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剧名家名唱《朝阳沟》

00:00
40:53
听完整版
主播信息
梨园香满溢

梨园香满溢

人人都是蜻蜓主播,欢迎关注梨园香满溢
关注
梨园戏语
106.2万
声声丝弦,浸染身畔月色,步步莲花,复生古典情怀,千古绝响,音效非凡,国乐大师倾倾演绎。中华艺术瑰宝,经典戏曲,不朽传奇,再次升华,触动记忆,重温久违熟悉的旋律,触摸一个时代留下的印记。
黄梅戏·未了情(全本)
9.0万
青年教师陆云,不幸身患绝症;人处绝境虽认命,难割难舍未了情:兄妹情,姐妹情,师生情,恋人情,情未了,未了情,真情了时泣鬼神
黄梅戏·桃李无言(全本)
30.1万
该剧以梁桃花兄家借银、接受金钱镖赠银、蒙冤入狱、冤案昭雪、夫妻团聚等构成情节发展主线,又穿插演绎了大盗金钱镖买官、金盆县令贪赃枉法等事迹为故事主线发展的副线。
APP内查看主播
大家都在听
河南坠子 小刘公
河南坠子 小刘公
河南坠子源于河南,由流行在河南和皖北的曲艺道情、莺歌柳、三弦书等结合形成的传统曲艺形式。约有一百多年历史。流行于河南、山东、安徽、天津、北京等地。因主要伴奏乐器为“坠子弦”(今称坠胡),且用河南语音演唱,故称之为河南坠子。演唱者一人,左手打檀木或枣木简板,边打边唱。也有两人对唱的,一人打简板,一人打单钹或书鼓。还有少 数是自拉自唱的。唱词基本为七字句。伴奏者拉坠琴,有的并踩打脚梆子。初期大 多演唱短篇,也有部分演员演唱长篇。现代题材曲目都是短篇。 河南坠子是一种比较独特的曲艺形式,俗称“河南坠子书”、“简板书”或“响板书”,因使用河南坠子弦(又名坠琴)伴奏而得名。它流行于河南等中原地区和华北的部分省市。 河南坠子的前身是流行于河南的道情和"莺歌柳"两种曲艺形式。从清代末叶开始,两个曲种的艺人逐渐合流,在音乐唱腔等方面互相吸收融合,特别是莺歌柳的伴奏乐器小鼓三弦被改制成坠胡以后,改弹拨乐器为弓弦乐器,伴奏旋律起了根本性的变化,促成唱腔音乐的重大变革,"溜腔"(俗稀"哼弦子",起腔之前使用)的使用就是曲型成熟的表现。新的唱腔和音乐结构的出现,是河南坠子形成的标志,其时约在1900年左右。 说唱表演的方式早期为“单口”,演唱者一人,左手打檀木或枣木简板,边打边唱;后来发展出“对口”,两人对唱,一人打简板,一人打单钹或书鼓;还有三个人搭档演出的“群口”;也有少数是自拉自唱的;几种方式各有适宜的节目。 唱腔音乐是河南坠子唱腔的主导部分,由多种曲调(板腔)构成。包括引子、起腔、平腔、送腔、尾腔等部分,根据唱词的不同句式使用三字崩、五字嵌、七字韵、巧十字塞韵、滚口白等唱法,形成节奏和旋律上的明显变化,以表现不同的感情。河南坠子的曲调虽多,但它以一个主体性基本唱腔曲调为基调,根据唱段的起、承、转、合的不同规律和故事情节的不同需要,加以重复、发展和变化。同时,对传统唱腔中属于插入性或附属性的唱腔曲调,如引子、牌子、三字蹦、五字嵌、大小寒韵等,进行融会贯通式的取舍处理,把有特性的乐句和片断有机地结合在唱腔音乐中,使整个唱腔音乐丰富多彩,和谐统一。 河南坠子在传统唱腔中起腔唱法很多。有的起腔,开头采用紧缩节奏的手法,然后突然来一个懈板(突慢)伴之以大甩腔。也有前边几个字用白,然后起腔。
586024
评论(0条)
快来抢沙发吧!
打开蜻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