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传韵《预言鸟》小提琴演奏专辑
3.3万

李传韵《预言鸟》小提琴演奏专辑

这张专辑是小提琴家李传韵与钢琴家黄亚蒙合作,演奏16首美妙的小提琴小品。李传韵的演奏自始至终充满着完美和无法阻挡的动力。他在炫技表演的同时,用人声般的细腻与美妙去阐释音乐的内涵。就像海菲兹和奥依斯特拉赫一样,梦幻般的精巧乐句摇曳着优雅的旋律,但结构却异常地严谨端庄,音乐也保持着始终如一的完美,弓弦所触,仿佛是溪流中岩石与流水的对话。
节目(17)
批量下载
加载更多
主播信息
Love_small_cat

Love_small_cat

小喵陪你听古典 聆听美妙旋律、感受艺术真谛
关注
佩特伦科《苏克·阿兹拉伊尔交响曲》
---
这张专辑是基里尔·佩特伦科指挥柏林喜歌剧院管弦乐团,演奏约瑟夫·苏克《“死神阿兹拉伊尔”交响曲》。这是2004年现场演出的录音。 约瑟夫·苏克(Josef Suk,1874-1935)捷克作曲家、小提琴、中提琴演奏家。(捷克两个著名音乐家都叫这个名字,他们是祖孙,为了区分,一般把爷爷叫老苏克,孙子叫小苏克。)老苏克是安东·德沃夏克的学生和女婿。 1874年1月4日生于捷克的克来科维斯。早年从其父学习音乐。1885年入布拉格音乐学院学习小提琴和作曲。1892年夏毕业后又在学院停留多年,随德沃夏克学习室内乐和作曲,并成为其最得意的门生。同年他到德沃夏克在布拉格南部乡村维索加的别墅作客期间,与老师的女儿奥蒂丽娅深深相爱,并在1898年与她共结连理。 1891年苏克离开维索加后,即在无限思念和怀恋的心情下,创作了著名的小提琴独奏曲《小夜曲—爱之歌》,以寄托自己美好的回忆。因乐曲柔美而明朗,与他早前的一些情绪低沉、色彩黯淡的作品迥然不同。1894年12月25日他在布拉格音乐学院首次演奏这首曲子后,使他一举成名,奠定了他小提琴家和作曲家在捷克音乐史上的地位。 苏克的音乐生涯大致可分为3个部分,作为小提琴家,他是“捷克弦乐四重奏团”(初名为“波希米亚”)的创始人之一,并在1892-1933年间一直担任该乐队的第2小提琴手,演出了超过4,000场音乐会,曾到过许多国进行旅行访问和演出。他的演奏音色华美,表达含蓄、变化多端,演奏技巧极其丰富,以精湛的艺术表现力,将小提琴高贵典雅的气质发挥到了极致。1922年起任布拉格音乐学院作曲教授,后任院长。作为作曲家,他自《爱之歌》后就受到世人的注目。尽管他喜欢室内乐,但最受欢迎的还是他的管弦乐队作品。 苏克的第二交响曲《死神阿兹拉伊尔》是为悼念亡妻而作。1905年德沃夏克去世后不久,奥蒂丽娅也相继离去,这给他很大的打击。全曲情绪哀婉,富悲剧性。该部作品的创作几乎经过了30年,反映了他深刻的内心痛苦和斗争。而作为教育家,他曾培养了包括博胡斯拉夫·马蒂努在内的30多位著名作曲家。1935年5月29日,他在布拉格附近的贝内绍夫去世,享年61岁。
拉威尔作品全集
---
莫里斯·拉威尔(Maurice Ravel, 1875.3.7-1937.12.28)法国著名作曲家、印象派作曲家的最杰出代表之一。 2012年12月28日是法国印象派作曲家拉威尔在巴黎辞世75周年的纪念日,特别推出这套录音史上首度发行的拉威尔作品全集,以纪念这位伟大的作曲家。 拉威尔是一位自我要求非常严格的作曲家,可惜1932年因为车祸造成脑部受伤,开始出现类似失语症和心不在焉的情形,当时他才五十七岁,但却因此无法创作,脑海中依然会浮现曲调旋律,但却无法据此写下来。五年后他为解决这问题,毅然接受脑部手术,却因此长眠不起。过世后,世人对他一生私事几乎一无所知,没人知道他和谁交往过,性向为何。据说他曾向女性小提琴家伊莲荷丹慕韩洁求婚,但他始终否认,只说自己唯一爱过的人是音乐。 因为拉威尔追求完美的个性和对音乐的热爱,许多作品都在完成后又被他毁弃。根据法国音乐学家马赛玛纳的收集统计,所留下的作品,总共85部,第一部是1888年的钢琴奏鸣曲乐章,但其乐谱已经遗失,因此真正有乐谱的第一部作品是同年的《格里格主题变奏曲》,第85部则是只留有草稿,于1932年写作的神剧《莫吉亚纳》。而真正完成的最后一部作品则是同年为电影而写,由男中低音演唱的三首联篇歌曲集《堂吉诃德的杜西妮亚》。
诺灵顿《斯特拉文斯基·莫扎特·交响作品》
10
这张专辑是指挥家罗杰·诺灵顿爵士与萨尔兹堡学院室内乐团合作,1998年7月在萨尔兹堡音乐节演出的现场录音。曲目包括斯特拉文斯基《协奏舞曲》、莫扎特《D大调嬉游曲》、《第41交响曲》。 莫扎特《D大调嬉游曲》K136,作于1772年。 莫扎特《第41号交响曲“朱庇特”》K551,完成于1788年。此曲是莫扎特三大交响曲的压轴之作,其规模宏大、壮丽灿烂,在他众多杰出的作品中,堪称为最优秀的器乐曲作品。也是莫扎特发挥其作曲特色的代表作品,表现了莫扎特晚年娴熟的作曲技巧。此曲还是均衡对照的典范。朱庇特是罗马神话中最高的创造神之名,把它作为此曲的别名是十分相称的,但这并非莫扎特本人订的名称,而是后人加上的。
APP内查看主播
大家都在听
郑京和《小提琴演奏录音》
郑京和《小提琴演奏录音》
这套合辑收录小提琴家郑京和1978-2000年的录音,包括小提琴协奏曲、钢琴三重奏和室内乐作品。其中CD8,CD9,CD10是“郑氏钢琴三重奏”(郑京和-小提琴、郑明和-大提琴、郑明勋-钢琴,郑氏三兄妹全部毕业于美国茱莉亚音乐学院,都获得过相应器乐国际大奖,是享誉国际的音乐世家组合)。CD7是郑京和与指挥家西蒙·拉特尔合作,获得1994年留声机唱片大奖的巴托克小提琴协奏曲。唱片纸套采用原始封套设计,在德国压碟,音质非常出色。 郑京和不但是最早扬名西方世界的东方音乐家,也被公认是过去五十年来最伟大的小提琴家之一。她1948年出生于韩国的音乐家庭,六岁开始学琴,十二岁赴美国师从加拉米安,以及小提琴名家西格提、戈德伯格,乐风以兼具热情、智性以及高超的技巧闻名。1967年与祖克曼一同得到列文垂特大赛首奖之后,开启了职业演奏生涯的大门。近年除了持续演奏,郑京和也在纽约茱丽亚音乐学院、韩国梨花大学任教。 郑京和从1978年开始为EMI录音。二十二年里,郑京和陆续为EMI录制了十数张唱片,全部收录在这一盒专辑里,特别是她所擅长的十九世纪与二十世纪初期作品,如:贝多芬、勃拉姆斯、德沃夏克、布鲁赫与巴托克的小提琴协奏曲,以及几乎每一位小提琴家都会提出自己说法的《四季》小提琴协奏曲。其中,与西蒙·拉特尔合作的巴托克小提琴协奏曲在1994年获得留声机唱片大奖。 室內乐则有勃拉姆斯三首小提琴奏鸣曲,与弟弟郑明勋、姐姐郑明和合作的贝多芬、柴科夫斯基、肖斯塔科维奇钢琴三重奏;1978年与与普列文、托泰里耶合作的门德尔松与舒曼钢琴三重奏,以及一张收录各种珍贵小品的专辑。 聆听这套合辑,可以发现郑京和展现出她的多面性,既是一位顶级的音乐会独奏家,又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室内乐演奏家。
12.5万91
霍洛维兹《最后的音乐会》
霍洛维兹《最后的音乐会》
1987年6月21日,已经高龄八十三岁的霍洛维兹在德国汉堡的音乐厅举行最后一场音乐会。距离他第一次登台,几乎已经过了七十年的岁月。这一场音乐会由北德广播电台录制,但是存放在电台档案室里长达20年以上,除了安可曲,其它曲目从来未曾发行过。 这一场音乐会的曲目都是霍洛维兹晚年经常演奏的曲目:包括莫扎特的作品与舒曼《儿时情景》,最后则是以肖邦壮丽的第六号波兰舞曲《英雄》结束。而霍洛维兹最喜爱的长青安可曲:莫什科夫斯基《火焰》为整场音乐会点燃起灿烂的火花。对于爱乐者而言,这一套录音是非常珍贵、独一无二的纪念品,它记录了霍洛维兹最后一次公开演出的身影,透过录音,仍然可以体会到当时带场听众的激动。 告别舞台音乐会,正是展现大师数十年音乐人生精华所在,坚定有力、悠扬如歌的琴音仿佛告诉我们,大师历经常人的七情六欲,到晚年早已化入炉火纯青的境界,弹奏出颗颗质朴无华、感动灵魂的美妙音色。有人说弹奏莫扎特的作品,能弹得好的只有童年的孩子和晚年的老人,前者童心纯净无杂质,后者已萃练融炉火百炼成钢返朴归真,要弹奏好莫扎特作品,真的是需要有平静、纯粹的心境。霍洛维兹弹奏的两首莫扎特钢琴作品,琴音干净明亮、音色控制得极好,他不仅是用手弹,而是用 "心"在弹,更多的是一种品况自知的审慎、冷静、大气,如此才有了《D大调回旋曲》中那隽永回味的旋律。而《降B大调钢琴奏鸣曲》,如一首欢快的嬉游曲,音乐中霍洛维兹弹奏出的明朗心境,让人感到快慰。
3.7万22
马里纳《沃恩·威廉斯·管弦乐作品》
马里纳《沃恩·威廉斯·管弦乐作品》
这张专辑是马里纳指挥圣马丁学院乐团,演奏沃恩·威廉斯的管弦乐作品,包括《塔里斯主题幻想曲》、《绿袖幻想曲》、《云雀飞翔》等优美动人、广为人知的作品。马里纳诠释这些早为大众熟悉的乐曲独具典雅细致的英国田园风貌,酝酿出浪漫醉人的音乐世界。《企鹅唱片指南》评价三星。 拉尔夫·沃恩·威廉斯(Ralph Vaughan Williams,1872-1958) 二十世纪前半期英国最伟大的作曲家,以英国民谣为作品根基,融合了伊利莎白女王时代至詹姆斯一世时期的英国福音音乐,并赋予新的风貌。沃恩·威廉斯自幼学习钢琴与小提琴,曾入剑桥大学和皇家音乐院,毕业后当了教堂的琴手与合唱指挥。先后从师于布鲁赫和拉威尔学作曲。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入伍,退役后一直在皇家音乐院任教。毕生谦逊地工作,品格高尚、待人真诚。深爱民间音乐,曾入居乡间收集民歌,参加农村的节日和音乐赛会,将人民的音乐语汇融入自己的创作,同时又向都铎王期的作家和普塞尔的音乐吸取养料,逐步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他的音乐有英国式的平易、幽默,精力充沛而不失文雅的格调。沃恩·威廉斯写过几乎所有形式的音乐:九首交响曲钢琴、小提琴,甚至竖笛协奏曲、弥撒曲、歌剧等等。其他代表作有如歌剧《赶车人休格》、《恋爱中的约翰爵士》、管弦乐《三首诺尔福特狂想曲》、《蜂序曲》、《塔里斯主题幻想曲》和九部交响曲等。他的创作奠定了英国现代民族音乐的基础。此外,最脍炙人口短曲为小提琴与乐团而写的浪漫曲《云雀飞翔》(The Lark Ascending)及《绿袖子幻想曲》(Fanitaia on Greensleeves)。
71954
李赫特《俄罗斯历史录音档案》(协奏曲辑)
李赫特《俄罗斯历史录音档案》(协奏曲辑)
这套专辑收录了俄罗斯钢琴巨匠斯维亚托斯拉夫·李赫特1952-1983年间在俄罗斯留下的珍贵历史录音。专辑收录李赫特演奏的钢琴协奏曲, 除了标准的音乐会曲目之外,还有一些新鲜的曲目,如弗朗克、布里顿、伯格和亨德米斯的作品。 著名指挥家如Evgeny Svetlanov、Kyril Kondrashin和最近去世的Rudolf Barshai(他最喜欢的指挥家)。 李赫特是20世纪最伟大的钢琴家之一,也是那个时代最独立、最神秘、最难以捉摸的艺术家之一。。他是个严厉的自我批评者,很少对自己的录音结果感到满意。他的批评常常包括指挥、制作人和音响工程师。 这些唱片通过他心爱的海顿、莫扎特、贝多芬(尽管他只录制了他的第一、三协奏曲以及三重奏协奏曲)和勃拉姆斯,捕捉了他从巴赫到布里顿的各种协奏曲。许多录音都是在商业发行之前录制的。这里的德沃夏克来自1966年,由Kondrashin指挥。著名的百代唱片公司与克雷伯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李赫特声称,他和克雷伯都不是在最佳状态。以作曲家指挥的布里顿协奏曲为例,这里的录音比著名的迪卡LP早3年。李赫特对此很不高兴,因为布里顿显然病了,而且是“他自己的影子”。勃拉姆斯2号和舒曼都来自指挥家的私人录音,乔治·乔治斯库在两首协奏曲中都担任指挥。李赫特自我批评的一个很好的例子可以在他对他后来的RCA芝加哥交响乐团/林斯多夫唱片的评论中找到。它赢得了格莱美奖。这组作品还包括李赫特喜爱的一些不太知名的作品——弗朗克的《精灵》和德沃夏克钢琴协奏曲。从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李赫特共演奏了25多次德沃夏克钢琴协奏曲。他比任何一位钢琴家都更努力地把这首曲子恢复到演奏曲目中去。
1.6万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