录音瑕疵,而毫不影响对德彪西作品的理解,也毫不妨碍对吉泽金那精湛技艺的赞叹。因此,对《企鹅唱片指南》的评鉴,还是要持一点批判的态度为好。 可以考虑把这套录音与奇科利尼的演奏作比较,那是高下自现的。无论是对速度、节奏的让人叹服的精确把握,对色彩敏感的调节,对音响温厚大度的从容控制,还是对作品深刻内涵的准确把握和准确挖掘,吉泽金的演奏都全面盖过奇科利尼的糟糕演奏,后者的演奏简直让人皱眉,让人愤怒。这套合辑实为爱好德彪西的乐友收藏之首选。
194574
米凯兰杰利《精选集(第二辑)》
米凯兰杰利《精选集(第二辑)》
这套合辑是意大利钢琴家米凯兰杰利的精选集(第二辑),收录了他演奏的贝多芬、肖邦、格里格、加卢皮、莫扎特、舒曼、雷斯庇基、斯卡拉蒂、德彪西、勃拉姆斯、李斯特、巴赫、舒伯特、拉威尔的钢琴作品。录音涵盖的时间很长,从1949年至1988年近40年。 米凯兰杰利一生虽然留下了近40年的录音,但因为选择曲目挑剔,对演奏的要求又近乎苛刻地高,所以演奏曲目并不广泛,录音数量相对其他同时代的演奏家来也少的可怜。正因为这样,虽然他的唱片很少,但只要有的都是极品。米凯兰杰利也正是因为对自己的演奏质量要求甚高,决不轻易举办独奏会。他演绎的贝多芬作品,摆脱了任何一种巴洛克风味的弹奏方式,将自己的音乐个性隐藏在乐曲自身的内涵下,完美地表达出作品的深情和精髓。他演绎的德彪西作品,以全然柔软圆滑的线条歌唱,丝毫不带钢铁的森冷,已达”无槌之音”的佳境,因而获得“音乐哲学家”的美誉。此外,他还是一位卓有贡献的钢琴教育家,指导和培养出了一批钢琴家,其中不少已名扬世界,如意大利钢琴家波利尼、阿根廷钢琴家阿格丽奇以及捷克钢琴家伊万·莫拉维茨。 同时,和神奇的演奏一样著名的,就是米凯兰杰利那古怪的脾气和性格。他对钢琴的音色出奇地挑剔,挑剔到了让人无法理解的程度。他经常不顾观众的感受临时取消音乐会,任意改变甚至中断演出的日程安排,中途停止录音等。因此在音乐评论界和广大乐迷中留下了“古怪孤僻,反常乖戾”的名声,甚至他的高徒波利尼、阿格丽奇都与他格格不入。“对我们这些被消费时尚宠坏了的听众来说,米凯兰杰利的存在显得像是一个冒犯。”实际上,米凯兰杰利一切的反常举止都来源于他近乎苛刻的严格要求和对艺术极端负责的态度:每一次演出结束,即使观众为之迷醉倾倒,好评如潮,他仍要自己和自己较劲一般地挑出自己演奏中一大堆的毛病。尽管这些毛病在别人看来完全可以忽略不计,他却固执己见,闭门思过、苦思冥想。正是因为这种原因,他才出现了前面所说的种种“反常”的举动。
10292
阿卡多《帕格尼尼小提琴作品全集》
阿卡多《帕格尼尼小提琴作品全集》
这套专辑是著名意大利小提琴家萨尔瓦多·阿卡多与迪图瓦指挥的伦敦爱乐乐团合作,演奏帕格尼尼现存的全部小提琴作品。阿卡多充分地展示了他那以臻炉火纯青的小提琴演奏技巧,运弓凌厉、乐曲起伏大,听起来让人觉得酣畅淋漓、过瘾解渴。而且,值得一提的是,那版录音的音响效果极为出色,动态大、高音好、低音足,经常被用来作考验视听器材的试音碟片。2009年的《企鹅唱片指南》中推荐为四星。 阿卡多的演奏辉煌而富有歌唱性,具有精湛的小提琴演奏技巧,感情丰富,有异乎寻常的音乐感,能使听众深深着迷。其拿手的演奏曲目是帕格尼尼的小提琴曲,以及巴赫、维瓦尔第与塔蒂尼等古典作曲家的作品,近年来他的演奏曲目不断扩大。是当前世界上最活跃的小提琴家之一。 迪图瓦是一位充满朝气的指挥家,他的指挥风格十分富有特色,其中既有着满载活力的动力感,又有着温柔细腻的抒情性,对于乐曲的解释,他有着十分端正和高雅的特点,处处体现出了他那极富修养的个性特征。他指挥的乐曲使人感到生气盎然,清晰明朗和干净秀丽,有时给人的感觉就像他的祖国瑞士的那种秀美别致的自然风光一般。 帕格尼尼一方面周游各地演奏,一方面又不断创作不少采用他自己发明的奇绝崭新技法来炫耀技巧的作品,供自己在音乐会上演奏,使得技惊四座的效果因为不断有新的技法出现而得以保持。帕格尼尼的出现,为小提琴这件乐器赋予了非凡的生命力。小提琴的演奏,脱胎换骨,散发出迷人的光彩,带来追求超绝技巧的潮流。各种乐器的演奏家,都被刺激去寻求技巧的突破方法。 帕格尼尼的演奏将小提琴的技巧发挥到了无与伦比的地步,为小提琴演奏艺术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不仅影响了后来的小提琴作品,也影响了钢琴的技巧和作品。他还将吉它的技巧用于小提琴的演奏,大大丰富了小提琴的表现力。由于技巧保密,生前出版作品极少,绝大部分系去世后出版。作品有《二十四首随想曲》、《女巫之舞》、《无穷动》、《威尼斯狂欢节》等。
6.9万53
柯尔托的艺术(第一辑)肖邦钢琴作品
柯尔托的艺术(第一辑)肖邦钢琴作品
这套5CD合辑收录了柯尔托演奏的肖邦钢琴作品。最让人满意的是选择曲目都是最佳版本,很多录音都是首次出现,直到现在很多录音仍然都是其独占录音。不论在选曲上、音效上还是制作上都属世界顶级水平,至今都难以超越,是柯尔托演奏录音收藏的首选。这套录音的转制、制作极为精细,不但选曲尽善尽美、音效也极为完美。 阿尔弗雷德·柯尔托(Alfred Cortot,1877-1962) 法国钢琴家、指挥家。他演奏的肖邦作品享有盛誉,虽是以性格和智慧取胜,而不是以准确见长。他的演奏追求高贵的气质、抒情性与迷人的音色的结合,他演奏的舒曼与肖邦的作品,突出了其亮丽和细腻,强调了他们丰富的表情。 ​ 许多乐迷喜欢柯尔托的重要原因是他弹琴相当“有趣”。虽然经常有人诟病他的技术,把他当作技术精准的波利尼、布伦德尔的“对立面”来谈论,在柯尔托晚年演奏肖邦《练习曲》的录音中,弹错、碰错的琴键不在少数。而弹错音或者技术退化并不影响他是个“有趣”的人,也不影响他是个有想法的钢琴家。钢琴是乐器、音乐是内心的声音,就像没有遗憾的生命是不通人情并且非常可怕的。 很多钢琴家都录制过肖邦《练习曲》,但柯尔托的演奏还是让人惊叹,虽然他的唱片没有立体声录音给人带来的那种感官满足,但是其中包含的内容简直可以用丰盛来形容,每听一次,几乎都有新的发现,很多小细节就像遗落在草地里的露珠,轻轻拨开草叶,才能看到它闪闪发光,但即使你不去费心思索,它们也默默发光,为一片草地增添青翠。 因为他的音乐太与众不同,很多旋律线的勾勒出人意料,但是又在情理之中。柯尔托的演奏严格尊重乐谱,只不过他有一双透视的眼睛,能看到乐谱中隐藏着的音乐;他有一双灵敏的耳朵,能够捕捉众多音符中,有关联的其中几个,将他们穿成一串闪闪发光;他有冷静而充满想象力的大脑,让他不知疲惫地寻找音乐中的各种趣味,并想尽一切办法呈现出来。 柯尔托演奏中所营造的诗意和舒适的氛围,有时也带着一些忧郁的色调。他是有史以来最善于沟通的音乐家之一,从把听众深深地带入他的音乐世界这方面来讲,他从未失败过。他的音乐打动听者,总能给人一种期许中的美好境界。
48097
评论(0条)
快来抢沙发吧!
打开蜻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