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莱里: Corelli: Violin Sonata In D Minor, Op. 5

00:00
09:26
听完整版
主播信息
96涛声依旧

96涛声依旧

人人都是蜻蜓主播,欢迎关注96涛声依旧
关注
古典音乐--莫扎特《交响曲全集》
17
莫扎特交响曲48首
古典音乐--其他乐器协奏曲
33.7万
羽管键琴、管风琴、铜管乐器、木管乐器
古典音乐--莫扎特《夜曲/小夜曲/安魂》
2364
6首夜曲、13首小夜曲、D小调安魂曲
APP内查看主播
大家都在听
巴伦博伊姆《贝多芬钢琴协奏曲全集》
巴伦博伊姆《贝多芬钢琴协奏曲全集》
这套合辑是巴伦博伊姆自弹自指,与柏林国家歌剧院管弦乐团合作,演奏贝多芬的五部钢琴协奏曲。巴伦博伊姆与乐团配合默契、丝丝入扣,在钢琴与乐团之间的对话中,不时碰擦出耀眼的音乐火花。他的演绎大气磅礴,如史诗一般恢宏,一派纯正的德国古典音乐风格。巴伦博伊姆曾说:“贝多芬的音乐是为全人类而作。”他在演奏中也秉持这一理念,使贝多芬的音乐具有更强的感染力,为更多的人所喜爱。 写《第一钢琴协奏曲》的青年时代,贝多芬也是一位“少年维特”。他写得朝气蓬勃、诗意盎然。尤其是第二乐章:最缓板,浪漫得像一首抒情诗。在演奏这些优美宁静的乐句时,巴伦博伊姆对触键十分讲究,尽力使琴声更加洁净朴素、晶莹透明,让人联想到恋人在皓月朗照、波光粼粼的湖边携手徜徉的动人情景;肯普夫曾说过:“世间所有钢琴协奏曲中,要数贝多芬《第四钢琴协奏曲》最美。”巴伦博伊姆在弹这部杰作时,以十分真挚的情感,进行异常精致的艺术处理,着力强调其中不少乐句的歌唱性和抒情性,听来简直是如沐春风、如闻天籁,强烈地抚慰、净化人的心灵;至于宏伟的《第五钢琴协奏曲》,巴伦博伊姆的演绎自然是金戈铁马、是巨澜狂涛、是风雷激荡、是灿烂辉煌到了极致的金秋田野,而其中对速度、节奏的把握又恰到好处,没有让音乐变成“脱缰的野马”,张弛有度之中,彰显出历史的沧桑和哲理的厚重。巴伦博伊姆一边演奏钢琴,一边用自己的表情、眼神和其他肢体语言,细致入微地,有时疾如闪电般地,启发、暗示和严密掌控着乐团,把贝多芬的这些经典作品演绎得至臻完美。
1.5万15
勃拉姆斯《小提琴协奏曲、双重协奏曲》
勃拉姆斯《小提琴协奏曲、双重协奏曲》
这张专辑包含勃拉姆斯的两部协奏曲:1、由沙汉姆与阿巴多率领的柏林爱乐乐团合作演奏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2、由沙汉姆、王健与阿巴多率领的柏林爱乐乐团合作演奏的《A小调小提琴与大提琴双重协奏曲》。 《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的这个版本,必须要对阿巴多的指挥表达敬意,因为他棒下流淌出的音乐,能让听者得以顺利进入勃拉姆斯的精神世界,聆听其内心的声音。阿巴多金色左手掠过时光的水流,助沙汉姆把感情融于一丝一弦之中,让人感慨小提琴的无限诱惑,其缠绵而不沉溺的演绎,可以看到了辗转于音乐深处勃拉姆斯的萧瑟柔情。此时是最美时刻! 在《A小调小提琴与大提琴双重协奏曲》中,沙汉姆的小提琴不需要承担象《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里那么巨大的“负荷量”,所以表现还是中规中矩的,而王健的大提琴却要出彩得多,音乐感、表现力都比小提琴出色。一如之前的海顿协奏曲以及室内乐录音中那令人十分赞赏的风格,潇洒大气之中蕴含着丰富而自然的表情变化。这种特质在如今的演奏家中已不多见,听着王健的琴声,让人不由自主地联想到梅纽因演奏勃拉姆斯三首小提琴奏鸣曲的录音:每一个音符都饱含深情,却又表达得真切挚诚而绝不过火,着实让人感动。 或许应该把更多的掌声给予阿巴多。阿巴多不幸患上胃癌,令广大喜爱其指挥艺术的乐迷感到忧心。而令人不可思议的是,阿巴多在患病后录制的这张专辑中,非但没有无精打采的情绪,相反竟有他步入中年以后少见的火气与压迫感。那种燃烧的激情、强大的张力,自由速度的运用(特别是在悠长的乐句中),令人想到的是盛年时期的福尔特文格勒。
1.6万6
李赫特《俄罗斯历史录音档案》(协奏曲辑)
李赫特《俄罗斯历史录音档案》(协奏曲辑)
这套专辑收录了俄罗斯钢琴巨匠斯维亚托斯拉夫·李赫特1952-1983年间在俄罗斯留下的珍贵历史录音。专辑收录李赫特演奏的钢琴协奏曲, 除了标准的音乐会曲目之外,还有一些新鲜的曲目,如弗朗克、布里顿、伯格和亨德米斯的作品。 著名指挥家如Evgeny Svetlanov、Kyril Kondrashin和最近去世的Rudolf Barshai(他最喜欢的指挥家)。 李赫特是20世纪最伟大的钢琴家之一,也是那个时代最独立、最神秘、最难以捉摸的艺术家之一。。他是个严厉的自我批评者,很少对自己的录音结果感到满意。他的批评常常包括指挥、制作人和音响工程师。 这些唱片通过他心爱的海顿、莫扎特、贝多芬(尽管他只录制了他的第一、三协奏曲以及三重奏协奏曲)和勃拉姆斯,捕捉了他从巴赫到布里顿的各种协奏曲。许多录音都是在商业发行之前录制的。这里的德沃夏克来自1966年,由Kondrashin指挥。著名的百代唱片公司与克雷伯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李赫特声称,他和克雷伯都不是在最佳状态。以作曲家指挥的布里顿协奏曲为例,这里的录音比著名的迪卡LP早3年。李赫特对此很不高兴,因为布里顿显然病了,而且是“他自己的影子”。勃拉姆斯2号和舒曼都来自指挥家的私人录音,乔治·乔治斯库在两首协奏曲中都担任指挥。李赫特自我批评的一个很好的例子可以在他对他后来的RCA芝加哥交响乐团/林斯多夫唱片的评论中找到。它赢得了格莱美奖。这组作品还包括李赫特喜爱的一些不太知名的作品——弗朗克的《精灵》和德沃夏克钢琴协奏曲。从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李赫特共演奏了25多次德沃夏克钢琴协奏曲。他比任何一位钢琴家都更努力地把这首曲子恢复到演奏曲目中去。
610766
评论(0条)
快来抢沙发吧!
打开蜻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