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后即可查看能否收听哦~
立即登录

老生篇:08 桑园寄子——叹兄弟遭不幸一旦丧命

00:00
04:01
听完整版
主播信息
上海音乐出版社

上海音乐出版社

上海音乐出版社入驻蜻蜓FM官方账号。
关注
世纪颂歌—民乐演奏红色经典歌曲精选
20.5万
专辑收入了《爱我中华》《我的祖国》《怀念战友》《红梅赞》等耳熟能详的红色主旋律,《太湖美》《人说山西好风光》《父老乡亲》《海上丝绸之路》等歌颂祖国大好河山,表达各族人民爱家乡、爱祖国的经典歌曲,此专辑的出版、发布力图将百年间流淌的歌声以中国传统民族乐器的形式再度演绎,重温经典红色歌曲,回顾党的光辉征程,表达出对中国共产党深情的拥护和坚定的信任,将爱我中华的心声传遍大江南北。
孩子们的音乐之旅——走走跳跳
4423
《走走跳跳》选择莫扎特、柴科夫斯基、德沃夏克、巴赫、约翰·施特劳斯等著名作曲家的儿童音乐作品,均为外国古典音乐中的经典。跟随音频内容,孩子们将听到:神奇的士兵是如何在大街上巡逻的;欧洲的宫廷里大家都喜欢用怎样的舞蹈跳舞;戏剧故事《雅典的废墟》讲的是谁的故事;过生日的时候大家都会听什么歌曲等等。
约翰·汤普森 简易钢琴教程8(音频教学版)
964
第八册的内容难度在第七册的基础上有所提升,旨在让学生在技术上达到娴熟流畅的同时,在音乐风格上也有新的掌握。 本册教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些乐谱给教师,使他们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程度自行选用。
APP内查看主播
大家都在听
京剧 杨宝森 选段
京剧 杨宝森 选段
杨宝森(1909~1958)京剧老生演员,四大须生之一,杨派艺术的创始人。字钟秀。原籍安徽合肥,祖居北京。诞辰:1909年10月9日,宣统元年(己酉)八月廿六日;逝世:1958年2月10日,农历丁酉年十二月廿二日,2时。 杨宝森在童年时期嗓音明亮,12、13岁时专攻余派,16岁时演出《打渔杀家》,效果很好。他还在《上天台》中饰演过刘秀,《断密涧》中饰演过王伯党。在《珠帘寨》“收威”中的起霸,功架一丝不苟。偶尔演出的《定军山》、《阳平关》、《战太平》等戏,也博得北京、上海等地观众的赞赏。在此时期,他所演的《捉放曹》、《击鼓骂曹》、《洪羊洞》、《失街亭、空城计、斩马谡》、《桑园寄子》、《卖马》、《碰碑》、《汾河湾》等剧,均获得很好声誉,有“小余叔岩”之称。在他童年时期就擅长演出《文昭关》一剧,与于连泉合作时间较长,也曾佐程砚秋、荀慧生演出。杨宝森在青年时期,因身体关系,使得变声期拖长,因此曾有一较长时期的休养未登舞台。在此期间,他以乐观的态度和勤奋的精神坚持练功、吊嗓、习字、绘画、练琴,甚至傍晚散步时还边走边哼唱唱腔,一声一字地推敲,逐字逐句地揣摩,潜心研习余派的演唱技巧。杨宝森虽未正式拜在余叔岩门下,但遇有机会便登门求教。他多方求师访友,拓宽学习之路,曾得到名师陈秀华及堂兄杨宝忠的许多指点,他曾向名票、余派研究家张伯驹先生问艺,也曾向王凤卿、王瑶卿求教,力求不断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当其健康得到恢复而重登舞台时,他在唱、念及表演等方面,都有了明显的长进。30岁以后逐渐脱出余派范围,吸取谭、汪(桂芬)诸家之长,对余腔有所变革。后嗓音再度发生变化,在琴师杨宝忠、鼓师杭子和的辅助下,尽量舍短用长,创立了既出于余派、又大大有别于余腔的杨派唱腔。在继承余派艺术的基础上,他根据本人倒仓后的嗓音条件,并结合他多年的艺术实践、创出一种崭新的唱法,自成一家,成为杨派艺术的创始人。在20世纪30年代末,他与马连良、谭富英、奚啸伯一起并称为“四大须生”。1939年,他曾组织宝兴社挑班演出。在20世纪50年代,其艺术造诣日臻完美,杨派艺术渐渐流行。 其门徒和追随者有汪正华、梁庆云、马长礼、李鸣盛、蒋慕萍、程正泰、朱云鹏、叶蓬等人。
45.5万81
京剧 李多奎 唱段选
京剧 李多奎 唱段选
李多奎 (京剧演员) 4岁随父来到北京,8岁入庆寿和科班学艺,向贾志臣先生学河北梆子和京剧老生。9岁登台,12岁便以《打金枝》、《朱砂痣》唱大轴。16岁变声后,从程春禄先生学京胡。24岁嗓音恢复,26岁拜罗福山先生为师改学老旦。他与文亮臣、松介眉同为罗福山的入室弟子。并得到龚云甫先生教益,后又深得龚先生琴师陆彦庭先生的教授和辅佐,艺事大进。当年他为提高演唱技艺,私下以胡琴自拉自唱,练声吊嗓达数年之久,因而给嗓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自龚云莆息影歌坛,他邀请龚的琴师陆五(砚亭)为其伴奏,陆并将龚的演唱奥秘、诀窍及剧目尽皆传授。 十二岁入庆寿和科班学老生,变声后从陆彦庭学胡琴,后嗓音日渐洪亮,常由陆操琴调练嗓音,为龚云甫所见,改学老旦,拜罗福山、谢宝云、龚云甫为师。李多奎兼取三家之长,结合自己的条件注意韵味,古朴大方,苍秀挺拔,韵味醇厚,创立了老旦新腔,世称“李派”。他的演唱重于用气之功,他常说“气为音之本,无气无声。”他对于演唱中的换、偷、提、喷、吞、吐、收、放各种用气之法安排的精细到家。他在演唱中无论是急促的快板,还是长拖腔的慢板,都能唱的气足神通,保持声音的圆润悦耳,他还十分注意声韵的变化和感情的表达结合。李多奎1929年随程砚秋到上海演出,一出《钓金龟》轰动申城,震动浦江两岸。后又与高庆奎、金少山等合作,经常演出于京沪各地,他擅演的剧目有《遇后龙袍》、《太君辞朝》、《行路哭灵》等。   解放后参加北京京剧团,1961年与裘盛戎合作整理演出了《赤桑镇》再次引起轰动,成为老旦、铜锤戏的代表作品。李多奎在多年的演出实践中又总结出了“亮”中加“柔”,“脆”中掺“润”,这样一种老旦唱腔技法,把剧中人物不同环境下的感情变化表达的细致入微,极富听觉欣赏之美感。演出实践中,观众听起来亮、脆、宽、窄、润、柔、甜、沙兼而有之,力求展现京剧老旦演唱技巧的音乐完美性,李多奎也在这方面投入了很大的精力,获得了良好的艺术效果,成为龚云甫之后我国京剧艺术界影响最大、最深远的老旦名家,也是京剧表演艺术队伍中一位承前启后、精益求精的艺术大师。李多奎除精心创作演出一批优秀京剧剧目之外,还培养了大批的艺术后人,如李盛泉、李金泉、王玉敏、李鸣岩、王梦云、王晓临等等。 由于他间接得到龚氏真传,艺事渐趋精到,加之气力充沛,又继承了龚氏唱法上的特点,因而,不久就与当时几位龚派老旦诸如卧云居士、松介眉等人齐名,并雄于舞台上最为显著的人物。常与程砚秋、高庆奎、金少山、马连良等名家合作,深受欢迎。1961年与裘盛戎先生排演《赤桑镇》,大获好评。
438.5万64
评论(0条)
快来抢沙发吧!
打开蜻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