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3. Tchaikovsky Symphony No.5 Op.64 - 3. Valse

00:00
06:19
听完整版
主播信息
Love_small_cat

Love_small_cat

小喵陪你听古典 聆听美妙旋律、感受艺术真谛
关注
乔治·普莱特《交响作品录音》
---
这套合辑收录了乔治·普莱特指挥的交响作品录音,包括格什温、圣-桑、柴科夫斯基、鲍罗丁、肖斯塔科维奇、德沃夏克、柏辽兹、拉威尔等著名作曲家的交响作品。
格里莫《水》
165
这张专辑中包括九位作曲家的作品:贝里欧《水钢琴》、武满彻《雨树素描II》、福雷《船歌》第五号、拉威尔《水之嬉戏》、阿尔贝尼兹《阿尔梅里亚》、李斯特《艾斯特庄园水的嬉戏》和杨纳切克《在雾中 - 行板》、最后是德彪西《沉没的教堂》。这些以水为题的音乐,通过尼汀·索尼创作和制作的七个“过渡”连接和编织进专辑中。格里莫很高兴能与这位获奖作曲家、DJ和多乐器演奏家合作,称赞他的能力,强调“人类普遍依赖于我们星球上最宝贵的资源”,并将“诗歌和哲学的不同观点编织成一个单一的、令人信服的音乐生态系统”。
佩拉希亚《巴赫·第二、三、四组曲》
276
这张专辑是钢琴家佩拉希亚演奏巴赫《第二、三、四组曲》。佩拉希亚曾说:“巴赫对我来说意义重大,只说一件事,足以让我对巴赫音乐推崇备至。当我因伤无法演奏期间,是我的拇指被割伤(多谢加斯帕提醒,是被报纸割伤的)。在此期间,唯一对我至关紧要的,就是阅读巴赫的乐谱。我天天阅读分析《十二平均律》中的赋格和前奏曲。当我重返舞台时,自然就把我研究的成果化入演奏。所以,我尽可能多地演奏巴赫音乐。”
APP内查看主播
大家都在听
20世纪伟大指挥家《弗里茨·布什》
20世纪伟大指挥家《弗里茨·布什》
这张专辑是德国著名指挥家弗里茨·布什的录音精选辑。参与演奏的乐团:丹麦国家广播交响乐团、伦敦爱乐乐团。录音地点:1936年伦敦、1947-1951年哥本哈根。 弗里茨·布什(Fritz Busch,1890年3月13日-1951年9月14日)德国指挥家,20世纪重要的指挥家之一。 布什是小提琴家阿道夫和大提琴家赫尔曼的兄弟,他在20世纪头20年德国的歌剧界脱颖而出,一举成名,并且还是德国威尔第复兴的主要倡导者。在1933年受到纳粹排挤被迫离开德累斯顿后,布什前往布宜诺斯艾利斯、哥本哈根,以及英国和瑞典工作。他在北美和南美度过了战时岁月,接着又在纽约大都会歌剧院执棒4年,于1950年返回格林德波恩 ,并携作品参加了爱丁堡的新音乐节。 这张专辑令人满意的曲目汇编代表了布什的指挥艺术。两首序曲抓住了歌剧院的戏剧艺术效果。勃拉姆斯的作品提醒我们,布什离作曲家本人其实只是一步之遥,因为他的老师是勃拉姆斯极为喜爱的指挥家斯坦贝克。门德尔松和莫扎特的音乐在他的手中大放异彩,海顿的作品散发着室内乐的欢乐和亲密的情绪。专辑以激情四射的《唐璜》结束,该录音是战前所录,充分展示了在那个遥远的年代伦敦爱乐乐团所具有的实力。 评论家认为布什的影响力体现在两个时期:在科隆学习的那段时期,以及此后在柏林德波恩的那段时期。约翰·普瑞查德经常提起他,他曾是布什的左膀右臂。布什以他的幽默、谦逊、真诚而享誉盛名,这些品质在这张珍贵的录音版本中清晰可辨。布什还是个深受乐团成员爱戴的指挥,如果一个指挥能达到这一点,那剩下的事情就相对简单多了。
1.9万19
20世纪伟大指挥家《爱德华·冯·拜农》
20世纪伟大指挥家《爱德华·冯·拜农》
这张专辑是荷兰著名指挥家爱德华·冯·拜农的录音精选辑。参与演奏的乐团:伦敦爱乐乐团、阿姆斯特丹音乐会堂管弦乐团。 爱德华·冯·拜农(Eduard Van Beinum,1901年9月3日-1959年4月13日)荷兰著名指挥家。他追求自然、优雅、浪漫,色彩柔和地对作品进行中性诠释,是一位极具风格的指挥家,可惜自在阿姆斯特丹就任后,就疾病缠身,最终在一次排练中因心脏病突发而猝然去世。同样担任指挥家的儿子曾指出,拜农的指挥态度与其说是诠释,倒不如说是了解音乐本身,只有直接掌握音乐的内在动机,才能将音乐的精神直接传达给听者。指挥大师爱德华·范·拜农是连接威廉·门格尔贝格强烈的主观性和伯纳德·海廷克多种风格的桥梁。他既不像以前的指挥家一样有大批跟随者,也没有广泛的作品陈列。但是这并不能动摇他作为一个杰出的指挥家的地位。显然范·拜农是一位非常谦虚的指挥家,而这在指挥界中是罕见的。他经常将自己比喻成为“听众与作曲家之间的桥梁”,尽量避免作品被乐团夸张地理解和表现。他的艺术才能涉及也非常广泛,从巴洛克时代到今天这个时代的音乐。你可以在他的作品中感觉得到他与著名的指挥大师马勒和布鲁克纳一样出色。如果他也能够活到这样录音技术非常成熟的今天,他的作品肯定也能家喻户晓。
24714
20世纪伟大指挥家《卡尔·舒里希特》
20世纪伟大指挥家《卡尔·舒里希特》
这张专辑是德国指挥家卡尔·舒里希特的录音精选辑。参与演奏的乐团:维也纳爱乐乐团、巴黎音乐学院管弦乐团。 舒里希特通常指挥德国音乐作品,并且一般与德国乐团合作。他在世时人们对他毁誉参半,尤其对他怪异的速度提出质疑。近些年来这些观点已有所转变,人们渐渐开始欣赏他的作品。他的录音生涯极为漫长,从一开始与柏林大都会乐团一直到LP时代。 在这套唱片中我们可以欣赏到他指挥德奥古典和浪漫派从莫扎特到布鲁克纳的精品,门德尔松的序曲中有一种清新的活力和细腻。舒里希特对舒伯特“未完成”交响曲第一乐章指挥了十一次后,约翰·库尔肖才终于完成了录音。这里舒里希特没有表现出怪异的速度,相反他和维也纳爱乐乐团的合作表达出了一种优雅的抒情风格。他的莫扎特充满欢乐和光辉,尤其是第一乐章中小号和鼓的表现,慢乐章中突出的是莫扎特优美的旋律,最后是小步舞曲。在贝多芬的第一交响曲中,Salle Wagram大厅的声音非常洪亮。相比之下在Sofiensaal,维也纳爱乐乐团的声响更加饱满,没有损害音乐和谐的构架,的确值得珍藏。 第二张CD上的布鲁克纳第八交响曲更加珍贵。舒里希特采用的是Haas的版本,声音的线条非常丰富,而且抓住了布鲁克纳音乐中的温暖和宏大。舒里希特的布鲁克纳风格介于富特文格勒的神经质和卡拉扬的过分修饰之间。
1.6万15
20世纪伟大指挥家《尼科莱·格洛凡诺夫》
20世纪伟大指挥家《尼科莱·格洛凡诺夫》
这张双CD专辑是苏联著名指挥家尼科莱·格洛凡诺夫的录音精选辑。参与演奏的乐团:莫斯科广播交响乐团。 尼科莱·格洛凡诺夫(Nikolai Golovanov,1891-1953)苏联最伟大的指挥家之一。格洛凡诺夫除了是著名的指挥家之外,也是著名钢琴家、教师和非常多产的作曲家。比起其它的指挥家,格洛凡诺夫的录音作品相当广,因而有“录音先锋”的封号,日本的季刊《Classic Press》以“俄罗斯怪物指挥者”来称呼他。 格洛凡诺夫在指挥的系谱学里,比较偏荷兰指挥家孟格堡的风格,其音乐是极致的浪漫,不负“怪物”之名。最后对这位非凡的指挥家下了这样的批注:“在格洛凡诺夫的音乐中,人们听到一个受复仇女神祝福,而被天使追逐的音乐人”。 第一张CD里头一首曲子是格拉祖诺夫的《第六交响曲》。整部曲子的强度呈渐弱的走势,琴弦拨动时闪耀的微微光芒,就如同粼粼日光。格洛凡诺夫在此又运用了他惯常的悬念表现手法和堪称一流的劈、砍式的令人兴奋的诠释方式,听觉上给人带来的那种震撼力就好比燃烧的油井。第二乐章是主旋律和变奏曲,尽管曲子的强度还是有所减弱,但依旧能感觉得到严格的控制。格洛凡诺夫极为自信,把主旋律与每一个变奏曲之间都划分得很清楚(共有7个变奏曲)。它们并不是单个地被联系在一起。第三首变奏曲是一首典型的欢快的谐谑曲,全曲精确无误与他指挥演奏的门德尔松的《仲夏夜之梦》中的谐谑曲别无二致。充溢着渴望的小间奏曲是一首芭蕾舞音乐(只有3分44秒)。历时9分37秒的终曲的开头有点像鲍罗丁《第二交响曲》的最后乐章,之后便发展进入到一种深沉、华丽、兴高采烈的氛围之中,使我想起了拉赫玛尼诺夫《第一交响曲》的终曲。就像李斯特的交响诗一样,格洛凡诺夫使它听起来比实际上的更加动听。
33312
20世纪伟大指挥家《保罗·克莱茨基》
20世纪伟大指挥家《保罗·克莱茨基》
这张专辑是波兰指挥家保罗·克莱茨基的录音精选辑。参与演奏的乐团:爱乐管弦乐团、皇家爱乐乐团、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法国国家广播交响乐团、以色列爱乐乐团、捷克爱乐乐团。保罗·克莱茨基(Paul Kletzki,1900年生于罗兹;1973年卒于英国利物浦)波兰出生的指挥家、小提琴家、作曲家(后入瑞士国籍)。克莱茨基明显不是那种以业余作曲为乐的大指挥家,而是一位选择以指挥营生的严肃作曲家。 这是一套精心策划的专辑,它所展示的这位指挥家的造诣今日似乎已被低估。这套唱片既体现了这位指挥家的优点,又体现了其缺点。2张CD每一张的主打曲目均是一部现场录制的著名交响曲:第一张是由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演奏的柴科夫斯基第五交响曲;第二张则是捷克爱乐乐团演奏的勃拉姆斯第四交响曲。这两部作品的录音无疑是最能吸引购买者的。 柴科夫斯基第五交响曲1967年5月录于慕尼黑。其第一和第二乐章属于顶极演绎,毫无瑕疵。乐曲开始时单簧管上的“命运动机”阴郁且充满恶兆,为整首作品恰如其分地奠定了一种昏暗的色调。其后随着音乐戏剧性的发展,克列茨基极具敏感性地控制着音乐的起伏,他不仅极好地把握了作品的整体结构,还同时注重音乐上的细节,这显然说明他对该作品已有很长时间的研究。也许有人会说这快板并非如同总谱所标明的“有活力的快板”,但克列茨基采用这种比标准略慢的速度是为了营造出一种累积的张力。
69616
20世纪伟大指挥家《弗里茨·莱纳》
20世纪伟大指挥家《弗里茨·莱纳》
这张专辑是美籍匈牙利指挥家弗里茨·莱纳的录音精选辑。参与演奏的乐团:芝加哥交响乐团、RCA胜利交响乐团、罗宾汉DELL管弦乐团(费城管弦乐团)、NBC交响乐团、匹兹堡交响乐团。 弗里茨·莱纳(Fritz Reiner,1888年12月19日-1963年11月15日)著名的美籍匈牙利指挥家。在莱纳一生指挥生涯中最辉煌的时期是他任职芝加哥交响乐团的10年,他培养出了宏大辉煌(尤以铜管的灿烂闻名)的“莱纳之声”。他指挥的唱片常以“爆棚”而著称;他竟然在短短的几年里就把处于低落的芝加哥交响乐团恢复了元气,莱纳与海菲兹、鲁宾斯坦、克莱本、吉列尔斯等演奏大师合作的“现场立体声”(Living Stereo)系列唱片经典之极,同时他也与托斯卡尼尼、比彻姆、斯托科夫斯基、富特文格勒以及门盖尔伯格并称为20世纪指挥大师级人物。 莱纳的指挥风格豪放雄浑,丝丝入扣,他的指挥忠于原作,结构清晰,速度精确,色彩华丽,音响光洁,音乐热情——以最小的动作来获得最大的效果,这是他的指挥理念,也是他的指挥特色;他善于演绎各种类型的作品,尤其擅长贝多芬、柴科夫斯基、巴托克、拉威尔、勃拉姆斯、瓦格纳、莫扎特和理查·施特劳斯等音乐大师的作品,更是20世纪音乐的最佳代言人;此外,他对约翰·施特劳斯的作品也有极深的认识。 对于听众来说,莱纳的指挥缺乏热情,表情漠然;但对于乐手来讲,却是令人振奋,充满了内在的活力;控制得恰到好处而且丰富的体态语言非常准确地表达了他的所有意图。试图描述这些意图和莱纳的总的演绎风格不太容易,因为总有例外。但是莱纳的演绎却展现了古典主义者的品味(他曾说过:“最好的是莫扎特,第二好的是莫扎特,第三好的还是莫扎特”):清澈、精炼、典雅和均衡感;展现了他接受并战胜各种挑战的渴望;那如画家般格外认真敏锐地选择和混合色彩的技法;如魔术大师般善于营造气氛的手;当然,不可忽略的是一个音乐家的机敏和节奏感。
197129
评论(0条)
快来抢沙发吧!
打开蜻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