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张专辑是小提琴家米尔斯坦演奏巴赫《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与组曲》。米尔斯坦技巧高超的演绎让我们第一次真正领会到巴赫这部作品有着何等恢宏的气势。先不提他的音色、音量、张力,他的演绎方式就像是一位伟大演员在独白:除了1716年的斯特拉迪瓦里名琴“伊斯古德曼”,手上没有任何其它道具,米尔斯坦在观众面前非常自信,他控制了整个舞台。他以火山爆发般的欢乐释放出巴赫音乐中饱满的精神力量。
米尔斯坦一生着力最多的就是巴赫的这六部《奏鸣曲与组曲》,他先后录过3次,可谓一生艺术的结晶。其演奏的柔美可能不如格鲁米欧等人,但对巴赫的神髓却有更深的领悟。《企鹅唱片指南》评价三星:“每个乐句都十分美丽,随着乐曲的进行情感氛围越来韯浓”、“演奏中的贵族气派和经典风格,非常令人满意”。日本《唱片艺术》极力推荐。
巴赫的六部《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与组曲》BWVl001-1006,大约于1720年作于德国的克滕,被誉为“小提琴演奏的圣经”,如同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为钢琴演奏的圣经。这六首奏鸣曲与组曲,巴赫设计了小提琴表达所能演奏的一切和弦,使用了几乎不可能演奏的对位技巧。它们构成了巴赫小提琴音乐的巅峰。在巴赫之后,小提琴无伴奏奏鸣曲很少有人再创作,是因为再也无法逾越这座巅峰。
《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及组曲》的出版顺序是: 奏鸣曲第一号, 组曲第一号, 奏鸣曲第二号组曲第二号, 奏鸣曲第三号, 组曲第三号如是交错出版. 为何如此呢? 三部组曲的形成为不规则, 但三部奏鸣曲却很明显的为一个统一架构, 是自成一套系统的作品. 是因为调性安排的关系吗? 这六部确实可以找到调性的关联, 但却是组曲, 奏鸣曲自成系统.因此这样的出版顺序可以推论为: 巴赫意欲将这六部统一为一组作品, 避免明显的分为组曲和奏鸣曲两组, 而且如是交错出版也使这六部的安排不致太单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