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韬》《三略》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军事著作,唐代的黄滔在《全唐文.祭南海南平王》中记载,“天生大贤,浚六韬三略之才谋”。《六韬》通篇为周文王、武王和太公的问答之辞,讲述治国、治军的策略和战争中的战略战术,受到历代兵家武将的重视,司马迁《史记.齐太公世家》称“故后世之言兵及周之阴权皆宗太公为本谋”。一般认为《六韬》成书于战国中晚期,成书在太公故地齐地。《六韬》以政治战略为主,兼顾军事战略,是军事战略和实战经验珠总结,对前代兵法兵书也有所借鉴吸收。其中《龙韬.论将》中“将者,国之辅”的说法即来源于《孙子兵法.谋攻》;《犬韬.教战》中“使一人学战,教成,合之十人”一段,与《吴子.治兵》和《尉缭子.勒卒令》等相关内容大致相同。《六韬》对儒家的民贵君轻、道家的无为而治和法家的赏罚分明等思想都有所杂糅借鉴,同时对朴素的民本思想亦多有涉及,对后世影响颇为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