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6. Violin Sonata K302 - 1. Allegro

00:00
05:38
听完整版
主播信息
Love_small_cat

Love_small_cat

小喵陪你听古典 聆听美妙旋律、感受艺术真谛
关注
佩拉西亚《舒伯特三部晚期钢琴奏鸣曲》
---
这张专辑是著名钢琴家佩拉西亚演奏舒伯特最后的三部钢琴奏鸣曲。 舒伯特留下不少钢琴作品,但是地位始终没有办法与他的艺术歌曲相提并论,直到二十世纪下半叶后,人们才开始重新认识舒伯特钢琴作品里独一无二的热情、抒情与即兴。    舒伯特三部晚期钢琴奏鸣曲:D.958,C小调; D.959,A大调; D.960,降B大调均完成于一八二八年。晚年的舒伯特对于以前靠“直觉”谱写作品的方法开始不耐,他开始研究自己最弱的对位,并且深入研究贝多芬的作品,因此一般认为,钢琴奏鸣曲,D.958,C小调第一乐章有贝多芬钢琴曲《三十二段主题与变奏》的影子。钢琴奏鸣曲,D.959,A大调题献给钢琴家胡梅尔,因此演奏技巧相当华丽。至于著名的钢琴奏鸣曲,D.960,降B大调,单第一乐章就被赞誉为“贝多芬以来最完美的钢琴奏鸣曲”,内涵也是居舒伯特所有钢琴奏鸣曲之冠。 这些钢琴奏鸣曲篇幅长大、结构严谨、气质崇高而内省,速度从容而富于变化,充满活力与幻想,表现出舒伯特的创作已完全发展成熟至炉火纯青的阶段。特别是他在逝世前创作的最后3首钢琴奏鸣曲,在古典主义严谨形式和浪漫主义丰富情感之间实现了高度的和谐统一,使奏鸣曲恢复了传统的四个乐章,但将其规模、内容大大扩展充实,以与自己宽广而极富诗意的想象力和独特的思维方式表现方式相适应。而这几首奏鸣曲也因此被誉为代表了早期浪漫主义音乐的顶峰之作。
马舒尔指挥莱比锡格万特豪斯管弦乐团录音辑
8
这套合辑是德国指挥家马舒尔与莱比锡格万特豪斯管弦乐团合作,1971年-1981年的演奏录音。曲目包括舒曼的交响曲全集(四部)、门德尔松交响曲全集(五部)、布鲁克纳交响曲全集(九部)、贝多芬歌剧《费德里奥》全本。 库特·马舒尔(Kurt Masur,1927年7月18日-2015年12月19日)波兰裔德国指挥家。他是20世纪最重要的德国指挥家之一。1970年-1996年,他一直担任莱比锡格万特豪斯乐团的首席指挥。20多年来,在他的领导下,乐团重整旗鼓,重攀音乐新峰。他以富于动力和热情洋溢的指挥方式把这个有着悠久历史和丰厚传统的乐团带入了新的时期,特别是在唱片录音方面,一改以往的旧貌,积极开拓唱片市场,推出了许多令人赞叹的名盘,其中布鲁克纳的全套交响曲让他们获得了世界性的声誉。
佩拉西亚《肖邦·第一、二钢琴协奏曲》
29
这张专辑是钢琴家佩拉西亚与梅塔指挥的以色列爱乐乐团合作,演奏肖邦《第一、二钢琴协奏曲》。佩拉西亚的演奏犹如教科书般稳重,气息流畅而自然,并拥有其他演奏家少有的戏剧性对比。梅塔突出的指挥功力,让以色列爱乐乐团的协奏波澜壮阔。佩拉西亚在整体与细节的把握上,都将自己的情绪融入其中。美中不足的则是录音的整体音域狭窄,气氛略显单薄。而佩拉西亚的演奏四平八稳,情绪略欠饱满。
APP内查看主播
大家都在听
谢霖、海布勒《莫扎特·小提琴奏鸣曲2》
谢霖、海布勒《莫扎特·小提琴奏鸣曲2》
这张专辑是著名小提琴家谢霖和钢琴家海布勒合作,演奏莫扎特最伟大的几部《小提琴奏鸣曲》。 小提琴奏鸣曲是莫扎特音乐作品中的精华,谢霖和海布勒都是演绎莫扎特的翘楚,谢霖的小提琴声部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琴声纤细、质感很强、柔美动情。而海布勒的钢琴弹得纯真端庄,如习习之风扑面而来,又如潺潺流泉随势而走。所谓“维也纳古典风格”,大约就是指的这种情形了。说她的演奏具有使人折服的力量,无非在于那种自然散发的馨香,是任何人学不来的。两位艺术家的清纯演奏风格,使得这个1969、1972年的录音具有了一种难言的魅力。 谢霖Henryk Szeryng(1918-1988),墨西哥藉波兰小提琴家。曾先后从黑斯、弗莱什与蒂博学琴,1933年举行首次独奏会,之后开始全球性的巡回演奏。二战期间,谢霖共为盟军演奏300多场,1946年他第一次到墨西哥演出,就迷上了当地的风土人情,于是入墨西哥籍,而且在墨西哥大学音乐系任教。谢霖是最出色的少数几个能真正让小提琴优雅地歌唱的演奏家之一,他的演奏优雅富有诗意,又兼具对深度的表达。他演奏的布拉姆斯协奏曲与巴赫的协奏曲、《6首独奏奏鸣曲与帕蒂塔》都足以窥见这种极浓厚的艺术底蕴。他演奏的莫扎特的奏鸣曲,也能摸到莫扎特深层那种神秘而又迷人的神髓。 海布勒Ingrid Haebler (1929- ),奥地利女钢琴家。父母为波兰人。11岁在萨尔茨堡公开演奏,在萨尔茨堡莫扎特音乐学院学习,后进维也纳音乐学院、日内瓦音乐学院、巴黎音乐学院深造,是玛格丽特·隆班上的学生。1952年参加日内瓦国际钢琴比赛获二等奖,1954年参加慕尼黑国际钢琴比赛和日内瓦舒伯特钢琴比赛,均获一等奖。海布勒的演奏追求一种清新、清纯的效果,追求音色的微妙层次区分与音阶性经过句中颗粒型音色的效果。海布勒好像天生是为演奏莫扎特而出生的,她从小在莫扎特的氛围中长大,她演奏的莫扎特,无论是协奏曲、奏鸣曲还是小品,都被认为是最有味道的莫扎特。她所演奏的舒伯特全套奏鸣曲以及与格吕米奥三重奏团合作的《鳟鱼》,也被认为是最有味道的舒伯特。
8621
20世纪伟大钢琴家《英格丽·海布勒》
20世纪伟大钢琴家《英格丽·海布勒》
这张专辑收录了英格丽·海布勒的演奏录音,包括巴赫、海顿、莫扎特、舒伯特、舒曼、肖邦的钢琴作品。 海布勒从来没有束缚自己去选择曲目,但是她会很明智的选择适合自己与值得去弹的作品。在这个范围里,巴赫父子、海顿、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舒曼与肖邦是不可或缺的作曲家。虽然曲目有限,海布勒依然在音乐厅与录音室里表现出自己对音乐的勤勉与热诚。过去四十年来,海布勒在飞利浦目录留下莫扎特全部钢琴奏鸣曲、协奏曲(包括四首所谓的“混合”、两首协奏回旋曲)与变奏曲、钢琴作品(如:幻想曲、回旋曲等)录音;还有与谢霖合作的小提琴奏鸣曲、与霍夫曼(Ludwig Hoffmann)合作的双钢琴或四手联弹录音。而在室内乐的领域里,海布勒还留有莫扎特钢琴与木管五重奏K.452及两首钢琴四重奏唱片。海布勒对舒伯特的特殊偏爱可从她录制的钢琴奏鸣曲全集、乐团之时、即兴曲(附带一提,海布勒早年在Vox与Fontana也有留下八首即兴曲与G大调钢琴奏鸣曲D.894录音)中看出。除此以外,海布勒也录了一些舒伯特的舞曲音乐选曲、《鳟鱼》钢琴五重奏与小提琴及钢琴二重奏D.574(还是与谢霖合作)。海布勒演奏的海顿曲目极广,她的海顿系列奏鸣曲录音已经成为以古钢琴演奏的典范。本套专辑收录的是两首乐曲是以三角钢琴演奏的“现代”版本,包括《f小调行板与变奏》与《D大调钢琴协奏曲》。无论是音质或音调,以古钢琴演奏同时期曲目的效果一定比现代钢琴来得可靠,而海布勒在这方面也展现出她对古典钢琴的喜好。在J.C.巴赫的协奏曲与奏鸣曲中,海布勒全部采用古钢琴录音,曲目多半以轻快的作品为主,海布勒的诠释则兼具严谨慎重与轻松。在我认为,这些录音还没有被广泛认同的原因在于海布勒演奏早期音乐时没有在曲中添入学院气息。本套专辑收录的巴赫《第六号法国组曲》是以现代钢琴录音。
784544
勃拉姆斯、德沃夏克《钢琴三重奏》
勃拉姆斯、德沃夏克《钢琴三重奏》
这张专辑是Z.E.N.三重奏演奏勃拉姆斯、德沃夏克的《钢琴三重奏》,并附带一首勃拉姆斯《匈牙利舞曲第六号》。 由中国钢琴家左章、韩裔美籍小提琴家柳爱莎(Esther Yoo)、亚美尼亚大提琴家纳雷克·阿赫纳扎(Narek Hakhnazaryan)组成的Z.E.N.三重奏,三位成员都是非常杰出的青年演奏家。左章可谓是深圳人最熟悉的青年钢琴家之一,5岁起在德国柏林开始学琴,回国后师从但昭义教授,在深圳艺术学校毕业后,继续到美国深造。除了在茱莉亚音乐学院就读期间荣获第32届佩切克钢琴演奏大奖外,左章还获得了首届中国深圳国际钢琴协奏曲比赛第一名等多项大奖。柳爱莎1994年出生于美国新泽西州,10多岁开始就与罗林·马泽尔、弗拉迪米尔·阿斯科纳兹等世界级指挥家们一起同台演出。1988年出生于亚美尼亚埃里温一个音乐世家的大提琴家纳雷克·阿赫纳扎,在2011年获得第14届柴可夫斯基国际大赛大提琴金奖,从此在国际乐坛崭露头角。这三人的合作演奏,精彩不容错过。 勃拉姆斯《B大调第一钢琴三重奏》作品8,作于1854年。作为勃拉姆斯创作的第一首钢琴三重奏,同时也是他发表的第一部室内乐作品,此曲确立了他早期的音乐风格,即明亮愉悦、极力追求古典主义音乐的均衡。这首三重奏的旋律非常朴实优美、内涵丰富,可形容为“彩虹飞架、彩蝶飞舞、夜莺歌唱”。钢琴、小提琴和大提琴之间的对话悠闲动人,每次聆听都会被深深的感动。古典音乐的魅力就在这里,真正一部好的作品需要你去细心的品味,听得越多,越能品出个中滋味。还是那句话,流行音乐、轻音乐是听,味道甜得很,容易入口也容易厌倦;古典音乐是品,就像咖啡、美酒,只要你用心尝试,便会欲罢不能,它可以伴你一辈子,而且在每个年龄阶段、在不同的心境中都能品出不同的滋味来。 德沃夏克《e小调钢琴三重奏“杜姆卡”》作品90,作于1891年。名称中的“杜姆卡”来自捷克语,是流传在捷克和乌克兰地区的民间叙事诗,通常以弹拨乐器伴奏。此曲有6个乐章,结构庞大。音乐有如同史诗般的悲剧性气质。
1.2万11
勃拉姆斯、弗朗克、德彪西《大提琴奏鸣曲》
勃拉姆斯、弗朗克、德彪西《大提琴奏鸣曲》
这张专辑是大提琴家维克多·朱里安-拉斐里耶与钢琴家亚当·拉罗姆合作,演奏勃拉姆斯、法朗克、德彪西的《大提琴奏鸣曲》。 勃拉姆斯《e小调第一大提琴奏鸣曲》作品38,完成于1865年,其时勃拉姆斯正经历丧母之痛。太多的哀恸与忧郁,难言的心思愁绪,以及回忆中的欢笑与相聚等等,均以一把大提琴和一架钢琴之间绵绵不尽的对话展开,成就了这首三个乐章均为小调的、气息宽广朴实动人的佳作。 法朗克《A大调小提琴奏鸣曲》完成于1886年,是作曲家献给小提琴名家依萨伊的结婚礼物。作品曲式结构丰富,旋律甜美阴柔;音调色彩多端,半音穿梭密集;情绪亢奋缠绵,内心喜悦冷静,带很强的内省挚诚与神秘气氛。法国巴黎歌剧院首席大提琴家尤莱斯将此曲移植到大提琴上演奏,反响良好。此曲的诸多特性,非常适合于大提琴演奏,由此,不同大提琴家编订出版的乐谱与唱片相继问世。 德彪西《d小调大提琴奏鸣曲》作于1915年,这是他与身体的病魔和精神的苦恼斗争中,完成的独特而新颖的奏鸣曲,此曲燃烧着巨人般强烈的求生意志与澎湃的热忱,表现出独特的奋斗精神。有人说这首作品受到舒曼的直接影响,但在此曲中所欲表现的灵性则是更加直接地流露,具有简洁纯净的美感,与鲜明的色彩对比。此曲使两个世纪以来,彷徨停滞的法国器乐传统以新的姿态与生命复活起来,同时它也成为二十世纪大提琴文献中具有独特风格的作品。
142210
克莱默《贝多芬、舒曼、勃拉姆斯·奏鸣曲》
克莱默《贝多芬、舒曼、勃拉姆斯·奏鸣曲》
这套专辑收录了小提琴大师吉顿·克莱默演奏的小提琴奏鸣曲录音,包括:1、与钢琴家阿格丽奇合作的贝多芬《小提琴奏鸣曲全集》、舒曼《第一、二小提琴奏鸣曲》、普罗科菲耶夫《第一、二小提琴奏鸣曲》、《为小提琴和钢琴而作的五条旋律》、巴托克和杨纳切克《小提琴奏鸣曲》、梅西安《主题与变奏》;2、与钢琴家瓦列里·阿法纳西耶夫合作的勃拉姆斯《小提琴奏鸣曲全集》、布索尼《第二小提琴奏鸣曲》;3、与钢琴家奥列格·迈森伯格合作的理查·施特劳斯《小提琴奏鸣曲》。 克莱默与阿格丽奇于1984年开始了贝多芬《钢琴与小提琴奏鸣曲全集》的录制。由于种种原因,全集经过了十年时间才最终完成。经过十年的磨砺,他们之间的配合已经炉火纯青。小提琴的声音比较靠前,使得克莱默细腻多变的音色有清晰的表现;钢琴的音场有一定的宽度和纵深感,与小提琴形成两个清晰的层次,交相辉映。 克莱默和阿格里奇都是个性极强的演奏家,但在合作中,克莱默充分发挥了他那极其细腻优美的音色变化,在乐段之间的对比上有较大的起伏,在一些旋律段落中又尽力突出音乐的抒情性。阿格里奇则对钢琴的分量的把握非常准确,她并没有更多地突出钢琴,而把大部分表现空间留给了小提琴,但是在结构性和弦支撑上则给旋律以坚实的支持。这就使得作品整体的平衡感极佳,两人的合作在旋律流畅性和乐段交接点上的转换则真正显示出他们的默契。
2.4万90
柯冈《巴赫·六部小提琴与大键琴奏鸣曲》
柯冈《巴赫·六部小提琴与大键琴奏鸣曲》
这张专辑是小提琴家莱昂尼德·柯冈与大键琴演奏家卡尔·李希特合作,演奏巴赫的六部《小提琴与大键琴奏鸣曲》。 莱昂尼德·柯冈(Leonid Kogan,1924-1982)前苏联小提琴家,被后人评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小提琴家之一。柯冈是俄罗斯小提琴学派的辉煌代表,他在强烈的情感投射和细腻的音色处理上,都展现出惊人的意志力和无瑕的技巧控制,他有着超凡的演奏技巧和深厚的音乐造诣。 卡尔·李希特(Karl Richter,1926.10.15-1981.2.15)德国指挥家、大键琴、管风琴演奏家。李希特十分擅长巴赫的键盘作品,他的演奏风格,源自莱比锡乐派传统,强调戏剧性与效果,在演奏时不仅有力度,而且刚柔相济,有宏大的气势又有美妙的音色,有极大震撼力。 巴赫《为小提琴和大键琴所作的六部奏鸣曲》BWV1014-1019,这六部作品在音乐会上不如6首无伴奏演奏的概率高,原因是它对幻想的表达不如无伴奏表达得自由,而在技巧上表现得更加精密。音乐评论家们认为,6首无伴奏是幻想和感情交织的音乐,而这六部奏鸣曲数字低音伴奏偏重于技巧化与通过技巧来表达知性。著名的巴赫评论家史怀哲认为,悲痛、神秘感是这六部有伴奏奏鸣曲的主要内涵,“悲痛支配了这些作品,巴赫可能是在失去前妻的印象之下创作的这些作品”,“这些作品如同贝多芬的奏鸣曲,也是表现感情和内在体验的,但呈现出来的却是力量代替了热情”。
1725
巴托克、格里格《小提琴奏鸣曲》
巴托克、格里格《小提琴奏鸣曲》
这张专辑是小提琴家薇尔德·弗朗与钢琴家米哈里·利菲茨合作,演奏巴托克、格里格、理查·施特劳斯的小提琴奏鸣曲。在这张专辑中,薇尔德·弗朗选了最难的曲目是巴托尔《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此曲当初是献给曼纽因,他灌录后,却很少有重量级的小提琴家敢尝试,原因是太艰难且吃力不讨好。即使巴托克的两部《小提琴协奏曲》都很受到小提琴家欢迎,这部《无伴奏奏鸣曲》因为音乐语言独特、再加上容易暴露出演奏家的弓法缺点,所以大家往往敬谢不敏,弗朗将此曲排在格里格非常浪漫、甜美的奏鸣曲之后,突显了两曲的时代语言强烈差异,但也更显示她对自己能让后者跟前者一样受到喜爱的信心。 而她的信心果然其来有自,不像梅纽因、甘乃迪等人,以较重的手法,在运弓时刻意保留了一种粗犷的冲击性音色,强调此曲的现代感,弗朗却是以像在处理巴赫无伴奏一样,每一个运弓都讲究优美的歌唱性,距离此曲问世半世纪后,第一次有演奏家大胆尝试不同的角度和方向来诠释此曲,让人印象深刻,也改变了对此曲的既有印象。 专辑中的格里格《小提琴奏鸣曲》,近年来几乎已被遗忘,让我们更忘了早在一九二八年时,这部作品曾是拉赫玛尼诺夫和克莱斯勒经常在舞台上合奏、甚至录了经典唱片的曲子,弗朗以挪威人的身份诠释此曲,也留下了让人难忘的旋律美。
1.3万10
郑京和《斯特拉文斯基、巴赫、巴托克》
郑京和《斯特拉文斯基、巴赫、巴托克》
这张专辑是著名小提琴家郑京和与钢琴家伊塔马尔·戈兰合作,1998年4月28日在东京三得利音乐厅举行演奏会的现场录音。这场音乐盛会中,郑京和演奏了巴赫的《G弦上的咏叹调》、《第二小提琴组曲》、斯特拉文斯基《二重协奏曲》、巴托克《第二小提琴奏鸣曲》、拉威尔《茨冈狂想曲》、拉赫玛尼诺夫《练声曲》、德彪西《美丽的黄昏》、克莱斯勒《美丽的罗丝玛琳》、《中国花鼓》等小提琴作品,涵盖了巴洛克、浪漫主义和现代的各种风格。郑京和以深厚的艺术内涵,轻松地将作品完美表现。她展现出惊人的演奏技巧,同时以美妙、多变的音乐折服现场的观众。戈兰的钢琴也配合得默契无间,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采用先进的录音,将东京三得利音乐厅丰满、润泽的声学效果完美收录,使这个现场录音成为一张演录俱佳的天碟级作品。 巴赫《G弦上的咏叹调》BWV1068-2,此曲为巴赫《第三号管弦乐组曲》的第二乐章主题,充满诗意的旋律美,使此曲成为脍炙人口的通俗名曲。是巴赫代表作品之一。此曲在巴赫死后100年后才大为流行。 巴赫《d小调第二小提琴组曲》BWV1004,巴赫依循了传统组曲架构,却又在最后放了一个《夏康舞曲》(Ciaccona),一首宏伟、有着完美比例的杰作。夏康舞曲本源自于拉丁美洲,于十六世纪流传至西班牙及义大利,特色是根据主题的和弦进行作为基础(顽固低音)不断的变奏,为一重音在第二拍上的三拍子舞曲,和我们所知同为顽固低音形式的帕萨卡利亚舞(Passacaglia)及佛利亚舞(Folia)最大不同在于《夏康舞曲》的顽固低音是可以被变形的,而且低音的进行是由主音走向属音。 《美丽的罗丝玛琳》是克莱斯勒青年时代创作的三首维也纳风格的圆舞曲之一。罗丝玛琳是克莱斯勒认识的一位年轻姑娘。这首小曲以轻快的笔法,生动而细致地描绘了她那美丽动人的神态和婀娜的舞姿。
2.5万18
评论(0条)
快来抢沙发吧!
打开蜻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