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宁秘恋曲《Will be right》
359

安宁秘恋曲《Will be right》

音频简介 《Will be right》由刘德华御用制作人蔡晓恩亲自“操刀”制作,是为陌陌主播野小白量身打造的金曲。歌曲以一段英文歌词开场,朦胧的爵士曲风,为这首歌奠定了淡然冷调的风格基础。主播野小白的演唱风格颇具可塑性,这次在《Will be right》中她用充满磁性的低音诠释慵懒又迷醉的氛围,随着高低起伏并不明显的旋律,瞬间演绎出了这首歌的灵魂,恰如其分地表现出了这首歌内敛的情绪——一个在爱情里沉醉又自愈的人。 爵士音乐总是带着些许伤感和孤独,《Will be right》将孤独和伤感的情绪从歌词里毫无掩饰地倾泻而下,野小白音色里的颗粒感又让这些孤独和伤感得到了沉淀。将这些情绪展现在歌曲里,收藏在自己心里,留给每一个观众细细品味。 这首歌是习惯了孤独和伤感,习惯了一个人后的自言自语,而“Will be right”就是藏在这首歌背后的一个小期待。
节目(1)
批量下载
加载更多
主播信息
爱原创音乐

爱原创音乐

人人都是蜻蜓主播,欢迎关注爱原创音乐
关注
玖推出新单曲《穿过山野的风》点亮心灵之旅
477
你如同《穿过山野的风》,轻轻拂过我的心田,带来了一种说不清的感动和期待。你的到来,像是无数个晨曦中最温暖的阳光,照亮了我那被寂寞和忧愁覆盖的灵魂。在这个充满变数和不确定的世界里,你的存在就像是一颗恒星,为我指引着方向,给予我前行的勇气和力量。 每当夜幕降临,繁星点点,我总会想起你。那些关于你的记忆,如同天空中最亮的星,即使远离了我,依旧在我的世界中闪耀着光芒。你的声音,你的笑容,就像是遥远星空中最动人的诗篇,总是无声地触动着我的心弦。 而现在,当我再次感受这《穿过山野的风》我仿佛能看到你在风中自由翱翔的身影。每一次风的吹拂,都让我感觉到你仿佛就在身边,与我一同感受这个世界的美好与辽阔。你就像是一首永远也唱不完的歌,一场永远也看不尽的梦,永远存留在我的心海深处,给予我无尽的温暖和力量。
an可儿新单曲《忘得干脆》全网上线
8.6万
一首经典的都市苦情歌曲 是多少有情人在午夜辗转时的心灵慰藉 是多少情路坎坷的人枯坐通宵的独白诗句 伤心人的痛苦与伤情都在歌曲里宣泄 祭奠一段又一段无疾而终的意难平 都市苦情风的抒情歌曲从来都在听众心里有一席之地。 陌陌主播an可儿新单曲《忘得干脆》是一首拥有传统苦情气质的抒情歌曲,有黯然神伤的旋律,情感喷薄而出的歌词,浓重饱满的演唱,这些都在告诉听众,这是一首汇聚了所有经典元素的都市苦情歌。 一段感情从曾经的圆满走到破碎的结局总是让人黯然神伤,主播an可儿的音色厚重,唱出了有情感阅历的人才能听懂的伤感,浓厚的演绎方式更是在绵长的旋律中为这首歌注入了成熟苦情的复古韵味。一段情感的分崩离析从来都是积重难返,歌词从一开始就刻画入微“还没习惯没你陪,回家路线改向北”——让伤情从歌词里倾泻而下。起伏强烈的旋律和主播an可儿的演唱也是相辅相成,一句句“你忘得干脆”唱出的其实是一段段意难平,无法抑制的伤感从可儿的歌声中宣泄出来,诉说着自己无法忘记的伤情。 《忘得干脆》唱的也是一段难以自拔的独角戏,戏剧落幕,对手出戏,观众离席,只剩自己站在追光灯中想要强行抓住这段记忆。
林妹推出新单曲《尽量》全网上线
997
我渴望能见你一面,但请你记得,我不会开口要求见你。 这不是因为骄傲,你知道我在你面前毫无骄傲可言, 而是因为,唯有你也想见我的时候,我们见面才有意义。 ——《尽量》 天寒地坼,适合书写一段故事的结局。陌陌主播林妹新歌《尽量》上线,讲述如何为失败的爱情画上一个体面的句号。 成年人喜欢把伤痛留给自己,鲜少将惊涛骇浪的情绪外泄。《尽量》的歌词诉尽了苦涩心事,小心翼翼地扮演着“尽量…..习以为常,尽量…..不露忧伤”的角色,旋律却缓慢冷冽,主歌与副歌衔接平铺直叙,一如成年人的情绪永远都在故作坚强的维持着最后的体面。林妹演唱时也尽责地从声音和情绪中表达着“体面”二字,把所有的黯然神伤都锁在心里,从她的演唱里只能体会到克制的苦涩。 “分手”让人无比疼痛,它比从未拥有更令人心碎,它以一种从有到无的方式,宣告当事人被剥夺了幸福的资格,曾有幸得到最终还是失去,这样的结局总是让人崩溃。《尽量》用了一整首歌的时长去描述:在失去爱情后,如何当一个合格又体面的成年人,不仅要克制地悲伤——还要“在往后的日子里尽快去遗忘”。
APP内查看主播
大家都在听
约书亚·贝尔《柴科夫斯基作品》
约书亚·贝尔《柴科夫斯基作品》
这张专辑是小提琴家约书亚·贝尔与迈克尔·蒂尔森·托马斯指挥的柏林爱乐乐团合作,演奏柴科夫斯基《小提琴奏鸣曲》、《冥想曲》、《俄罗斯舞曲》。 当多数小提琴家用传统、守旧、庞大、雄浑、充满浪漫的风格,来演奏柴科夫斯基的《小提琴协奏曲》时,约书亚·贝尔却认为:“这是一部最亲昵、最优雅、最富歌唱性的作品。”力主呈现作品细致绵延的另一面。历经二十年演奏此曲的经验,约书亚·贝尔对每个音符、每个片段都十分熟悉,却难能可贵地保留了音乐的高度新鲜感。 柴科夫斯基《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作于1878年3月,是柴科夫斯基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与贝多芬、门德尔松、勃拉姆斯的小提琴协奏曲并称为世界四大小提琴协奏曲。这部作品中融入了俄罗斯民族积极向上、活泼进取的风格,也加进了作曲家本人多愁善感、浪漫多情的性格。作品完成于作曲家创作的晚期,是作曲家成熟时期的颠峰之作,被视为浪漫主义时期音乐的代表作。这部小提琴协奏曲是一部欢快、活泼、充满青春气息的作品,它歌唱青春,歌唱生命,表现了俄罗斯人民的乐观主义精神。这首乐曲当初相当不受世人欢迎,然而历史最终证明这是一首绝无仅有的音乐杰作!在音乐舞台上久演不衰,成为许多著名小提琴家的保留曲目。 《回忆留恋的地方》作品42,作于1878年,此曲是小提琴与钢琴的协奏曲,由《冥想曲》、《恢谐曲》和《旋律》三部分组成。据称,1877年,柴科夫斯基因婚事的挫折到欧洲去旅行,他在瑞士日内瓦湖畔的库勒兰,一面疗养神经衰弱症,一面写他的歌剧《叶甫根尼·奥涅金》。出于对库勒兰美好景色的怀恋,他写下了这三首乐曲作为纪念。
1.6万5
瓦尔哈《巴赫管风琴作品全集》
瓦尔哈《巴赫管风琴作品全集》
这套10CD合辑是德国管风琴家赫尔姆特·瓦尔哈为了纪念巴赫离世200周年而录制的。在那个年代,要完成这样一个令人惊讶、雄心勃勃的计划需要很大的魄力。这一计划由于日新月异的录音技术发展而多次中断和延期(从早期的胶盘到寿命更长的单声道录音,以及立体声录音)。瓦尔哈对于传统乐器演奏方面具有很强的实力,完全胜任这个录音计划。 其实,第一批录音早在1947年8月份就已完成。那是在刚刚结束的世界大战之后以及货币政策改革之前那段非常艰难的时期进行的,所用的乐器是吕贝克城一架小小的圣-雅克比教堂的管风琴。别看雅克比那里的管风琴教堂建筑虽小,但却是早期德国最为著名的场所之一。这一批录音的成功使大家产生了录制巴赫管风琴作品全集的决定。当然,这并不是试图在吕贝克完成全部的录音,虽然吕贝克管风琴的原始音色非常优美,但年久月深的管风琴踏板会产生很不合谐的声音、短八度音节的表现大打折扣,况且越来越嘈杂的交通噪音干扰使在那里的录音变得更加困难。 后来,在德国北部寻找另外的早期乐器,期间瓦尔哈发现要演奏巴赫键盘练习曲第三部分“较小”的圣咏前奏曲,需要借助跨八度音阶与升C大调所有的半音,而这个任务似乎只有不来梅附近,卡佩尔市的Arp Schnitger管风琴可以胜任。这架管风琴本来是为汉堡的圣-约翰尼斯教堂所造,拿破仑时代(大约1816年)从汉堡调配到这里。经过保罗歌剧院的戈廷根工匠修复,管风琴终于调配到可以演奏的状态。后来,瓦尔哈的录音面世后,这架饱经风霜的管风琴又成为世界闻名的乐器,因此,在1950年6月和1952年9月陆续用卡佩尔的这架管风琴录制和完成了一系列巴赫管风琴作品,而且,原先用鲁贝克管风琴所录制的作品又重新在此录制。 瓦尔哈对巴赫作品的诠释始终如一。无容置疑,瓦尔哈拥有着非常人所能把握的超常音乐感知力,在炫技乐章,年轻的瓦尔哈时而演绎得无拘无束,时而又突出器乐过渡间的人声演绎。这些录音融合了巴赫作品所终生贯穿的艺术与精神精华。与此同时,它们也翻开了录音历史上新的一页,这些始终会与瓦尔哈的名字相连,即使是模拟录音,也无法掩盖瓦尔哈对巴赫的完美演绎。
1625140
巴杜拉-斯科达《舒伯特·钢琴奏鸣曲全集》
巴杜拉-斯科达《舒伯特·钢琴奏鸣曲全集》
这套合辑是钢琴家巴杜拉-斯柯达演奏的19部舒伯特《钢琴奏鸣曲》(包括1971年重新录制的5部)。《留声机》杂志对这套合辑给予了高度评价:“作为一名维也纳人,巴杜拉-斯柯达对舒伯特风格了如指掌,他对音乐灌注了热爱之情,没有任何夸张之处。他手下的舒伯特与贝多芬迥然不同,他揭示出轻松抒情的一面,在简约之中流露出浪漫的梦幻色彩,有别于古典奏鸣曲。” 著名奥地利钢琴家保罗·巴杜拉-斯柯达(Paul Badura-Skoda)出生于1927年10月6日,曾经师从钢琴家埃德温·菲舍尔(Edwin Fischer),1947年在奥地利音乐比赛中获得一等奖,由此一举成名。他与同辈奥地利钢琴家弗里德里希·古尔达(Friedrich Gulda)和约尔格·德穆斯(Jorg Demus)并称为“维也纳钢琴三杰”(Viennese Troika)。 保罗·巴杜拉-斯柯达以演奏莫扎特、贝多芬和舒伯特的作品见长。他是一位高产的唱片艺术家,累计录制过200多张唱片,包括上述三位作曲家的钢琴奏鸣曲全集。巴杜拉-斯柯达还推崇历史乐器演奏,并拥有多架早期钢琴,他的舒伯特钢琴奏鸣曲全集就在他私人收藏的五架钢琴上完成,分别使用了不同年代制作的钢琴。他在录音时会将同一部作品分别用不同的钢琴演奏,以便让听众了解不同钢琴的声音特性。
20394
德彪西《大海、夜曲、牧神午后前奏曲》
德彪西《大海、夜曲、牧神午后前奏曲》
这张专辑是德·伯格斯指挥伦敦交响乐团及合唱团,演奏德彪西《大海》、《夜曲》、《牧神午后前奏曲》。 交响音画《大海》,作于1905年3月。此曲是德彪西最大的一部交响音乐作品,由三个不同内容的乐章组成,但每个乐章之间又有内在的联系,集中起来构成一部完整的作品。它表现了“大海”的景色及其富有动态的性格,并通过整个乐队的不同音区,极为强烈地表现出“大海”中各种画面的色彩。乐曲在时间和空间上给人以完整的“海”的印象和对海的幻想。新颖的和声、短小的旋律、丰富的音色、自由的发展,这些印象派的手法,都生动地刻画出了一幅幅大海的生动画面。 《夜曲》作于1897-1899年。这部作品据说是受怀斯勒《黑色与金色的夜曲与焰火》及斯因邦的诗《夜曲》的影响,德彪西自己这样说明:“夜曲的标题,在这里应作较一般性,尤其是较富装饰意味的解释。它不采用夜曲惯有的形态,而以特殊的印象与光影为焦点,烘托出所包括的所有意象。” 《牧神午后前奏曲》作于1892-1894年,取材于马拉美的同名诗作《牧神午后》,此曲为印象主义音乐的经典作品,被公认为音乐界的第一部印象派作品。不同乐器各自的音色和性能得到了充分的利用。此曲的成功,是德彪西将印象主义艺术特征与象征主义特征运用到音乐艺术中的一个典范。
54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