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 Bach-Liszt Prelude & Fugue BWV543

00:00
08:25
听完整版
主播信息
Love_small_cat

Love_small_cat

小喵陪你听古典 聆听美妙旋律、感受艺术真谛
关注
波加尼《肖邦·夜曲全集》
172
这张专辑是钢琴家波加尼演奏肖邦的21首夜曲。波加尼纯熟的技巧,无懈可击的演绎,配合灵巧精密的录音技巧,最崭新的科技器材,将这部钢琴音乐经典以完美无暇的音效全面显现。 天才横溢的年轻钢琴演奏家盖勒盖依·波加尼(Gergely Boganyi)出生于匈牙利华锡治市的音乐世家,曾就读于布达佩斯的李斯特音乐学院、赫斯辛基的西贝柳斯音乐学院、印第安纳大学音乐系及柏林祈恩斯蒂音乐学院,师承多位著名音乐名师,特别是安妮·费舍尔(Annie Fischer)对他的悉心教导影响至深。波加尼曾多次获国际音乐奖项,包括1993年度布达佩斯莫扎特及肖邦钢琴比赛第一奖及1996年度布达佩斯李斯特钢琴比赛大奖。 虽然肖邦的夜曲已经是许多著名钢琴家都挑战过的曲目,但是波加尼的演出带着一种轻松、自在的流动感受,无论是晶莹剔透的高音键、沉稳的低音键、和谐的泛音、完整的结构等等,都让聆听者有耳目一新的新鲜感。加上老虎鱼采用Fazioli F308平台钢琴,由麦克风混音后,立体声两轨讯号直接转为DSD,直接转为SACD的玻璃母盘。这种“直刻SACD”以最短的讯号路径、最简单的制程,让原始的讯号能够完整的重现,成功的收录了这个伟大的钢琴演奏。 肖邦一生所创作的21首钢琴《夜曲》是其最重要的作品之一,反映了他不同时期的创作特点,其浪漫的旋律和独特的风格深受人们的喜爱。钢琴之王李斯特曾评价:肖邦在所有《夜曲》所赋予的出类拔萃的灵感与形式,是我们永远无法超越或与之并驾齐驱的。
最爱大提琴
285
这张大提琴作品精选辑收录了多位大提琴家的13首演奏录音。Julian Lloyd Webber、Natalie Clein、Mischa Maisk三位大师特别加盟了此专辑的制作。他们用琴声诠释了大提琴的忧郁。此专辑包含了布鲁赫的《希伯来祷歌》、圣-桑的《天鹅》、塔文娜的《护纱》和拉赫玛尼诺夫的《练声曲》等著名大提琴作品。
意大利四重奏《舒伯特·晚期弦乐四重奏》
450
这张专辑收录了意大利四重奏团演奏的舒伯特《晚期四首弦乐四重奏》。意大利四重奏团在技巧上、音色上都第一流的表现,把名噪一时的阿玛迪斯弦乐四重奏团的录音打得溃不成军。《企鹅唱片指南》评价三星带花,特别指出意大利四重奏团演奏的慢板简直太棒了。 《c小调第十二弦乐四重奏》D703,作于1820年,其实仅一个乐章,所以称作《四重奏片断》。这一个乐章为很快的快板,C小调,奏鸣曲式。以决定全曲性格震音的第一主题导入开始,第二主题为降A大调,下移大三度,与第一主题形成对照。第二主题移到降D大调,经高八度等反复4次,形成长大的发展性小结尾。发展部以降A大调开始,发展方法承续了呈示部小结尾的形态。再现部以复归于降B大调的第二主题始,再一次强调呈示部小结尾的发展,以第一主题形成尾声。 《a小调第十三弦乐四重奏》D804,标志着舒伯特进入了晚期四重奏创作阶段。这首作品在第二乐章引用了舒伯特的戏剧配乐《罗莎蒙德公主》的旋律,因此也称为《罗莎蒙德四重奏》。这部作品曲风典雅,情感细腻,在深邃而恬静的旋律中隐伏着忧郁和激动的情绪。那种稍纵即逝的美感令人着迷,成为舒伯特后期创作的杰作之一。 《d小调第十四弦乐四重奏》D810,创作于1824年,是舒伯特晚期弦乐四重奏中的杰作。由于其第二乐章采用了舒伯特创作于1817年的歌曲《死神与少女》的旋律,故这首四重奏也称为《死神与少女》。这首四重奏在内容上虽然与同名歌曲无对应联系,但其描绘的痛苦、恐惧、激情和抗争等音乐形象多少也反映了标题所表明的含义。作品以戏剧化的旋律和完美的创作技巧成为弦乐四重奏体裁中的名篇,并多次被电影和电视等其它艺术形式所引用。 《G大调第十五弦乐四重奏》D887,作于1826年。
APP内查看主播
大家都在听
切利比达凯《贝多芬、舒伯特·交响曲》
切利比达凯《贝多芬、舒伯特·交响曲》
这张专辑是切利比达凯指挥法国国家广播管弦乐团,演奏贝多芬《第七交响曲》、舒伯特《第八交响曲》、德沃夏克《斯拉夫舞曲第一号》等作品,并与女高音歌唱家柯莱特·赫尔佐格合作,演唱勋伯格的管弦乐伴奏艺术歌曲。这是1974年9月17日在巴黎香榭丽舍剧院的现场演出录音,是一个演录俱佳的版本。 贝多芬《A大调第七交响曲》作品92,完成于1812年6月。此曲虽然是无副标题的作品,但是人们通常喜欢把它称之为“舞蹈性的交响曲”、“舞蹈的颂赞”。在贝多芬所有没有副标题的交响曲当中,这部作品也是最受人欢迎的。它拥有贝多芬所写出的最著名的慢版乐章以及最著名的快板乐章,所以它的地位终究是九大交响曲中不可忽视的一部。 舒伯特《b小调第八交响曲“未完成”》D.759,作于1822年。此曲唯有第一、第二两乐章拥有完整的曲谱,第三乐章只有九小节改编为管弦乐曲,其它部分仍停留在钢琴曲谱的形态,第四乐章则连草稿都没有。但第一、第二两个乐章无论在形式上或感情处理上,都能搭配得天衣无缝,整个内容至此已表达得十分完整,再加任何诙谐曲乐章或终乐章,均有画蛇添足的感觉。所以,此曲在形式上虽然未完成,但实际上是完整无缺的,并因此而显得结构新颖,这恐怕是作者始料不及的。此曲不仅是舒伯特交响曲中最杰出的作品,也是浪漫音乐的一部绝世佳作。它抒发了作者内心世界的矛盾冲突,忧伤情绪充满了整个乐曲。透明清纯、优美丰富的旋律,不加装饰和声和音色,这种作曲手法非常新鲜,这是此曲成为世界上最受欢迎的交响曲之一的重要原因。
1.6万14
李赫特《俄罗斯历史录音档案》(协奏曲辑)
李赫特《俄罗斯历史录音档案》(协奏曲辑)
这套专辑收录了俄罗斯钢琴巨匠斯维亚托斯拉夫·李赫特1952-1983年间在俄罗斯留下的珍贵历史录音。专辑收录李赫特演奏的钢琴协奏曲, 除了标准的音乐会曲目之外,还有一些新鲜的曲目,如弗朗克、布里顿、伯格和亨德米斯的作品。 著名指挥家如Evgeny Svetlanov、Kyril Kondrashin和最近去世的Rudolf Barshai(他最喜欢的指挥家)。 李赫特是20世纪最伟大的钢琴家之一,也是那个时代最独立、最神秘、最难以捉摸的艺术家之一。。他是个严厉的自我批评者,很少对自己的录音结果感到满意。他的批评常常包括指挥、制作人和音响工程师。 这些唱片通过他心爱的海顿、莫扎特、贝多芬(尽管他只录制了他的第一、三协奏曲以及三重奏协奏曲)和勃拉姆斯,捕捉了他从巴赫到布里顿的各种协奏曲。许多录音都是在商业发行之前录制的。这里的德沃夏克来自1966年,由Kondrashin指挥。著名的百代唱片公司与克雷伯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李赫特声称,他和克雷伯都不是在最佳状态。以作曲家指挥的布里顿协奏曲为例,这里的录音比著名的迪卡LP早3年。李赫特对此很不高兴,因为布里顿显然病了,而且是“他自己的影子”。勃拉姆斯2号和舒曼都来自指挥家的私人录音,乔治·乔治斯库在两首协奏曲中都担任指挥。李赫特自我批评的一个很好的例子可以在他对他后来的RCA芝加哥交响乐团/林斯多夫唱片的评论中找到。它赢得了格莱美奖。这组作品还包括李赫特喜爱的一些不太知名的作品——弗朗克的《精灵》和德沃夏克钢琴协奏曲。从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李赫特共演奏了25多次德沃夏克钢琴协奏曲。他比任何一位钢琴家都更努力地把这首曲子恢复到演奏曲目中去。
605066
柯尔托《50周年纪念版》
柯尔托《50周年纪念版》
这套合辑收录了钢琴家柯尔托1919-1959年的主要录音,是为了纪念他离世50周年而发行的鸿篇巨制。 阿尔弗雷德·柯尔托(Alfred Cortot,1877-1962) 法国钢琴家、指挥家,法国钢琴学派的代表人物。法国钢琴学派最能体现古典音乐中的贵族精神:有技不炫,尊重与钻研传统艺术,追求每一个有个性有想法的音符,具有深厚文化修养,并且内在的情感力量也绝不含糊。 世上所有钢琴家都弹肖邦,问谁弹的最好?普通乐迷会说,鲁宾斯坦;资深乐迷则推荐:柯尔托,只有柯尔托。他弹的肖邦不是最完美,却是最迷人的。不可方物、不可捉摸,也不可模仿。 柯尔托的演奏,刚中带柔,又柔中带刚,触键时的声音晶莹剔透,闪闪发光,再加上他对于肖邦作品独有的想象力,从而使之成为柯尔托独有的风格。柯尔托对肖邦尤其情有独钟,他演奏的肖邦以自由节奏闻名于世,与鲁宾斯坦的肖邦作品是截然不同的风格,是以性格和智慧取胜,而不是以准确见长。 柯尔托的演奏追求高贵的气质、抒情性与迷人的音色的结合,他演奏的肖邦的作品,突出了其亮丽和细腻,强调了丰富的表情。曾编注许多钢琴作品,讲述钢琴技巧、表现颇多卓见。他的演奏把作品中优美的抒情和高贵的诗人气质表露无遗。正如柯尔托的弟子所说的那样:“他指间的错误正如上帝所犯的错误。” 钢琴家傅聪说:“最喜欢柯尔托,他弹肖邦,没有谁可以比他更好了,鲁宾斯坦很高贵,但鲁宾斯坦却不是诗人,不够诗意,柯尔托却是个大诗人。”
5135763
评论(0条)
快来抢沙发吧!
打开蜻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