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逃离】《去有花的地方》:追花养蜂,有苦有甜的逃离之旅

00:00
01:27:40
听完整版
主播信息
荒野文化播客

荒野文化播客

三位女主播x专业读书播客,欢迎收听
关注
荒野文化
8277
类 别 | 读书播客 风 格 | “主题月”式聊书 书 籍 | 知识类+文学类 领 域 | 自我成长 主 播 | 油辣子×薄荷酱×陈誉灵 音 频 | 小宇宙、荔枝、喜马、蜻蜓、网易云、苹果播客、懒人 小红书 & 公众号 | 荒野文化播客 微信(书友群) | justreading101
APP内查看主播
节目详情

和作者一起来一场说走就走的追花之旅吧……

1月【逃离】主题月第三弹——《去有花的地方》

陈慧——被称为“菜场女作家”,出生于1978年。

她开过日用品小杂货店,做过缝补的活,后面就在菜场摆起了地摊,从2006年开始持续到现在。

从2010年开始写作到现在一共出版了四本书:《渡你的人再久也会来》《世间的小儿女》《在菜场,在人间》《去有花的地方》。

关于本书

《去有花的地方》是她的最新出版的书,记录了她的一次短暂逃离,45岁决定走出菜场,她跟着养蜂人,从浙江出发,历时四个月,跨越3000多公里,来了一场说走就走的北上追花之旅。

时间轴:

00:50 关于作者——“菜场女作家”陈慧

02:50 你了解过养蜂人这个群体吗?

08:02 你有密集恐惧症吗?

10:20 陈慧跟着养蜂人的四次转场经历,辗转四地,历时四个月

12:40 我们看完之后印象深刻的转场经历

21:36 薄荷酱的两次“吃货”之旅,菜市场里的美食发现

27:10 看完书,我们对于养蜂的涨知识分享

32:15 让人生气的养蜂人老朱

38:11 养蜂行业的萎缩、艰难——天时地利人和以及“蜂和”

50:00 聊完养蜂的苦,来说说养蜂人的甜吧

58:00 油辣子和修伞老爷爷的温暖小故事

66:00 看完书之后,我们是怎么看待作者的逃离的?

77:00 精彩片段分享

84:10 本期推荐——电加热海盐热敷包

【本期人员】

内容策划:油辣子

主持人:油辣子

主播:陈誉灵  薄荷酱

音频对轨:陈誉灵

音频剪辑:油辣子

Shownotes撰写:油辣子

标题:陈誉灵

音频发布:薄荷酱

公众号撰写:油辣子

公众号排版&发布:薄荷酱

【我们在其他平台】

加入书友群:justreading101

公众号/小红书/微博:荒野文化播客

展开
大家都在听
社会能力小学问
社会能力小学问
社会能力小学问——帮助你寻找日常生活烦恼的答案! 为什么做这个系列课程? 现代社会将人的需求和行为方式简化为可用数字衡量的指标,即你拥有的物质财富。财富Fortune一词兼具“财富”和“幸福”之义,当幸福与财富被等同为一的时候,评判个人幸福的标准就变为收入,而评判社会的标准就变为GDP。 但真的是越有钱的人/社会,越幸福吗? 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人们的幸福指数,与拥有的财富数量并不成正比。只要不是在贫困饥荒线附近徘徊的人,决定他人生幸福的最大因素,就不是金钱。 而是关系“Relationship”。我们与自己的关系,我们与他人的关系,我们与社会的关系。 这些关系,越和谐、融洽,我们的幸福感就越强烈。 那又是什么,决定着我们的“关系”们,是否和谐、融洽呢? 正是社会情感技能Social Emotional Skills, 也被称为-社交商-Social Intelligence。他是建立在情商之上,但又比情商更丰富的一个概念。 情商,在90年代被丹尼尔·戈尔曼博士提出,就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发现。 它第一次揭示了情商在事业成功和人生幸福中的重要性,远远高于智商。 情商、社交商高的人,人际摩擦较少,家庭更加和谐,婆媳关系更好,亲子关系更为融洽,年轻人更为孝顺,老人更加快乐。 杨娜与刘佳老师,均为20余年的教育行业从业者,专攻社会情感技能教育数年。看看他们如何将社交商运用在生活点滴中,帮助我们在关系中,获得更多幸福感吧! 课程板块: 一、了解我自己(自我认知) 二、做自己的主人(自我管理) 三、幸福人生的关系密码(人际交往) 四、你所不知的社会密码(社会认知) 五、人生无悔(做负责任的决定) 如果您有任何的社会情感技能方面的问题,欢迎关注我们的公号魔法师SEL 进行提问,在wx公号搜索: MagicLionSEL 期待你的到来~
3.7万5
没有一种生活是可惜的/ 余华论人生与自我
没有一种生活是可惜的/ 余华论人生与自我
听余华讲述他和他的“文学白日梦” 主播推荐: 《活着》之后,余华再论人生与自我 回顾与思考三十余年创作历程 从文学到社会,从过去到未来 身处荒诞的世界 我们都该读读余华 走进他的“文学白日梦”! 余华写给每一个孤独的行路人,在孤独中照见自我,与丰盈的灵魂相遇;超越荒诞,抵达真实。 这位中国作家获得了应有的国际声誉。 ——美国《时代》周刊 余华可以说是现代中国的巴尔扎克。 ——法国《世界报》 内容简介: 如果说余华的小说是享誉世界的伟大作品,那么散文则更加体现了他的艺术思想,最接近现实生活中的余华。本书是余华的散文作品集。分为“一个记忆回来了” “文学•音乐•旅行” “活着,为了讲述”三大章节,包含对往事的追忆与深思,对文学和音乐的独到见解,旅行中的所见所闻所感,以及对整个社会和历史的反省。正如余华所说:“这就是我的写作,从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出发,经过政治、历史、经济、社会、体育、文化、情感、欲望、隐私等等,然后再回到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之中。” 作者简介: 余华,1960年4月出生,1983年开始写作。 主要作品有《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在细雨中呼喊》《兄弟》《第七天》。 作品被翻译成35种语言,在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等37个国家和地区出版。 曾获法国文学和艺术骑士勋章,法国国际信使外国小说奖,意大利朱塞佩•阿切尔比国际文学奖等荣誉。
1.9万31
评论(0条)
快来抢沙发吧!
打开蜻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