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6. Dvorak Symphonic Variations Op.78

00:00
19:47
听完整版
主播信息
Love_small_cat

Love_small_cat

小喵陪你听古典 聆听美妙旋律、感受艺术真谛
关注
彼得-简·贝尔德《斯卡拉蒂·奏鸣曲全集》
317
斯卡拉蒂一生中共作有550余首键盘奏鸣曲,这些奏鸣曲大多是单一乐章,二段式,前后两半部都要反复,篇幅短小,但都有丰富的内涵。这些奏鸣曲旨在拓展链盘乐器的表现能力,其水准可与巴赫晚期作品媲美。斯卡拉蒂在音乐史上的贡献在于对键盘乐技巧的革新,他引入许多新技巧,在西班牙创作的550首单乐章奏鸣曲既是练习曲又是预示着奏鸣曲形式的革命性作品。
谢霖、鲁宾斯坦《贝多芬·春天、克鲁采》
---
这张专辑是小提琴大师谢霖与钢琴巨匠鲁宾斯坦合作,演奏贝多芬3部《小提琴奏鸣曲》。专辑以20Bit的技术录制,演奏、录音水平一流,获得《日本唱片艺术》推荐。 专辑不仅记录了鲁宾斯坦与谢霖这两位20世纪演奏大师的一次经典合作,同时也见证了他们一段传奇般的深厚友谊。鲁宾斯坦高贵的浪漫气质,谢霖学者风范的优雅将贝多芬演绎得生机勃勃、青春焕发。由谢霖和鲁宾斯坦联袂献演的贝多芬《小提琴奏鸣曲》,是录音史上一段精彩的见证,两大巨匠的对话无比的浪漫、多情,将《春天》的明媚、温馨和灿烂,以及《克鲁采》的矫情表现得让人心醉神迷。两个旅居美洲的波兰人在音乐上的对话无比和谐默契,无论是《春天》,还是《克鲁采》,这个版本都是最值得收藏的录音之一。 贝多芬一生共写有10首小提琴奏鸣曲,在继承古典奏鸣曲的基础上开始赋予钢琴部分相当份量的主导地位,他在两件乐器融合和对抗上所作的创新和尝试将独奏乐器与钢琴的奏鸣曲推上一个新的高峰。贝多芬《小提琴奏鸣曲》的重要性,在于他将小提琴与钢琴这两项乐器展现出合作又竞争的和谐二重奏,将过去多只被看待为沙龙音乐的小提琴曲,提升为登堂入室的艺术杰作。
塔卡契四重奏《海顿“艾尔道迪”四重奏》
38
这张专辑收录了海顿的6部“艾尔道迪”弦乐四重奏(作品76),由塔卡契弦乐四重奏团演奏。 海顿的音乐风格热情、典雅,充满了欢乐、幸福、和平的气氛。他的音乐就象优美的田园诗一样。他总是用这种笔调来歌颂大自然,歌颂生活。在他的作品中,还经常可以感受到鲜明的奥地利民歌风格。海顿作品的另一个特点是具有巧妙的幽默感,乐曲中充满了愉快而别致的情趣。 在弦乐四重奏中,海顿采用“说话的原则”,即各声部彼此像交谈般地呼应,既有清晰的旋律,又有复调的美感。莫扎特说:“从海顿那里我才第一次学会了写作四重奏的真正方法。”在交响曲中,他“确立了以短小动机加以动力性展开的奏鸣性发展原则,废除了数字低音的传统,以及开始确立了近代管弦乐的编制和配器原则”。这些,都给予莫扎特和贝多芬很大的启迪。 1797年前后,六十五岁的海顿完成了其一生最为优秀的一套弦乐四重奏:《“艾尔道迪”四重奏》作品76(第75号至第80号),题献给艾尔道迪伯爵。整套作品首先是四件乐器更加地位均等、互有特性,很好地体现出相互对话的原则。其次是主题带有浪漫主义性格和浓郁的民间特色,被赋予更生动的节奏活力,更丰富的和声色彩,创作手法更为精致大胆。尤其是其中的《五度》、《皇帝》、《日出》三首带标题的四重奏更是传世佳作,知名度极高。
APP内查看主播
大家都在听
20世纪伟大指挥家《查尔斯·明希》
20世纪伟大指挥家《查尔斯·明希》
这张专辑是法国指挥家查尔斯·明希的录音精选辑。参与演奏的乐团:波士顿交响乐团、新英格兰音乐学校合唱团、巴黎音乐学院管弦乐团、法国国家广播乐团。 查尔斯·明希(Charles Munch,1891-1968)法国指挥家,20世纪世界重要的指挥大师之一。明希是一位风格异常鲜明的指挥家,他的指挥风格是明快热情而又自然舒展,一般来说,他喜欢运用较快的速度和鲜明的力度对比,在指挥法国作品时,他十分善于把握乐曲的特色和尺度。 在指挥柏辽兹的作品时,明希能够表现出惊人的宏大气势和绚丽的音响色彩,而在指挥拉威尔的作品时, 他又能够赋予作品一种质朴的情调及清新的气息,在处理德彪西的作品时,他也能够极好地控制乐曲织体层次的变化,使其达到一种雅致的、耐人寻味的意境。 明希不但善于指挥法国作品,对德奥体系作曲家的作品,他也有着十分出色的演释能力,但他与纯德奥体系的指挥家之间仍有着许多不同,与他们相比,明希在德奥作品所特有的庄重稳健的基础上,增加了更多的热情及活力,因此,在德奥体系作曲家的作品中,他更加适合于演释像门德尔松这一类作曲家的作品。 明希是一个最善于挖掘和发挥管弦乐色彩的指挥大师,他对于管弦乐队的音色调配和力度控制,有着极其特殊的天赋和能力。小泽征尔在听完他所指挥演奏的柏辽兹的《罗马狂欢节序曲》之后,曾经被他那出神入化的管弦乐色彩控制能力感动得激动不已,他曾回忆到:“我真不知这位老先生是从什么地方拨弄出来的那样水粼粼的声音,这种将柏辽兹的音乐色彩精雕细磨得闪闪发光的技艺,使我的浑身都激动了起来,我实在没有想到,一首乐曲在经过一个高明的指挥家处理以后,竟会达到如此惊人的地步。”
46318
20世纪伟大指挥家《乔治·赛尔》
20世纪伟大指挥家《乔治·赛尔》
这张专辑是匈牙利指挥家乔治·赛尔的录音精选辑。参与演奏的乐团:克里夫兰交响乐团、科隆西德广播交响乐团、纽约爱乐乐团。 乔治·赛尔(George Szell,1897-1970)是一位十分全面的音乐指挥家,他在一生中曾指挥过各类体裁的大量作品,他不但精于指挥古典和浪漫主义的经典作品,对于现代主义作品,他也有着十分令人信服的演释能力,在其指挥生涯中,曾经指挥首演过利怕曼的歌剧《佩内洛普》和埃克的歌剧《爱尔兰的传奇》。赛尔的指挥曲目异常广泛,其中包括各个国家作曲家的优秀作品。 赛尔虽然是一位在匈牙利出生的指挥家,然而他却是在奥地利受的音乐教育,早年的艺术活动也主要是围绕着德奥地区而进行的,因此,赛尔实际上是一位很“德奥化”的指挥家,他在长期训练克利夫兰交响乐团时,也的确将那种严谨、精密和细腻的“欧化”风格带给了这个乐团,难怪后来克利夫兰交响乐团获得了“全美最具欧洲特点的乐团”和“精密的使人透不过气”的雅号,这些恐怕都是与赛尔的长期培养和个人风格的熏陶所分不开的。 赛尔在指挥风格上趋向于托斯卡尼尼开创的客观主义风格,他本人在排练和演出时也十分强调于忠实原作。在指挥时赛尔表现出了出奇的严谨和细腻,他在演释作品时,总是能够凭借着自己的敏锐的听力、良好的平衡感和果断的判断能力,将作品的织体层次勾划得异常清晰。赛尔的演释,具有十分恰到好处的完整感,在对于作品内容方面的揭示上,他也有着极其严整的逻辑性。因此,从这些方面的综合能力上看,赛尔的确是一位很全面的指挥大师。 赛尔作为接受德奥体系训练的指挥家,最善于指挥德奥风格的作品,实际上,他对德奥体系中各个风格的作曲家的作品,都有着非常精辟的理解和掌握,例如海顿、莫扎特、贝多芬、瓦格纳、理查·施特劳斯和马勒等人的歌剧及交响乐作品,都是赛尔精致的节目单上的内容。
8815
20世纪伟大指挥家《拉斐尔·库贝利克》
20世纪伟大指挥家《拉斐尔·库贝利克》
这张专辑是捷克指挥家拉斐尔·库贝利克的录音精选辑。参与演奏的乐团:皇家爱乐乐团、捷克爱乐乐团、爱乐管弦乐团、芝加哥交响乐团、柏林爱乐乐团、维也纳爱乐乐团、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 拉斐尔·库贝利克(Rafael Kubelik,1914年6月29日-1996年8月11日)捷克指挥家、作曲家。有人在形容库贝利克走上舞台将要指挥时的情形时说到:“他从侧幕旁走出来,给人的感觉是身材高大、头发蓬松、衣着松 ,他总是带着一副和善的面孔,使人看上去更像是一位心不在焉的教授,而不像是一位威严的指挥家,人们看到他高矗在指挥台上,用拳头紧攥住指挥棒,在乐队已准备好的时候,忽然地一挥手,在一个重拍下来之后,音乐便不停顿地喷发了出来……。”这就是库贝利克,一位气宇非凡的艺术家,更是一位修养深厚的指挥大师,虽然人们从外貌上并没有感觉到这一点,然而从他的每一个举动中,都是会给人们带来这种印象的,特别是当他正在指挥乐队演奏时,那奔腾不泄的音乐,便会将这一切都尽情地展现在人们的面前。 库贝利克是诠释捷克音乐的权威,他曾灌录了四次斯美塔那的《我的祖国》以及德沃夏克几乎全部管弦乐作品,还有扬那杰克的作品。他在德国唱片公司下与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的合作已成为乐坛上又一对绝配。当然,库贝利克不限于捷克音乐,他也录了很多德国作曲家的录音,如贝多芬交响曲,瓦格纳的歌剧罗恩格林。总的说来,库贝利克的指挥比较中规中矩,没有很狂热的起伏,个性算不上很鲜明。可以说很照顾听众,让听众不需要太费心去揣摩其意图。 库贝利克是老一辈指挥家中精力充沛式的人物。他那高雅的艺术趣味和极有吸引力的气质,一直是被后代的青年指挥家们奉为榜样的,而在专业素质上,他也是有着十分突出的特点的人物。他有着高度的艺术鉴赏力、敏锐的音乐感受力以及清晰明快、自然稳健的风格和特点,人们在聆听他指挥演奏的作品时,以上的特征便会随着音乐的进行而极其自然流畅地表现出来。
1520
20世纪伟大指挥家《富特文格勒》
20世纪伟大指挥家《富特文格勒》
这张专辑是德国指挥家威尔海姆·富特文格勒的录音精选辑。参与演奏的乐团:维也纳爱乐乐团、柏林爱乐乐团及合唱团。 威尔海姆·富特文格勒(Wilhelm Furtwangler,1886年1月25日-1954年11月30日)德国指挥家、作曲家。在指挥上,富特文格勒受到浪漫的彪罗和精确的尼基什的影响很大,从而揉成自己内在的、抒情的指挥特点。 作为上世纪其中一位最伟大的指挥大师,富特文格勒的影响是极为深远的。以他作代表的德国酒神指挥风格,极富浪漫主义色彩的风格,与托斯卡尼尼那客观理性、忠于原意的阿波罗式风格大大影响了后世的指挥;他演奏往往并不僵死于音符和标记本身,而是在深入的考察作品本身之后,将音符背后的音乐真意呈现出来。所以这样的演绎在顾及及原作的风格及结构上却有著更加鲜活的生命和内在统一的平衡。虽然富特文格勒的指挥技术与今日的精确风格相去甚远,甚至被人描绘成为不停的颤抖,比如每次在重拍拍子上都是把几个动作连在一起,结果是一连串难以辨认的抖动,但他本身却有著一种难以说明的、磁石般的魔力及超人的音乐说服力,能凝聚、刺激乐团演奏出超过其本身水平的演奏。种种,均构成了他卓尔不凡、后人难以企及、模彷的独特风格。 正如许多老一辈大师一样,富特文格勒不太喜爱录音,认为录音不能确切表达音乐,但他留下的有声资料却恐怕是老一辈大师中最多的一位:仅贝多芬、勃拉姆斯的交响乐录音便能分别轻易凑成两套全集;还有其他留下的录音有:瓦格纳的《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尼伯龙根的指环》,贝多芬的《费德里奥》,与小提琴家梅纽因合作的贝多芬、勃拉姆斯、门德尔松的小提琴协奏曲等。富特文格勒1951年在拜罗伊特节日剧院录制的贝多芬《第9交响曲》,演出时长74分钟,CD的长度正是由此而定的。另外,富特文格勒的贝多芬《第五交响曲》录音也被称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可以说是贝多芬《第五交响曲》最好的版本之一。贝多芬《第九交响曲》也被誉为经典中的经典。
129713
20世纪伟大指挥家《弗里茨·莱纳》
20世纪伟大指挥家《弗里茨·莱纳》
这张专辑是美籍匈牙利指挥家弗里茨·莱纳的录音精选辑。参与演奏的乐团:芝加哥交响乐团、RCA胜利交响乐团、罗宾汉DELL管弦乐团(费城管弦乐团)、NBC交响乐团、匹兹堡交响乐团。 弗里茨·莱纳(Fritz Reiner,1888年12月19日-1963年11月15日)著名的美籍匈牙利指挥家。在莱纳一生指挥生涯中最辉煌的时期是他任职芝加哥交响乐团的10年,他培养出了宏大辉煌(尤以铜管的灿烂闻名)的“莱纳之声”。他指挥的唱片常以“爆棚”而著称;他竟然在短短的几年里就把处于低落的芝加哥交响乐团恢复了元气,莱纳与海菲兹、鲁宾斯坦、克莱本、吉列尔斯等演奏大师合作的“现场立体声”(Living Stereo)系列唱片经典之极,同时他也与托斯卡尼尼、比彻姆、斯托科夫斯基、富特文格勒以及门盖尔伯格并称为20世纪指挥大师级人物。 莱纳的指挥风格豪放雄浑,丝丝入扣,他的指挥忠于原作,结构清晰,速度精确,色彩华丽,音响光洁,音乐热情——以最小的动作来获得最大的效果,这是他的指挥理念,也是他的指挥特色;他善于演绎各种类型的作品,尤其擅长贝多芬、柴科夫斯基、巴托克、拉威尔、勃拉姆斯、瓦格纳、莫扎特和理查·施特劳斯等音乐大师的作品,更是20世纪音乐的最佳代言人;此外,他对约翰·施特劳斯的作品也有极深的认识。 对于听众来说,莱纳的指挥缺乏热情,表情漠然;但对于乐手来讲,却是令人振奋,充满了内在的活力;控制得恰到好处而且丰富的体态语言非常准确地表达了他的所有意图。试图描述这些意图和莱纳的总的演绎风格不太容易,因为总有例外。但是莱纳的演绎却展现了古典主义者的品味(他曾说过:“最好的是莫扎特,第二好的是莫扎特,第三好的还是莫扎特”):清澈、精炼、典雅和均衡感;展现了他接受并战胜各种挑战的渴望;那如画家般格外认真敏锐地选择和混合色彩的技法;如魔术大师般善于营造气氛的手;当然,不可忽略的是一个音乐家的机敏和节奏感。
197129
20世纪伟大指挥家《卡雷尔·安切尔》
20世纪伟大指挥家《卡雷尔·安切尔》
这张专辑是捷克著名指挥家卡雷尔·安切尔的录音精选辑。 卡雷尔·安切尔(Karel Ancerl,1908年4月11日-1973年7月3日)伟大的捷克浪漫主义指挥大师。安切尔以他对音乐的理解营造出了独特的音乐效果,并将这些效果应用到他所指挥的交响乐团中;他特别擅长利用戏剧的情节插入来增强大型作品的韵律,从而让人感受到音乐中永无止境的魅力。 专辑中的雅纳切克《塔拉斯·布鲁巴》,几乎没有任何杂音。从各种独奏乐器柔和甜美的音色中可得知这是一套杰出的立体声录音。听《奥斯塔普之死》(第7首)小提琴冰清玉洁的天音和竖琴不断重复的伴奏。 安切尔还录制了诺伐克的《斯拉夫舞曲》,制片人斯蒂芬·赖特和约翰·帕特里克选择了超凡脱俗的《在塔特拉山》。安切尔在选曲上大胆创新。诺伐克通常被视为是塔里赫的领地。尽管安切尔曾师从塔里赫,就象汉德雷向博尔特学习一样,但这仍然是勇敢的一步。 克雷吉的《小夜曲》是为乐队创作的。这部写于1950年的三乐章作品充满了细腻的独奏和外乐章嘲讽的动机,这使它成了米约(《房顶上的公牛》),肖斯塔科维奇(《第一钢琴协奏曲》),哈恰图良(《假面舞会》),改良后的罗西尼甚至伯恩斯坦的捷克同类。中乐章的行板是段宁静动人的间奏。安切尔还录制过克雷吉的《第二交响曲》。 安切尔的马替努《第五交响曲》是在1968年他迁往多伦多之后的两年录制的。前苏联对捷克斯洛伐克的入侵与杜布切克改革试验的结束坚定了他离开的决心。安切尔的前任是小泽征尔,继任是安德鲁·戴维斯。他于当年1月与多伦多交响乐团签约。他原打算在多伦多和布拉格同时任职,但前苏联8月份的入侵使他的计划泡汤了。能拥有安切尔的马替努第五立体声录音是件幸运的事,它具有其所有的优点——欢快热忱,节奏分秒不差。 《伏尔塔瓦河》的录音每一分钟都得到了优雅的润色或加强。安切尔的演奏速度不快,但充满耐心和诗情画意。在“乡村婚礼”的插曲中,你可以从维也纳乐队的演奏中听到斯特劳斯般的泛音。 安切尔的德沃夏克《第八交响曲》是与音乐厅管弦乐团的实况演出录音。欢快活泼,象勃拉姆斯《第三交响曲》一样充满秋天的气息。优美的快板中温暖的微笑与歌唱烘托出一种类似于斯拉夫舞曲的情调。
378018
20世纪伟大指挥家《斯托科夫斯基》
20世纪伟大指挥家《斯托科夫斯基》
这张专辑是美籍波兰指挥家莱奥波德·斯托科夫斯基的录音精选辑。参与演奏的乐团:国家爱乐乐团、丹麦国家交响乐团、斯托科夫斯基交响乐团、NBC交响乐团成员、法国国家广播交响乐团、费城管弦乐团。 莱奥波德·斯托科夫斯基(Leopold Stokowski,1882-1977)美国波兰裔指挥家、古典音乐改编家。他的指挥富于激情,以音响丰满、色彩鲜艳而引人入胜。斯托科夫斯基在指挥艺术发展史上有着卓绝的贡献。他敢于打破传统的束缚,热心于各种革新与试验,热衷于介绍新作品,培养新生力量,他塑造了独一无二的管弦乐音色,他具有极富想象力的作品诠释能力。他不是死守原谱派,他认为音乐必须透过指挥家和演奏家的心灵作用才能显现出它的内在美感,换句话说,指挥家是无法客观地置身于音乐之外的。为了体会各种乐器的特性和难度,斯托科夫斯基还利用每年假期的时间专程前往巴黎去学一样新乐器。 斯托科夫斯基艺术最突出的一点就是他那独一无二的音色,坚实、浑厚、富有光泽以及独树一帜的句法。斯托科夫斯基的节奏服从各个独立的乐句的表达的需要,而乐器听起来不仅仅像它们自身的音色,更是与上一乐句或下一乐句的这种需要关联。这样生机勃勃的声响,能够直接触及听众的情感深处。温柔的抒情的段落与富丽堂皇的壮阔的段落衔接得完美无瑕,没有任何的冲突,因为每一个乐句听起来都是崭新的。 斯托科夫斯基永远在追求最好的声响,不断地冒险创新,对于他而言,没有什么一成不变的必须恪守的规则。“声响”不仅仅意味着听觉效果,更意味着将音乐的各个层面展示出来。乐章的存在,并不是由写在纸上的音符所决定,而只能由音乐家所作出的再创作甚至全新创作的演出所决定。这就是斯托科夫斯基对于指挥的见解,他拒绝做乐谱中规中矩的仆人。
493220
20世纪伟大指挥家《尤金·奥曼迪》
20世纪伟大指挥家《尤金·奥曼迪》
这张专辑是匈牙利裔美国籍指挥家尤金·奥曼迪的录音精选辑。参与演奏的乐团:费城交响乐团、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 尤金·奥曼迪(Eugene Ormandy,1899年11月18日-1985年3月12日)匈牙利裔美国籍指挥家。奥曼迪的指挥是建立在尊重古典传统和坚实浑厚而又细腻的演奏风格之上的,他的音乐既不飞扬浮躁,亦不畏首畏尾。尤其是指挥俄国作曲家的作品时,更是感人肺腑。 奥曼迪这位本世纪著名的、具有传奇色彩的指挥大师,从1936年开始担任费城交响乐团的音乐指导和常任指挥时起,一直到1980年因年龄和健康原因卸去该团常任指挥职务而退居二线时为止,整整和这个伟大的乐团合作了44年,而且在这奇迹般的44年里,奥曼迪既不像伯姆那样中间有过间断,也不像卡拉扬那样同时担任好几个乐团和歌剧院的常任指挥,他与费城交响乐团朝夕相处、紧密相连,从没有离开过一步,将自己毕生的心血全都投在了费城交响乐团身上,为这个具有光荣传统的乐团,在半个世纪中始终保持着少有的顶尖级乐团的水平,做出了无人可以取代的贡献。奥曼迪经过44年的执著奋斗,将费城交响乐团的声望提到了历史上空前未有的高度,使那无比迷人的“费城——奥曼迪之声”响彻在全世界的每个角落中。 奥曼迪的主要指挥风格是纯朴、精致、细腻和富有光彩,他对于精美润泽的音色和感情丰富的歌唱性,都有着敏感的要求和内在的体验。从指挥曲目上看,他是一位“广博性”的指挥家,但再从中仔细地观察一番,便能够体会到他对俄国作品的偏爱,在这些出色的俄国作品中,他找到一种能够与他内心感情进行直接交流的东西。一般来说,他对于柴科夫斯基、鲍罗丁、拉赫玛尼诺夫、普罗科菲耶夫和肖斯塔科维奇等作曲家的作品,有着极其深刻的理解和精辟的演释。他指挥的拉赫玛尼诺夫的交响曲,以无懈可击的艺术魔力,强烈地震憾着人们的心灵,使人们再一次感到了他那永恒的精神与崇高的品德。
17312
20世纪伟大指挥家《卡尔·舒里希特》
20世纪伟大指挥家《卡尔·舒里希特》
这张专辑是德国指挥家卡尔·舒里希特的录音精选辑。参与演奏的乐团:维也纳爱乐乐团、巴黎音乐学院管弦乐团。 舒里希特通常指挥德国音乐作品,并且一般与德国乐团合作。他在世时人们对他毁誉参半,尤其对他怪异的速度提出质疑。近些年来这些观点已有所转变,人们渐渐开始欣赏他的作品。他的录音生涯极为漫长,从一开始与柏林大都会乐团一直到LP时代。 在这套唱片中我们可以欣赏到他指挥德奥古典和浪漫派从莫扎特到布鲁克纳的精品,门德尔松的序曲中有一种清新的活力和细腻。舒里希特对舒伯特“未完成”交响曲第一乐章指挥了十一次后,约翰·库尔肖才终于完成了录音。这里舒里希特没有表现出怪异的速度,相反他和维也纳爱乐乐团的合作表达出了一种优雅的抒情风格。他的莫扎特充满欢乐和光辉,尤其是第一乐章中小号和鼓的表现,慢乐章中突出的是莫扎特优美的旋律,最后是小步舞曲。在贝多芬的第一交响曲中,Salle Wagram大厅的声音非常洪亮。相比之下在Sofiensaal,维也纳爱乐乐团的声响更加饱满,没有损害音乐和谐的构架,的确值得珍藏。 第二张CD上的布鲁克纳第八交响曲更加珍贵。舒里希特采用的是Haas的版本,声音的线条非常丰富,而且抓住了布鲁克纳音乐中的温暖和宏大。舒里希特的布鲁克纳风格介于富特文格勒的神经质和卡拉扬的过分修饰之间。
1.6万15
20世纪伟大指挥家《伊戈尔·马克维奇》
20世纪伟大指挥家《伊戈尔·马克维奇》
这张专辑是乌克兰指挥家伊戈尔·马克维奇的录音精选辑。参与演奏的乐团、合唱团:贝尔格莱德歌剧院合唱团、北德广播合唱团、法国国家广播交响乐团、拉慕鲁管弦乐团、伦敦交响乐团、新爱乐管弦乐团、北德广播交响乐团、西班牙广播电视交响乐团。 伊戈尔·马克维奇(Igor Markevitch,1912-1983)乌克兰指挥家、作曲家。他的音乐作品受斯特拉文斯基和普罗科菲耶夫的影响较大,有丰富的节奏和音色。在指挥方面,他特别擅长诠释斯特拉文斯基和柴科夫斯基、柏辽兹的作品。 这张专辑除了第四交响曲的演绎略有争议外,完全可列居最出色的柴科夫斯基交响曲全集之一,至少能与著名的穆拉文斯基版本相媲美.另一项发现是马凯维奇指挥爱乐管弦乐团的《春之祭》,其粗犷的野性使这一录音成为同一曲目的最优秀版本之一。马凯维奇指挥的柴科夫斯基给我印象最深的一点就是他棒下的伦敦交响乐团完全是像一个俄罗斯乐团在演奏。伦敦交响乐团平时那种温和、醇厚的声音在这里不再出现,有的却是弦乐声部锉磨声般的重音和铜管声部几乎达到极限的音响。《曼弗雷德》交响曲的演奏充满了一种使人着魔的张力,即使在慢乐章中也未中断。这一慢乐章的演绎表达得极其强烈、紧凑,没有任何松懈之处;而末乐章更使人体会到一种野性的释放。 第二张CD中所有曲目的演绎都充满了一种狂热的张力,我发现我得不时地休息,听听别的指挥家的演奏来放松一下自己。马尔凯维奇的演绎有一个共性,那就是他似乎不是将管弦乐队中每件乐器的音色融合在一起,而是使它们对立起来互争高低。如他指挥的《大海》,这是一片永无宁静的狂怒之海,录音时麦克风与乐队很近,故音质有时达到失真的边缘。夏布里埃天真无暇的小曲《西班牙》在马凯维奇的棒下充满火热激情和光辉,虽迷人但有时让人喘不过气来,与西班牙指挥家阿塔乌尔弗·阿根塔微笑般的演绎大相径庭。很难令人相信马凯维奇的《达芙尼与克洛埃》比博尔特从容不迫的版本只短了30秒钟,但速度代表不了什么。在指挥《达芙尼与克洛埃》中的“日出”时,博尔特似乎是在赞叹这一奇观,并在这一美景中迷途不返,而马凯维奇则给人这样的感觉,那就是太阳仿佛是被他一手托起的!这个录音同样既迷人又累人。在这儿,德彪西、拉威尔同斯特拉文斯基的早期风格之相近再明显不过了。
220915
评论(0条)
快来抢沙发吧!
打开蜻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