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Beethoven Piano Sonata No.4 - 2. Largo

00:00
07:05
听完整版
主播信息
Love_small_cat

Love_small_cat

小喵陪你听古典 聆听美妙旋律、感受艺术真谛
关注
钢琴四手联弹作品
11
这张专辑是钢琴二重奏Duo Miho & Masumi Hio,演奏的四手联弹作品,包括斯特拉文斯基《春之祭》、欣德米特《奏鸣曲》、拉威尔《西班牙狂想曲》。 《春之祭》钢琴四手联弹曲,是根据美籍俄罗斯作曲家斯特拉文斯基创作的芭蕾舞剧《春之祭》改编的,结构也一样,分成两个部分:一、大地的崇拜(引子、春天的征兆、劫持的游戏、春天的轮舞、对抗部落的游戏、圣者登场、大地的崇拜、大地之舞);二、献祭(引子、少年神秘的环舞、赞美被选中者、召唤祖先、祖先的仪式、献祭的舞蹈)。 拉威尔《西班牙狂想曲》作于1907年,是他用油画手法展现的一部杰作。许多听众认为这部作品是无与伦比的,它以如画般的手法描绘出浓郁的西班牙气氛和西班牙的精神。西班牙作曲大师法雅对这部作品的评价最为中肯:“这首狂想曲让人吃惊的是通过运用我们西班牙‘流行'音乐的调式和装饰音型,它所表现出来的纯粹的西班牙特性丝毫没有被作曲家的自身风格所改变。”第一乐章《夜的前奏曲》、第二乐章《马拉加舞曲》、第三乐章《哈巴涅拉舞曲》、第四乐章《市集》。
旺德《贝多芬·第一、六交响曲》
98
这张专辑是旺德指挥北德广播交响乐团,演奏贝多芬《第一、六交响曲》。汪德的指挥架构在流动性的音乐行进上,在稳健中散发处处精妙,音乐不会流于死板或沉闷。旺德忠于贝多芬原谱的指挥特性,这个录音也成为见证他毕生七十年指挥艺术的终极代表作。除了汪德本人的指挥艺术,北德广播交响乐团、录音师在平衡上的拿捏、音色表现的细腻等,都让此录音成为爱乐者不可或缺的经典名盘。 《C大调第一交响曲》作品21,作于1794至1796年。此曲整体风格沿袭了前辈莫扎特、海顿的很多音乐元素,幽默通俗又带有舞蹈性。某些部分的旋律激昂,某些部分充满了欢乐的喜剧性,轻松诙谐,展现了舞蹈性的主题。此曲的和声手法、浓重的管弦乐笔法,呈示部结尾处的定音鼓,第三乐章中行进级攀登的曲调、疾快的速度、突然的转调,恶作剧式的休止符,这一切都处处隐伏着未来贝多芬的所有因素。 《F大调第六交响曲“田园”》作品68,完成于1808年。此曲是贝多芬少数的各乐章均有标题的作品之一,也是他九首交响乐作品中标题性最为明确的一部。此时的贝多芬双耳已经完全失聪,这部作品正表现了他在这种情况下对大自然的依恋之情,是一部体现回忆的作品。这部作品1808年在维也纳首演,由贝多芬亲自指挥,在首演节目单上,他写到:“乡村生活的回忆,写情多于写景”。整部作品细腻动人、朴实无华、宁静而安逸,与贝多芬的《c小调第五交响曲》同为世界上最受欢迎的交响曲之一。
科普兰《阿帕拉契之春、马术赛会、鼓号曲》
13
这张专辑是路易斯·雷恩指挥亚特兰大交响乐团,演奏科普兰《阿帕拉契之春》、《马术赛会》、《平凡人鼓号曲》。科普兰的管弦乐曲,向来以科普兰本人和伯恩斯坦的指挥最为著名,路易斯·雷恩在这张专辑中大显身手,将成立于1945年的美国名团亚特兰大交响乐团,修整出一种粗犷中带有细致、雄伟中潜藏着温柔的管弦乐音响。与前辈相比较,颇有青出于蓝之势,更让这个版本赢得《企鹅唱片指南》三星评价,并名列《TAS》发烧榜。 香港《CD圣经》推荐:这碟甫出之时,每个发烧友都几乎买一张,好简单,佢地只系听《fanfare For the Common Man》已觉值回票价,这里3:14秒音乐里头trumpet,bass drum,tam-tam响个不停,其低音之猛劲动态之厉害系破晒世界记录,其实此CD的《Rodeo》、《Appalachian Spring》亦系示范级录音,乐队比例平衡到极,乐器音色亦靓,用此两首乐曲作示范,亦比较classy。 刘汉盛:如果说《牧区竞技》,恐怕还有人不知道它是哪张CD,若是说《fanfare For the Common Man》,则必然无人不晓。那铜管与鼓声,保证让人害怕喇叭会烧掉,而TAS选的却是《牧区竞技》,以管弦乐丰富变化而言,《牧区竞技》当然是占上风,而且层次也丰富多了。
APP内查看主播
大家都在听
布伦德尔《舒伯特·钢琴作品》
布伦德尔《舒伯特·钢琴作品》
这套合辑收录了钢琴家布伦德尔演奏的舒伯特钢琴作品,这是他在1987-1988年间的数码录音版本。布伦德尔演绎的舒伯特作品,总体来说是他的最高成就。如果只听他弹一个作曲家的话,就应该听他的舒伯特。他专注于舒伯特1822年以后的作品(1822之前的只录过D.537,D.575和D.664,并且也分别只有一个录音),绝大多数的录音都是极佳之演绎。 布伦德尔曾说:“舒伯特的奏鸣曲很像马勒的交响曲,没有一种安全感。贝多芬这位古典风格的大师总是告诉听者音乐的走向,而且总是充分证明为什么朝那里走,他从头到尾交待的清清楚楚。舒伯特作曲可不是这样,马勒也不是这样。他们是在漫游。我听他们的作品时有一种小孩子在森林里迷路、听任无法控制的种种力量摆布的感觉,犹如我们今天生活在其中的世界,周围全是些不容易解决或者根本无法解决的问题,要多悲观有多悲观。这些乐曲中提出的质问和凄凉的转调似乎同这个时代密切相关。舒伯特不仅是人们心目中飘游的浪漫派抒情诗人,也是一位独具一格的结构天才,和贝多芬一样。” 作曲家舒伯特因为他无可怀疑的音乐道德被布伦德尔全力拥护。尤其是两组被称为《即兴曲》的作品似乎在布伦德尔很年轻时便与奏鸣曲一样掳获他的心,本就是完美的作品,也无疑它们的音乐价值可以永存。这些作品实际上已示范了舒伯特的所有技巧及不同情感的表达,布伦德尔的触键可以毫无阻碍地从轻柔转变成傲慢与戏剧性,他可以在中低强弱的范围将钢琴演奏出木管或弦乐的效果,还有他发展出对器乐舞曲与歌很好的脉动感,这都注定他能够将表面上世俗的轻盈底下隐含的骚乱述说出来。布伦德尔曾为一些当代著名艺术歌曲演唱家伴奏,这意味着他了解舒伯特《冬之旅》与人际孤绝的寒凉之间的紧密连结,以及即使在《即兴曲》D.899与D.935一些开头的温柔旋律对话都能在他手下冻结。
30253
米凯兰杰利《斯卡拉蒂、贝多芬、克莱门蒂》
米凯兰杰利《斯卡拉蒂、贝多芬、克莱门蒂》
这张专辑是米凯兰杰利演奏斯卡拉蒂、贝多芬、克莱门蒂、肖邦的几部钢琴奏鸣曲。 贝多芬《e小调第三十二钢琴奏鸣曲》作品111,作于1819-1822年间,呈献给鲁道夫大公。贝多芬将这首奏鸣曲缩短成两个乐章,第一乐章是奏鸣曲形式中加进了对位手法,第二乐章则用了变奏曲,可以说完全是后期的创作风格。而且这两个乐章形成尖锐的对比,第一乐章是拥有如暴风骤雨般的激烈与紧缩起来的紧张感,而第二乐章则是将精神解放并高扬于无穷无尽的世界中。关于这两个明显的对比,历来有各式各样的解释。贝多芬周围的人不停地提出对于第三乐章的询问,据说贝多芬对于辛德勒所提出的询问,只回答一句“因为时间不够”。这句话很可能是贝多芬在故意开玩笑,其实如果我们在这一乐曲的变奏曲乐章的最后,恍恍惚惚地看到精神飘渺浮升于遥远的天空时,我们就不得不深切地感到这首奏鸣曲已经没有任何值得加上去的东西了。 肖邦《降b小调第二钢琴奏鸣曲》作品35,作于1837年。当时肖邦在马尧卡岛疗养失败,住在George Sand(乔治·桑)的故乡。舒曼称之为“神秘莫测的,好像脸带嘲弄的笑容的狮身人面像”。这自然不是像海顿或莫扎特奏鸣曲那样“从前好世道”的音乐,这是肖邦独具一格、真正革新的作品。
6112
布伦德尔《贝多芬·钢琴协奏曲全集》
布伦德尔《贝多芬·钢琴协奏曲全集》
这套3CD合辑是钢琴家布伦德尔与拉特尔指挥的维也纳爱乐乐团合作,演奏贝多芬的五部《钢琴协奏曲》。这是布伦德尔录制的第四套贝多芬《钢琴协奏曲全集》,与以前的三套录音有着同样的品质、感性、理智的严密性以及在大钢琴上铸就的辉煌,这也使得早期的唱片愈发妙趣横生。 一直以来,布伦德尔弹奏的所有五个慢乐章都极为优异,如同圣餐桌上的神父,吸引着管弦乐队中不同的乐器组环绕在自己的身旁,这次录音甚至比之前更好了。在两部早期的协奏曲中,维也纳爱乐乐团的演奏甜美而魅惑;在宏大的后期作品中,指挥西蒙·拉特尔彰显出了自身的能量。布伦德尔在早期协奏曲中的演奏,使人回想起他那些早期奏鸣曲以及早、晚期钢琴小品的优秀唱片,但布伦德尔是一位非常私密的人,对传统习俗以及作为“公共”作品拘泥于形式的协奏曲缺乏容忍性。 在《第三钢琴协奏曲》中,人们进入了一个不同的世界。这是一场精彩绝伦的演出,主音c小调暗示着充满黑暗和恐吓的聆听体验,低音乐器在前部奏出、作为打击乐器的鼓则准备就绪可随时投入使用。尤其是慢乐章之后的终曲部分,是不祥的预兆(只有一根发出光泽的单簧管在独奏),全景色调然却有如此宁静,这样的演绎还很少听到。《c小调钢琴协奏曲》以英雄为模型;而降E大调的《第五钢琴协奏曲“皇帝”》第一乐章的速度比先前的要慢,但效果并不理想。也许现在的诠释者们,和他们那些具有贝多芬式英雄特质的前辈们相比,要少了些许快乐。回到《第四钢琴协奏曲》的私密世界里,独奏家、管弦乐团以及指挥,状态都非常好。布伦德尔那熠熠生辉钢琴独奏部分的背后,是真实的热情和敏感性作为支撑。从各个方面来说,这套合辑都堪称一流。
1.5万15
吉泽金《德彪西·钢琴作品全集》
吉泽金《德彪西·钢琴作品全集》
这套合辑收录了钢琴家吉泽金演奏的德彪西钢琴作品。德彪西音乐的优美是使这套合辑如此动听最主要的因素,吉泽金那天才般的表达技巧和对作品那极为透彻明白的理解,是这套合辑自发行至今都广受好评的重要原因。 《企鹅唱片指南》评为保留三星,评论这样写道:“吉泽金演奏的德彪西作品享受了传奇式的地位……一些评论家仍然认为他战前演奏的德彪西作品更为出色。吉泽金的技艺已经为人熟知,无须宣传。正如布赖斯·莫里森在附录中所写,‘吉泽金的演奏极为敏感而个性化,功底扎实、技巧高超、毫无做作或怪癖,单从这一点看就应当受到承认。’这是一套值得所有钢琴家钻研的唱片。”这个评论语气冰冷,说得仿佛吉泽金的演奏广受好评的原因不是因为他真正的实力,而只是几个评论家捧出来的名气。其所谓“值得钻研”的唱片也许真的只是代表此唱片质量高超,但听起来总觉得很不舒服。保留三星,当然是被立体声录音给宠坏的三个作者的单声道偏见导致的(该书的前言有这样一句话:“如果三颗星全用括号起来,通常表示该片的录音质量基本合格,例如某场有艺术价值的单声道录音,即使经过数字录音的处理,尚有较大改善音质的余地。”),一张CD的音质固然重要,但是演奏者的水平应该被予以更高的关注。 这套录音的演奏水平之高,完全可以弥补在单声道限制下的一点点录音瑕疵,而毫不影响对德彪西作品的理解,也毫不妨碍对吉泽金那精湛技艺的赞叹。因此,对《企鹅唱片指南》的评鉴,还是要持一点批判的态度为好。 可以考虑把这套录音与奇科利尼的演奏作比较,那是高下自现的。无论是对速度、节奏的让人叹服的精确把握,对色彩敏感的调节,对音响温厚大度的从容控制,还是对作品深刻内涵的准确把握和准确挖掘,吉泽金的演奏都全面盖过奇科利尼的糟糕演奏,后者的演奏简直让人皱眉,让人愤怒。这套合辑实为爱好德彪西的乐友收藏之首选。
184074
20世纪伟大钢琴家《埃米尔·吉列尔斯》
20世纪伟大钢琴家《埃米尔·吉列尔斯》
这张专辑收录了埃米尔·吉列尔斯的演奏录音,包括莫扎特、贝多芬、巴赫、韦伯、德彪西、拉威尔等的钢琴作品。 这一套选辑是吉列尔斯兼具力度与内涵诠释方法的最佳见证。由布索尼改编的巴赫《D大调前奏曲与赋格》是吉列尔斯在1960年代晚期独奏会中经常选用的开场曲,本辑是1968年1月18日在列宁格勒的音乐会实况录音。从这儿可以听到吉列尔斯非常强调音色与力度,而乐曲一开始的八度音,几乎可说是再也听不到比它更宏伟、更具气魄的演奏了。不过,吉列尔斯在诠释韦伯《大奏鸣曲》(同一场独奏会的曲目)的方法就和前一首不同。他在这首乐曲展现的是细腻与内省,以浪漫的最弱音展开整首乐曲。顺带一提,从这套录音也可以听到吉列尔斯如何掌握复杂的乐曲结构,以及如何清楚的表达乐曲每一个细节与内涵。 吉列尔斯(特别是晚年)的音乐包容性很高,《法兰克福公共报》在1985年10月的讣告就以“强且雅致”的标题来形容吉列尔斯。吉列尔斯惊人的技巧就像一头弹奏钢琴的猛狮,例如:1979年在纽约演奏的柴科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实况录音、1980年在柏林录下的贝多芬《英雄》主题变奏,或者是1984年在日本灌录的舒曼《交响练习曲》。不过,吉列尔斯晚年愈来愈少以这种方法来诠释作品,而是偏重在音色的平稳度与抒情的灵性,1968年与塞尔、克里夫兰管弦乐团合作的贝多芬五首钢琴协奏曲就是很好的例子;1970年代录制的格里格《抒情小品》、普罗科菲耶夫《第八钢琴奏鸣曲》、莫扎特《第二十七钢琴协奏曲》(伯姆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都是这种诠释方法的代表录音。 吉列尔斯经常强调的“自然”并不是光指音乐的自发性而已。在固定的节奏之外,谨慎的思考可以为乐曲增添不同的效果,就像本套专辑的贝多芬《第四钢琴协奏曲》。他把崇高威严的气势带进这首协奏曲。吉列尔斯录过三次贝多芬钢琴协奏曲,而在1969与1979年,吉列尔斯分别以两个晚上弹奏这五首协奏曲,指挥都是沙瓦利许。尽管如此,吉利尔斯在当时流行录制“全集”的风气下却表示不同的意见,“品质”他说:“比数量更重要。”因此吉列尔斯1970年代才录完贝多芬五首钢琴协奏曲,而他并没有录完奏鸣曲全集。
4517
李帕蒂《钢琴大师》
李帕蒂《钢琴大师》
迪努·李帕蒂是最神秘的钢琴家之一,尽管自他英年早逝已经超过半个世纪,但大部分的钢琴文献不比印在他那些经常再版、值得称颂的唱片上能知道得更多。在经典的大部头《伟大的钢琴家》中他只是被附带一提。哈罗德.G.勋伯格仅仅评论道:“1950年33岁的他的离去,世人失去了一个将会成为世纪主要人物之一的钢琴家。”这样的评论忽略了一个事实,那就是在他去世前,李帕蒂已经被高度评价为最伟大的钢琴家和音乐家之一而令音乐会舞台增辉。 他的独奏曲目编排也同样的大胆且丰富多彩。他在一场独奏会中演奏了巴赫的四首前奏曲和赋格,贝多芬的华尔斯坦奏鸣曲,舒曼的交响练习曲以及拉威尔的Tombeau de Couperin。1947年的一场肖邦独奏会更是一次对作曲家作品的大概括:6首前奏曲、3首练习曲、奏鸣曲op.58、叙事曲op.52、马祖卡op.50 No.3、谐谑曲op.20、夜曲op.27第二、圆舞曲op.34第一和波罗乃兹op.22。在其他时候,他的独奏会集中在一个大规模作品里,譬如华尔斯坦、肖邦B小调奏鸣曲或者交响练习曲,剩下的曲目则是由一些小型作品组成的历史系列,从巴赫经由肖邦、勃拉姆斯、李斯特,直到现代作曲家像德彪西、拉威尔、德·法雅以及埃奈斯库。 他演奏中惊人的清澈和对音乐性探索的诠释,使李帕蒂赢得了那个时代的音乐名人的认可与赞美。钢琴家中诸如巴克豪斯、科尔托,菲舍尔,哈丝姬尔,肯普夫和施纳贝尔都是他的朋友和支持者,同样还有乐坛其它领域的音乐家——安塞美、布朗热、贵诺(Cuenod)、杜卡斯、埃奈斯库、霍格、马克维奇(Markevich)、梅纽因、普朗克、托斯卡尼尼等等……注意到李帕蒂“杰出天赋”的科尔托,称呼他为“钢琴家领域中真正的新发现。”在他去世时写道“没有什么能教给你,事实上只有一样,那就是向你学习。”当弗朗克·马丁第一次听到李帕蒂演奏,他“感到有什么不平常的事情正在发生,我从来没有听到钢琴像这样被弹奏。”普朗克把他描述为一个“神圣之灵的艺术家”霍格则说他“首先是一个音乐家,其次,才是一个钢琴家。”卡拉杨描述他的演奏如同“不再是钢琴的声音,而是最纯粹的音乐。”
4.0万88
马蒂农《拉威尔·管弦乐作品》
马蒂农《拉威尔·管弦乐作品》
这张专辑是法国指挥家马蒂农与芝加哥交响乐团合作,演奏拉威尔的五部管弦乐名作。马蒂农作为一名指挥家,他的特色是很显著的,在20世纪的指挥史上,他是继蒙特和明希之后,又一位具有鲜明风格和个性的法国指挥大师,如果要是从这样的角度来看待他的话,那么他的地位就有着非常典型的特殊性了,一般来说,法国的艺术家总是带有着一种细腻而冲动的情感和追求色彩变化的特点,这实际上是与法国这个国家的文化传统以及各方面的特色相联系的,在这一点上,对于法国指挥界代表人物之一的马蒂农来说也是不例外,马蒂农在指挥演奏时,十分强调和追求乐队织体层次的变化,用以达到一种具有高度透明性的色彩变化,此外,他对于乐曲的句法结构也掌握得十分细腻,常常能够非常清晰地理顺各个声部之间的关系及音响和音色的平衡感。他还有着异常灵巧和敏锐的节奏感。在这方面,他的控制能力是非常出色的,而以上的这一切,恐怕都与他是一位优秀的作曲家有着一定的关系,正因为他十分精通作曲法,因此他总是能够从一个音乐创作者的角度来看待、分析和解释一部作品。此外,有的评论家还认为马蒂农是一位训练乐队的优秀专家,称他在这方面有着“出色的本领”,认为他能够凭借自己的方法将乐队锻炼出深厚的功力,并使其合奏效果井然有序,充满着丰富的变化和强烈的艺术性。
39314
克莱默《贝多芬、舒曼、勃拉姆斯·奏鸣曲》
克莱默《贝多芬、舒曼、勃拉姆斯·奏鸣曲》
这套专辑收录了小提琴大师吉顿·克莱默演奏的小提琴奏鸣曲录音,包括:1、与钢琴家阿格丽奇合作的贝多芬《小提琴奏鸣曲全集》、舒曼《第一、二小提琴奏鸣曲》、普罗科菲耶夫《第一、二小提琴奏鸣曲》、《为小提琴和钢琴而作的五条旋律》、巴托克和杨纳切克《小提琴奏鸣曲》、梅西安《主题与变奏》;2、与钢琴家瓦列里·阿法纳西耶夫合作的勃拉姆斯《小提琴奏鸣曲全集》、布索尼《第二小提琴奏鸣曲》;3、与钢琴家奥列格·迈森伯格合作的理查·施特劳斯《小提琴奏鸣曲》。 克莱默与阿格丽奇于1984年开始了贝多芬《钢琴与小提琴奏鸣曲全集》的录制。由于种种原因,全集经过了十年时间才最终完成。经过十年的磨砺,他们之间的配合已经炉火纯青。小提琴的声音比较靠前,使得克莱默细腻多变的音色有清晰的表现;钢琴的音场有一定的宽度和纵深感,与小提琴形成两个清晰的层次,交相辉映。 克莱默和阿格里奇都是个性极强的演奏家,但在合作中,克莱默充分发挥了他那极其细腻优美的音色变化,在乐段之间的对比上有较大的起伏,在一些旋律段落中又尽力突出音乐的抒情性。阿格里奇则对钢琴的分量的把握非常准确,她并没有更多地突出钢琴,而把大部分表现空间留给了小提琴,但是在结构性和弦支撑上则给旋律以坚实的支持。这就使得作品整体的平衡感极佳,两人的合作在旋律流畅性和乐段交接点上的转换则真正显示出他们的默契。
3.2万90
20世纪伟大钢琴家《英格丽·海布勒》
20世纪伟大钢琴家《英格丽·海布勒》
这张专辑收录了英格丽·海布勒的演奏录音,包括巴赫、海顿、莫扎特、舒伯特、舒曼、肖邦的钢琴作品。 海布勒从来没有束缚自己去选择曲目,但是她会很明智的选择适合自己与值得去弹的作品。在这个范围里,巴赫父子、海顿、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舒曼与肖邦是不可或缺的作曲家。虽然曲目有限,海布勒依然在音乐厅与录音室里表现出自己对音乐的勤勉与热诚。过去四十年来,海布勒在飞利浦目录留下莫扎特全部钢琴奏鸣曲、协奏曲(包括四首所谓的“混合”、两首协奏回旋曲)与变奏曲、钢琴作品(如:幻想曲、回旋曲等)录音;还有与谢霖合作的小提琴奏鸣曲、与霍夫曼(Ludwig Hoffmann)合作的双钢琴或四手联弹录音。而在室内乐的领域里,海布勒还留有莫扎特钢琴与木管五重奏K.452及两首钢琴四重奏唱片。海布勒对舒伯特的特殊偏爱可从她录制的钢琴奏鸣曲全集、乐团之时、即兴曲(附带一提,海布勒早年在Vox与Fontana也有留下八首即兴曲与G大调钢琴奏鸣曲D.894录音)中看出。除此以外,海布勒也录了一些舒伯特的舞曲音乐选曲、《鳟鱼》钢琴五重奏与小提琴及钢琴二重奏D.574(还是与谢霖合作)。海布勒演奏的海顿曲目极广,她的海顿系列奏鸣曲录音已经成为以古钢琴演奏的典范。本套专辑收录的是两首乐曲是以三角钢琴演奏的“现代”版本,包括《f小调行板与变奏》与《D大调钢琴协奏曲》。无论是音质或音调,以古钢琴演奏同时期曲目的效果一定比现代钢琴来得可靠,而海布勒在这方面也展现出她对古典钢琴的喜好。在J.C.巴赫的协奏曲与奏鸣曲中,海布勒全部采用古钢琴录音,曲目多半以轻快的作品为主,海布勒的诠释则兼具严谨慎重与轻松。在我认为,这些录音还没有被广泛认同的原因在于海布勒演奏早期音乐时没有在曲中添入学院气息。本套专辑收录的巴赫《第六号法国组曲》是以现代钢琴录音。
790144
评论(0条)
快来抢沙发吧!
打开蜻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