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钢琴·沉浸幻想|净化心灵 听见自然
597.4万

水钢琴·沉浸幻想|净化心灵 听见自然

主播:沐灵仙
钢琴女神沐灵仙原创的治愈系钢琴曲,她的作品风格充满精灵一般浪漫灵动的艺术气息。配合森水垚3D脑波氛围+自然音的精心制作,让你洗净纷杂感受自然空灵,营造令人无限遐想的画面感,真实与梦幻交融的沉浸式体验。

这是一份纯净的礼物,一张有自然之声的治愈系钢琴曲歌单。

除了2012年创作的第一张欣赏类钢琴曲专辑,2020年起我收起华丽的即兴演奏风格,开始创作疗愈功能纯音乐。2024年《水钢琴》《森林钢琴》更新为《自然钢琴》系列,有更加详细的自然场景分类方便大家收藏聆听和使用,依然在海岛雨林的自然中创作生活,音乐中的自然场景氛围也来自于此。希望能治愈自己也治愈到你。

无论是江河湖海森林雨雪,理性与感性就如平静的滩涂与延绵而至的海,在昼与夜的边界交汇出迷离的画面。我们常常急匆匆地围着世界向前走,却又憧憬着怀抱静好,其实,你也并不知道围着世界向前走多久才能到达你所期待的目的地,你也不知道你还有多久的生命来回归静好。那就在我这里,回到音乐的港湾,收藏这一刻的温存。

光在暗处裂痕处闪亮,我们在脆弱中呼吸希望…在水波流光中录下自然迸发的音乐灵感,内心欲望与感恩平衡,你会感受到幸福。无论走到生命的哪一个阶段,都接纳与那一段时光的相处,承那一阶段该承的使命,逆流而上,顺道而下。不沉迷过去,感恩当下点滴,积跬步致未来。

“如果你觉得音乐美,那是因为它让你联想到更多美的画面,来自生活,来自自然。” --沐灵仙

节目(89)
批量下载
加载更多
主播信息
沐灵仙

沐灵仙

沉浸宇宙B.I.M艺术总监 授权定制放松冥想音乐 评论区联系我 《水钢琴》《森林钢琴》作者 首届青运会闭幕式双钢琴演奏
关注
水钢琴·沉浸幻想|净化心灵 听见自然
597.4万
钢琴女神沐灵仙原创的治愈系钢琴曲,她的作品风格充满精灵一般浪漫灵动的艺术气息。配合森水垚3D脑波氛围+自然音的精心制作,让你洗净纷杂感受自然空灵,营造令人无限遐想的画面感,真实与梦幻交融的沉浸式体验。
APP内查看主播
大家都在听
20世纪伟大指挥家《卡尔·伯姆》
20世纪伟大指挥家《卡尔·伯姆》
这张专辑是奥地利指挥家卡尔·伯姆的录音精选辑。参与演奏的乐团:爱乐管弦乐团、维也纳爱乐乐团、科隆西德广播交响乐团、德累斯顿国家歌剧院乐团。 卡尔·伯姆(Karl Bohm,1894年8月24日-1981年8月14日)奥地利指挥家,二十世纪著名的指挥大师。卡尔·伯姆指挥音乐作品,给人以纯正、端庄、沉稳、深厚的感受,而不会给人们带来不安和浮躁的情绪。伯姆的音乐手法是简洁、清爽、有力,排斥了浪漫主义的过度伤感,也不沉溺于放纵的技巧表现,实现了平衡巧妙、音响柔和、节奏稳固的音乐效果。 在音乐内在意义的表现方面,伯姆的方法是不过份地注入感情,不牵强地借助理念和逻辑来表达作品,而是从作品固有的形式中去把握其内在的美;例如在指挥瓦格纳歌剧时,伯姆也不是突出、夸张瓦格纳的激情和虚华的浪漫情感,而是化泛滥为收敛,将纯粹的内在音乐精神凝聚起来,表现出紧张、庄重的美。 卡尔·伯姆是一位对艺术极其认真严肃的指挥家,亦是一位典型的继承维也纳传统的指挥家,他的指挥风格是严谨、端庄、自然、质朴和深邃。伯姆诠释作品时,总是抱着一种客观笃实的态度来研究作品的内容,并力争用一种明确朴素的手法来引导乐队表现出作曲家的意图,从这一点看来,他是一位富于理性的指挥家,而正是这种有着极强控制力的理性,才使他将古朴的维也纳风格保持得那样正统、完好和自然;伯姆的指挥有着异常高雅的意境和气质,人们可以从他指挥演奏的乐曲中感受到一种丰富的艺术修养和深邃的思想性,总是力求作到朴实、稳重和深厚。 伯姆在20世纪指挥艺术史上,是一位引人注目的德奥歌剧和交响乐指挥权威;在歌剧方面,他对莫扎特、贝多芬和理查·施特劳斯的作品有着权威的演释,而这其中又尤以莫扎特和理查·施特劳斯最为突出——对于理查·施特劳斯的作品来说,他的演释具有特殊的积极意义,这位大作曲家兼大指挥家,不但是伯姆在艺术上的一位恩师,同时也是他的一个志趣相投的朋友。 伯姆作为交响乐指挥家也有着极为光彩的业绩,他对于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勃拉姆斯和理查·施特劳斯等人的大量交响音乐作品,都有着很有特色的演释。伯姆虽然一生中指挥了大量的作品,然而他却不是一个指挥曲目丰富的指挥家,这种情况是与他本人的个性、气质和精神素质有着很大关系的;他一生基本只指挥德奥作品,对于其它国家的作曲家他几乎是从不过问的,在富于理性的德奥作品中,伯姆却真正找到了适合他个性发展的途径。
703511
施奈德汉《莫扎特小提琴奏鸣曲》
施奈德汉《莫扎特小提琴奏鸣曲》
这张专辑是享誉全球的正统德国学派小提琴大师沃尔夫冈·施奈德汉与钢琴家卡尔·西曼合作,演奏莫扎特三部《小提琴奏鸣曲》。施奈德汉和西曼各自都以对莫扎特的演绎见长,二人也合作了大量的室内乐作品,都有相当出色的表现。专辑的演奏是纯正的德奥风格,内敛、平和,不事炫耀,严谨优美。两名艺术家录制这张专辑正值壮年时期,无论技巧与艺术性都处于最高峰,具有五、六十年代注意音乐诗情的典型风格,以尽量客观的手法来诠释莫扎特,但是至今听来依旧有迷人的魅力。 《降B大调小提琴奏鸣曲》K.454,作于1784年。此曲是莫扎特为了他和年仅20岁的意大利女小提琴家瑞金娜·斯特里那隆奇的一次同台演出而作的。写作的时间非常仓促,在音乐会的前一天晚上,莫扎特才将奏鸣曲的小提琴部分的乐谱交给女小提琴家,钢琴部分没有时间写在乐谱上了,虽然这已经全部在莫扎特的脑中。在音乐会上,莫扎特没有钢琴谱,仅仅带着一份提示性的草稿,凭借记忆和即兴演奏的天赋弹奏钢琴部分。音乐会很成功,新的奏鸣曲受到了听众的喜爱。 《降E大调小提琴奏鸣曲》K.481,作于1785年。此曲被称为“莫扎特风格抒情的杰作”。 《A大调小提琴奏鸣曲》K.526,作于1787年。此曲既是莫扎特最后一部小提琴奏鸣曲,也是莫扎特小提琴奏鸣曲的集大成之作,其中丰富而强烈的感情远远超出宫廷艺术的典雅和朴实无华的青春精神这些范畴。
2.6万9
最受欢迎的小夜曲
最受欢迎的小夜曲
这张专辑收录了八首最受乐迷喜爱的小夜曲,包括柴科夫斯基、德沃夏克、莫扎特、海顿、布鲁赫、沃尔夫、理查·施特劳斯、罗德里戈的著名管弦乐作品。 柴科夫斯基《C大调弦乐小夜曲》作品48,作于1880年冬天,1881年完成。题献给莫斯科音乐学院总管兼大提琴演奏家康斯坦丁·阿尔布列希特。此曲最初起草时,柴科夫斯基想作成介乎交响曲和弦乐四重奏之间的形式。最终才定稿成为弦乐的组曲形式。但在作曲形式上仍保持着交响曲的结构,每个乐章在调性上也保持在一致的连贯性。这是柴科夫斯基作品中旋律最优美,只用弦乐合奏,产生出清澈、柔美的效果。 德沃夏克《E大调弦乐小夜曲》作品22,作于1875年。这部作品是德沃夏克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展现了他将捷克民间音乐元素与古典音乐传统相结合的独特风格。这部作品不仅展示了德沃夏克对捷克民族音乐的深刻理解,还体现了他在浪漫主义音乐中的独特风格,成为经典之作。 莫扎特《G大调弦乐小夜曲》K525,1787年8月24日作于维也纳。此曲最能表现明快、优雅及富有魅力的莫扎特作品特点,不仅在音乐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更以其独特的魅力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成为世界各地人们心中的经典。 布鲁赫《小提琴与乐队“小夜曲”》作品75,作于1899年夏天,位于贝吉斯-格拉德巴赫附近的伊格尔农庄——一个作曲家终生依恋的地方,他经常逃到那里休息和放松。 沃尔夫《G大调弦乐四重奏“意大利小夜曲”》完成于1887年,是胡他最具代表性的室内乐作品之一。最初这首作品只是简单地被命名为“G大调小夜曲”,但到了1890年4月,沃尔夫又在他的信中提到将作品名改为“意大利小夜曲”。 理查·施特劳斯《降E大调小夜曲》作品7,是为13件管乐器而作,作于1882年,同年11月27日首演。乐曲为行板的单乐章作品,采用奏鸣曲式写成。 罗德里戈的《竖琴协奏曲“小夜曲”》作于1954年。此曲是根据西班牙竖琴大师Nicanor Zabaleta的要求而改编的作品。这部协奏曲以其深情和雅致著称,被广泛认为是罗德里戈最迷人的作品之一。此曲是一部充满情感和艺术性的作品,它不仅展示了罗德里戈作为作曲家的才华,也体现了他对竖琴音乐的深刻理解和热爱。
1.7万23
华夏锣鼓演义 写意篇
华夏锣鼓演义 写意篇
华夏锣鼓演义-写意篇 朱啸林/韦俊/中央民族乐团/中国音乐家大系 ⊙中国打击乐大师朱啸林 鼓乐情韵升腾国际发烧版 II ⊙刘峪升、朱啸林 作曲及编配 ⊙韦俊 指挥中央民族乐团伴奏 中国打击乐大师朱啸林的演奏功力坚实且音乐修养丰厚,他认为打击乐采撷了乐曲的灵魂「节奏」予以发挥,非但未使之见肘,反若执牛耳般抓住了关键,因此他成功地以传统音乐的形式和特征汲取并融合外来文化特质,衍化出中国大鼓的时代震撼力! 【华夏锣鼓演义】套装专辑「写意篇」中的创作曲《鼓魂》鼓套子节奏及强弱变化复杂,击鼓技术难度极高,充分展现出了低音大鼓前所未有的巨大能量!威风大鼓独奏创作曲《落叶》、《听雨》、《冰灯》在生动而细腻地刻画大自然景象的同时,更将中国大鼓多样化表现的魅力所在展现无遗;《变鼓》采用特殊的击打技法,吸收了苏南吹打中的《快鼓段》及《夜深沉》的鼓套加以变化发展;《禅寺钟鼓》用钟、鼓、木鱼等乐器展现了一个庄严肃穆、祥和安宁的禅门意境,乐曲后段引入道教音乐来表现出寺庙活动;《神驹》乐曲中使用了十八件打击乐器,不但演奏技艺高超,录音技术之突破亦属空前! 音响在流动、情韵在升腾,朱啸林大师勤于中国打击乐艺术的研究并博采众长,在持久的音乐实践历程中早已积累了大量优秀曲目,「华夏锣鼓演义-写意篇」创作专辑为您展示出中国打击乐高难度技法之斑斓神采以及演奏家无与伦比的深厚艺术底蕴! 演奏家寄语 民族打击乐的传承和发展,有赖于历代无数杰出名家们的艺术创造,他们通过千锤百炼,精益求精,希望能博采众长并发挥自已最大限度的创造性,以达到更高的艺术境界。然而,时光荏苒,在这些孜孜不倦的追求之后,还须借着高科技的现代技术将它完整而忠实地记录下来,才能永久保存这些表演艺术于精华的境界! 作为一个艺术追求者,我很幸运地能有机会与中国龙企划组合制作团队合作,出版了个人第一张激光唱片专辑【神驹】,并且受到了许许多多朋友们与打击乐同仁的褒扬与认同,我满心欢喜,但也自觉意犹未尽!接下来又呈献给大家的【鼓魂】专辑,更以中国传统音乐的固有形式和特征为本,在汲取外来文化并与之碰撞、融合的过程中,进行着自身的衍化与转折,完成了这一张融入数首创作曲的击乐专辑,我衷心地期待着各位朋友们的热心指正!
8.1万7
达涅拉·德·尼兹《亨德尔·咏叹调》
达涅拉·德·尼兹《亨德尔·咏叹调》
这张专辑收录了澳大利亚裔抒情女高音达涅拉·德·尼兹演唱的亨德尔咏叹调,是她的首张个人专辑。在这张专辑中,达涅拉·德·尼兹继续探索她对亨德尔声乐作品的热爱,演唱了一系列咏叹调,完美地展示了她的戏剧性、魅力和鲜活的声乐品质。亨德尔作品演奏专家威廉·克里斯蒂指挥法国繁盛艺术古乐团担任伴奏,这是一支屡获殊荣的乐团、也是古乐的积极推动者。专辑中既收录了亨德尔的著名作品,也收录了一些鲜为人知的作品。其中包括《朱利奥·塞萨雷》、《里纳尔多》、《塞梅尔》、《特塞奥》和《阿马迪吉》,以及很少表演的清唱剧《阿波罗与达芬》中的咏叹调。 达涅拉·德·尼兹是国际音乐节和歌剧院舞台上最受欢迎的花腔女高音歌唱家之一。她被《纽约时报》誉为“歌剧界最酷的女高音”,《歌剧新闻》则称她“不仅超凡,更是绝伦!”。达涅拉·德·尼兹掌握诸多不同的艺术风格,并对各种风格的作品均有着过人的处理,是纽约大都会歌剧院、巴黎国家歌剧院、维也纳国家歌剧院、德累斯顿森帕歌剧院舞台上极具号召力的明星。在达涅拉·德·尼兹美丽的外表下,蕴藏着一个强大的的内心小宇宙。作为一位歌剧演员出身的她,不仅唱起各种歌剧花腔咏叹调来不在话下,也要在音乐剧领域内施展一番拳脚,在各种音乐风格和唱法之间切换自如,堪称全能。 亨德尔是一位非常出色的声乐艺术家。他创作了许多非常独特的歌唱风格,包括女高音咏叹调。这种独特的演唱方式具有非常丰富的艺术性、非常丰富并且细致的情感,同时具有十分鲜明的意大利风格。除此之外,他还可以运用出多种方法来发挥出唱法中的优点。亨德尔的音乐作品不仅要求歌唱家掌握技巧,学会准确控制气氛,还需要考虑歌唱家的音乐表达能力和范围。亨德尔非常善于使用女高音的中档。女高音在学习亨德利的声乐作品时,必须掌握其独特的旋律风格和艺术风格。在演唱亨德尔的作品时,歌唱家要在演唱时带入本身最真挚的情感,表现的安静、放松式的去体会戏剧式的感受。
1.7万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