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华德《李斯特·贝多芬交响曲全集》
1600

霍华德《李斯特·贝多芬交响曲全集》

这套合辑收录了钢琴家莱斯利·霍华德演奏的贝多芬九部交响曲,这是由李斯特改编的钢琴独奏版本。 李斯特曾师从于车尔尼,车尔尼是贝多芬的学生,从这点看,李斯特与贝多芬有传承延续的关系。让李斯特最早接触贝多芬的作品是老师车尔尼。这些伟大的作品深深印刻在了少年李斯特的心里,让他在心底像神一样地敬仰和崇拜贝多芬。一个偶然的机会李斯特在维也纳邂逅了贝多芬,据说贝多芬给了李斯特一个“神圣之吻”。李斯特对那次邂逅终生不忘,并对他后来的音乐生涯影响很大。可以说,正是那次邂逅,让贝多芬一直活在他的心中,贝多芬的作品伴随着他的演奏生涯。1837年开始,李斯特将贝多芬的交响曲改编创作成钢琴独奏作品。将一部部气势宏大的交响作品,尤其是贝多芬的作品,做这样的改编,除李斯特这种钢琴奇人,别人无法想象,这也是李斯特创作生涯中的一座丰碑。
节目(37)
批量下载
加载更多
主播信息
Love_small_cat

Love_small_cat

小喵陪你听古典 聆听美妙旋律、感受艺术真谛
关注
柯曾《1937-1971钢琴演奏录音辑》
517
这套专辑是钢琴家柯曾1937-1971年的录音合辑,收录了舒伯特、莫扎特、勃拉姆斯、格里格、柴科夫斯基、拉赫玛尼诺夫、李斯特、贝多芬等的作品。 舒伯特《C大调流浪者幻想曲》D760,作于1822年。此曲是以他的歌曲《流浪者之歌》为原型,由一系列变奏和发展构成。虽名为幻想曲,但舒伯特还是按照古典奏鸣曲的规范进行构思和写作。作品中蕴含着对命运的感叹,对自由理想和美好生活的向往,但更加突出的是刚直不阿的性格。丰富的旋律与辉煌的音响效果使得此曲成为公认的杰作。 莫扎特《g小调第一钢琴四重奏》K478,作于1785年10月16日。 莫扎特《降E大调第二钢琴四重奏》K493,作于1786年。 舒伯特《6首音乐瞬间》D780,1828年出版。“音乐瞬间”是他首创的一种音乐体裁,是十九世纪初浪漫主义时期兴起的名目繁多的钢琴特性曲之一,具有即兴性和结构短小等特点。这些作品被称为性格式小品,每曲都表现一种特定的、语言无法形容的微妙的情绪和感受,展示出一个奇妙的音乐世界。
勃拉姆斯《室内乐作品全集》
106
这套合辑收录了德国作曲家勃拉姆斯创作的全部室内乐作品,包括钢琴三重奏、圆号三重奏、钢琴大提琴单簧管三重奏、小提琴奏鸣曲、钢琴五重奏、弦乐五重奏、单簧管五重奏、钢琴四重奏、大提琴奏鸣曲、单簧管奏鸣曲、弦乐四重奏、弦乐六重奏等。 这套合辑的珍贵之处,在于集中了最优秀的演奏家阵容,可以说每部勃拉姆斯室内乐作品的版本,都是最优秀的。包括了一些最经典的名版。如:小提琴奏鸣曲(格鲁米欧、塞波克的版本,是该曲目最优秀的演绎之一)、大提琴奏鸣曲(斯塔克、塞波克的版本)、钢琴三重奏(美艺三重奏)、弦乐四重奏(意大利四重奏)、钢琴四重奏(美艺三重奏、Walter Trampler著名中提琴家)、钢琴五重奏(维也纳-哈斯钢琴、柏林爱乐八重奏成员)、弦乐五重奏(柏林爱乐八重奏成员)、弦乐六重奏(柏林爱乐八重奏成员)、圆号三重奏(Francis Oval圆号、格鲁米欧、塞波克)、单簧管五重奏(柏林爱乐八重奏成员、Herbert Stahr单簧管)……柏林爱乐八重奏组,是由柏林爱乐乐团的8位首席组成的一流室内乐团体,成员包括2位小提琴家、一位中提琴、一位大提琴、一位倍大提琴、一位圆号、一位单簧管、一位巴松管。
柯曾《1941-1972钢琴演奏录音辑》
67
这套专辑是钢琴家柯曾1941-1972年的录音合辑,收录了舒伯特、莫扎特、勃拉姆斯、格里格、德沃夏克、法朗克等的作品。
APP内查看主播
大家都在听
杜普蕾《埃尔加·大提琴协奏曲、“海景”》
杜普蕾《埃尔加·大提琴协奏曲、“海景”》
这张专辑是著名大提琴家杰奎琳·杜普蕾演奏埃尔加的大提琴协奏曲。杜普雷版《埃尔加大提琴协奏曲》堪称埃尔加最完美演绎版本。天才大提琴家杜普雷逝世三个月后,在专场纪念音乐会上,祖宾·梅塔指挥到一半就泪如雨下,无法继续。为纪念杜普蕾,祖宾·梅塔宣布他以后不再指挥埃尔加:“不堪回首的第一主题又在我耳边响起,那是杜普蕾拉给自己的宿命之歌。 这支曲子据说是埃尔加献给去世的妻子的,也是作曲家毕一生之力创作的最后的大型管弦乐作品,可以说是爱尔加献给妻子的安魂曲和自己的“天鹅之歌”。整支曲子情感起伏很大,真挚,同时又充满哲思,理性与感性的平衡很难掌握,因此演来难度颇大。杜普蕾用尽了一生的才华,演绎了这首“千古绝唱”。 这支曲子的很多版本,卡萨尔斯的版本,琴声质朴,文化底蕴深厚,但却有些暮气,罗斯特洛波维奇的录音, 压抑又充满激情,但却极富夸张,马友友的版本,抒情,优美,但却有些贵族气,不是特别投入(尽管他目前使用的是杜普蕾的那把琴),只有杜普蕾是全身心投入,甚至有些奋不顾身,既充满朝气,又不是女性的细腻表情,但并不是没有节制的放纵自己情感,显得颇有大度。实际上听她的演奏,那些所有的技巧、音色,音准等在其巨大感染力面前,消失的无影无踪。 大提琴质感非常好,音色超卓,泛音很美,再加上巴比罗利的坚强有力,富有激情的烘托,使整个音场宽广宏大。在慢板乐章中与杜普蕾一唱一和,互诉衷肠,极具感染力。另外这张唱片中还有英国著名歌唱家贝克(BAKER)演唱的“海景”(sea picture),同样是精彩万分的演绎。
1949
巴杜拉-斯科达《舒伯特·钢琴奏鸣曲全集》
巴杜拉-斯科达《舒伯特·钢琴奏鸣曲全集》
这套合辑是钢琴家巴杜拉-斯柯达演奏的19部舒伯特《钢琴奏鸣曲》(包括1971年重新录制的5部)。《留声机》杂志对这套合辑给予了高度评价:“作为一名维也纳人,巴杜拉-斯柯达对舒伯特风格了如指掌,他对音乐灌注了热爱之情,没有任何夸张之处。他手下的舒伯特与贝多芬迥然不同,他揭示出轻松抒情的一面,在简约之中流露出浪漫的梦幻色彩,有别于古典奏鸣曲。” 著名奥地利钢琴家保罗·巴杜拉-斯柯达(Paul Badura-Skoda)出生于1927年10月6日,曾经师从钢琴家埃德温·菲舍尔(Edwin Fischer),1947年在奥地利音乐比赛中获得一等奖,由此一举成名。他与同辈奥地利钢琴家弗里德里希·古尔达(Friedrich Gulda)和约尔格·德穆斯(Jorg Demus)并称为“维也纳钢琴三杰”(Viennese Troika)。 保罗·巴杜拉-斯柯达以演奏莫扎特、贝多芬和舒伯特的作品见长。他是一位高产的唱片艺术家,累计录制过200多张唱片,包括上述三位作曲家的钢琴奏鸣曲全集。巴杜拉-斯柯达还推崇历史乐器演奏,并拥有多架早期钢琴,他的舒伯特钢琴奏鸣曲全集就在他私人收藏的五架钢琴上完成,分别使用了不同年代制作的钢琴。他在录音时会将同一部作品分别用不同的钢琴演奏,以便让听众了解不同钢琴的声音特性。
15794
莱博维茨《歌剧院之夜》
莱博维茨《歌剧院之夜》
这张专辑是莱博维茨指挥巴黎音乐协会管弦乐团,演奏多部脍炙人口的歌剧序曲、间奏曲。由著名录音师韦尔金森在1960年录制。专辑演奏、录音都极为出色,是古典音乐的天碟级作品。 专辑中莱博维茨指挥巴黎音乐协会管弦乐团的演奏十分到位、够味,从中激荡出那种原乐曲里特有的精髓——恬静与忧伤的情调以及强烈原始风格的韵味。专辑不但演绎令人过足音乐欣赏之瘾,其录音制作的水准之高也是少见的。聆听这个录音对音响器材的品质考验很是重要,因为它不但是韦尔金森亲自录制的,还经过另一位录音奇才波伯·卡塔兹的后期处理。唱片中音质通透度非比寻常,乐队中每件乐器的摆位与演奏非常清晰,极为发烧。所以绝不会在聆听时产生拖泥带水、一团团混乱化不开的现象。发烧友在聆听时(当然重播的音响器材一定要够档次)将会感受到许多乐队在现场演奏时细微的“杂声”,如翻乐谱和乐器无意间的碰击声(当然你的耳朵也必须“好”)。所有这些都是唱片在制作时有意保留下来的,以便在音乐重播时给聆听者带来身临其境的鲜活感觉。 歌剧院一览无遗的现场辉煌氛围,是这张专辑给我们带来的最大特点。你听那弦乐如丝般圆润顺滑的音质,管乐亮而不刺的通透明华,打击乐时而极具动态弹性的干净演奏,以及为整个乐队演奏铺垫时那隆隆低频音色,是井井有条分毫不乱恰到好处。其中尤其是铜质小碰铃叮叮噹噹的清脆之声如水晶般剔透晶莹,真令人陶醉其中美不贻言。所以这张专辑即好听又考音响器材,是表现音乐内涵与韵味及玩HiFi两不误的好唱片。因此假如你在重播聆听时感受不到上述这些特质,那是否就要考虑你的音响器材出问题了。
55413
切尔卡斯基《亨德尔、勃拉姆斯、贝尔格》
切尔卡斯基《亨德尔、勃拉姆斯、贝尔格》
这张专辑是钢琴家切尔卡斯基,演奏亨德尔、勃拉姆斯、贝尔格、普罗科菲耶夫、肖邦的钢琴独奏作品。 亨德尔《快乐的铁匠》是一首古钢琴曲,是亨德尔所作《古钢琴组曲》第一集第五组曲中的第四乐章,后人改名为《快乐的铁匠》。乐曲由主题及五个变奏组成,被称为“咏叹调”的主题简练纯朴,跳跃却又略显单调的旋律和丁丁当当的节奏,使人联想起铁匠作坊中那种特有的愉悦气氛。 勃拉姆斯《亨德尔主题变奏曲与赋格》作品24,作于1861年。此曲在他所创作的变奏曲中最为著名,也是最出色的一首,与巴赫的《哥德堡变奏曲》、贝多芬的《狄里贝亚变奏曲》并称为三大变奏曲。这部作品共有20段变奏曲与赋格,其主题采自亨德尔的古钢琴用的《3首组曲》(作于1733年)中第一首的第二乐章,亨德尔将此记为“歌调”而加上5段变奏。这部变奏曲的20段变奏曲中,第六变奏使用了赋格,第八变奏使用二声部,第十一变奏突出8分音符和16分音符的对立,第十三变奏有葬礼进行曲味道,第十六变奏使用赋格,第十九变奏为西西里舞曲牧歌的感觉,第二十二变奏为弥塞特(MUSETTO)型,第二十五变奏后是结尾赋格曲。前12段变奏都有较强的快板性格,第十三至二十变奏属慢板性质,第二十一变奏以后加强张力,有谐谑性质。另一方面看,第五、第六是小调,艾尔曼认为有森林气息,第七是舞曲性格,第九是间奏曲性格,第十七至第十九为牧歌性质。 贝尔格《钢琴奏鸣曲》作品1,作于1908年。此曲为单乐章,虽然黯淡色调和浪漫主义晚期的忧郁风格在一定程度上受瓦格纳和马勒的影响,但作品的丰富素材和无比自信无疑是大师手笔。 斯卡尔科塔斯《15首小变奏曲》作于1927年。 普罗科菲耶夫《d小调托卡塔》作品11,作于1912年。此曲以其尖锐的和声、钢铁般的节奏、狂野的音响效果以及标志性的敲击性弹奏成为作曲家早期风格的一首重要代表作品。 肖邦《b小调第三钢琴奏鸣曲》作品58,作于1844年夏天,此曲仍是肖邦与乔治·桑一起在诺安时创作的,献给波尔德伯爵。
90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