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T Tunstall专访3

00:00
07:01
听完整版
主播信息
MetroRadio

MetroRadio

More Than Music
关注
Metro Plus
26.0万
谁说New is always better?经典不灭,Vintage永生。Metro Plus为你集中播放八九十年代欧美流行乐坛的经典曲目,怀着对音乐前辈们的情怀和尊敬,带你回顾那个时代的音乐传奇。
Metro Live Stage
18.1万
每天一首歌,每周一个歌手/乐队,只给你最新的、全球的演唱现场,经典的、新锐的全部包罗万象
麻雀特工
9.5万
Metro Radio 安插在世界各地的麻雀特工,为你带来国际大都市最in最新鲜的咨询。锁定FM 94.5周一-周五8:00和18:00点时段收听。
APP内查看主播
大家都在听
斯塔克《舒曼、拉罗、圣-桑大提琴协奏曲》
斯塔克《舒曼、拉罗、圣-桑大提琴协奏曲》
这张专辑是大提琴演奏家斯塔克与斯克洛瓦切夫斯基指挥的伦敦交响乐团合作,演奏舒曼、拉罗的《大提琴协奏曲》;与多拉蒂指挥的伦敦交响乐团合作,演奏圣-桑《大提琴协奏曲》。1962年和1964年在英国录制,采用独特的35mm电影胶片录音技术,比传统录音磁带拥有更凌厉的动态,更清晰的音质和更敏锐的瞬态反应,并几乎没有嘶嘶的底噪声。 舒曼《a小调大提琴协奏曲》作品129,作于1850年。当时舒曼就任杜塞道夫市音乐总监,精神也较为安定。舒曼对大提琴的音色甚感魅力,写出这首全曲充满浪漫的忧愁气氛的协奏曲。 拉罗《d小调大提琴协奏曲》作于1877年秋天,拉罗将此曲题献给大提琴家阿道夫·费雪。采用了西班牙民族音乐的要素,乐曲既带有浓厚的西班牙乡土色彩,也呈现出精致、潇洒、优美的典型法国风格。宽广连绵的主题个性特征,贯穿于全曲的民族气息,独特的节奏处理,显示出强烈的浪漫主义意味。作曲家对大提琴这一很人容易被乐队淹没的乐器加以精心安排和巧妙处理,使乐曲整体十分融合平衡,独奏与乐队彼此衔接得非常贴切,获得了最佳效果,成为大提琴文库中珍贵得一曲。 圣-桑《a小调大提琴协奏曲》作品33,作于1872年,全曲可分为三个部分,因其间没有明显的分割而常被认为是一部单曲。曲子以一个突如其来的强音开始,随后第一主题便暴风骤雨般地汹涌而来。在接下来的两三分钟内,这个主题反复重现,并由大提琴扩展到长笛、单簧管、小提琴,直到把整个乐队拖进来,以展现宏大的气势。第二部分,曲调优美而舒缓,极富歌唱性,大提琴的投入循序渐进,表达一次比一次充沛,如同一名舞者从青涩走向圆熟。第三部分又再现了第一主题,只是层次更加复杂,旋律比在第一部分中更加雄厚和沉稳。整部曲子绚丽多彩、形式严谨,表现出热情的自由幻想与纯法国式的典雅相结合的特色。
4449
德彪西《大海、夜曲、牧神午后前奏曲》
德彪西《大海、夜曲、牧神午后前奏曲》
这张专辑是德·伯格斯指挥伦敦交响乐团及合唱团,演奏德彪西《大海》、《夜曲》、《牧神午后前奏曲》。 交响音画《大海》,作于1905年3月。此曲是德彪西最大的一部交响音乐作品,由三个不同内容的乐章组成,但每个乐章之间又有内在的联系,集中起来构成一部完整的作品。它表现了“大海”的景色及其富有动态的性格,并通过整个乐队的不同音区,极为强烈地表现出“大海”中各种画面的色彩。乐曲在时间和空间上给人以完整的“海”的印象和对海的幻想。新颖的和声、短小的旋律、丰富的音色、自由的发展,这些印象派的手法,都生动地刻画出了一幅幅大海的生动画面。 《夜曲》作于1897-1899年。这部作品据说是受怀斯勒《黑色与金色的夜曲与焰火》及斯因邦的诗《夜曲》的影响,德彪西自己这样说明:“夜曲的标题,在这里应作较一般性,尤其是较富装饰意味的解释。它不采用夜曲惯有的形态,而以特殊的印象与光影为焦点,烘托出所包括的所有意象。” 《牧神午后前奏曲》作于1892-1894年,取材于马拉美的同名诗作《牧神午后》,此曲为印象主义音乐的经典作品,被公认为音乐界的第一部印象派作品。不同乐器各自的音色和性能得到了充分的利用。此曲的成功,是德彪西将印象主义艺术特征与象征主义特征运用到音乐艺术中的一个典范。
56507
(第62期) 贝多芬小提琴协奏曲
(第62期) 贝多芬小提琴协奏曲
这张唱片是小提琴家希拉里·哈恩,与大卫·辛曼指挥的,巴尔的摩交响乐团合作,演奏贝多芬《小提琴协奏曲》、伯恩斯坦《小夜曲》。希拉里·哈恩的演奏,不仅风格刚健、技巧圆熟,更难得的是她那清新脱俗的小提琴音色。她的乐思稳健且直观,见解独特并能兼顾传统。 贝多芬《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作品61,作于1806年。这是贝多芬唯一的一部小提琴协奏曲,被誉为小提琴协奏曲之王。此曲旋律柔美、格调高雅、规模宏大,颇具王者风范。 第一乐章,不太快的快板。整个乐章的情绪是沉着、坚定的。 第二乐章,小广板。这是典型的贝多芬抒情曲,是一种宽广的抒情。整个乐章的情绪是冥想、平静的。 第三乐章,快板,回旋曲。主题充满了欢乐的情绪。 伯恩斯坦《小夜曲》,作于1954年。此曲是为小提琴、弦乐队、竖琴和打击乐器而作。聆听此曲,能够清晰了解伯恩斯坦不俗的作曲才华,创作灵感源于柏拉图作品。整部作品结构相对紧凑,充斥着神秘气息,引人入胜。 1、鲍萨尼亚斯的演说,缓慢的快板,赋格。说明爱与被爱的两重性。 2、阿里斯托芬,小快板。阿里斯托芬是就寝前讲故事的人,他引出爱情的神秘童话。 3、厄里什马克,急板。医生谈到身体和谐的科学典范。 4、阿伽通,柔板,简单的三部歌曲。这是最动人的演说,其颂词包括爱情的力量、魅力和作用等各个方面。 5、苏格拉底——亚尔西巴德,持续的快板。
59291
克莱斯勒《演奏自己的作品》
克莱斯勒《演奏自己的作品》
这张专辑是小提琴大师克莱斯勒在1910-1929年间演奏自己创作的19首作品。 克莱斯勒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小提琴演奏家、作曲家之一。克莱斯勒革新了小提琴的演奏技法,第一个使用持续不断的揉指,有力丰富了小提琴的表现力。他的远弓与颤指都别具一格,运弓不大而琴音饱满,经常运用表情滑指,在极快的乐句中,温暖的颤指了从不消失,他的音乐甘美丰润,富于变化,沁人心脾,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克莱斯勒”风格。 克莱斯勒一生写了150多首小提琴曲,但是当时他把许多曲子都说成是历史上某某著名作曲家的作品,这些作品受到人们的喜爱,广为流传。后来,他公开宣布这些乐曲都是他本人的作品,从而引起了音乐评论界的不满,可是克莱斯勒说:“人们喜爱这些乐曲,是因为它们的内在价值,难道因为写了上我的名字,它们就变得没有价值了吗?” 这张专辑的录音年代虽然较早,但采用24位、96KHz高清晰规格重新转制,去除杂音,提升音效,录音质量已有极大的提高,但部分作品早期录音技术的缺陷仍然存在,音乐中有经微的沙沙声,但这是历史的遗音、时光的再现,正可引发听者的思古幽情。想想,如果不能聆听克莱斯勒亲自演奏自己的作品,我们对这位伟大的小提琴演奏家、作曲家的认识就只能永远停留在音乐辞典的介绍上。
2.6万19
评论(0条)
快来抢沙发吧!
打开蜻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