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听1-1 请弹吧(在高音谱表上) 讲解

00:00
02:06
听完整版
主播信息
上海音乐出版社

上海音乐出版社

上海音乐出版社入驻蜻蜓FM官方账号。
关注
世纪颂歌—民乐演奏红色经典歌曲精选
18.3万
专辑收入了《爱我中华》《我的祖国》《怀念战友》《红梅赞》等耳熟能详的红色主旋律,《太湖美》《人说山西好风光》《父老乡亲》《海上丝绸之路》等歌颂祖国大好河山,表达各族人民爱家乡、爱祖国的经典歌曲,此专辑的出版、发布力图将百年间流淌的歌声以中国传统民族乐器的形式再度演绎,重温经典红色歌曲,回顾党的光辉征程,表达出对中国共产党深情的拥护和坚定的信任,将爱我中华的心声传遍大江南北。
孩子们的音乐之旅——走走跳跳
4119
《走走跳跳》选择莫扎特、柴科夫斯基、德沃夏克、巴赫、约翰·施特劳斯等著名作曲家的儿童音乐作品,均为外国古典音乐中的经典。跟随音频内容,孩子们将听到:神奇的士兵是如何在大街上巡逻的;欧洲的宫廷里大家都喜欢用怎样的舞蹈跳舞;戏剧故事《雅典的废墟》讲的是谁的故事;过生日的时候大家都会听什么歌曲等等。
约翰·汤普森 简易钢琴教程8(音频教学版)
930
第八册的内容难度在第七册的基础上有所提升,旨在让学生在技术上达到娴熟流畅的同时,在音乐风格上也有新的掌握。 本册教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些乐谱给教师,使他们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程度自行选用。
APP内查看主播
大家都在听
古典音乐--海顿清唱剧《创世纪》《四季》
古典音乐--海顿清唱剧《创世纪》《四季》
《创世纪》这部清唱剧作品,用只有孩子和艺术家才能懂得的奇妙手法向我们展现了世界之创造及其创造物。由于某些原因和海顿两次访问英国,使得英国人完全了解了这种艺术形式,使这部清唱剧在英国极受欢迎。海顿在返回维也纳之后创作了这部《创世纪》(1797年—1798年),此时他已六十五岁左右了。 脚本以《 创世纪》和弥尔顿的《失乐园》为基础。但海顿并不是直接为弥尔顿的这首宏伟诗篇谱曲的,而为之谱曲的是他的脚本作家,冯·斯维腾男爵准备的德文译本,后来又按他所写的音乐再将德文翻译成了英文。也因此,弥尔顿诗篇中的崇高之处不可避免地失去了,它的地位由《创世纪》中选出的最好句子取代了,但还有许多地方不能令人满意。最近,新的译本开始取代原先的版本。绝大部分唱片都是用德文演唱的。为三位天使长——加百利(女高音)、优利尔(男高音)和拉斐尔(男低音)以及第三部分中的亚当和夏娃设计了宣叙调、独唱和重唱。天使长的声音不论是单独出现还是一起出现,都与代表天使们的合唱形成了鲜明对比。在较早的歌剧和清唱剧中,Recitativo Secco(干唱宣叙调)是一种音乐性朗诵的形式,它按照语言的音调进行,由拨弦古钢琴伴奏。作为对比,由乐队来伴奏的Recitativo Aceompagnato(伴奏式宣叙调) 有更多的旋律特点,使得它更具有表现力。 海顿的清唱剧《四季》虽然没有他的《创世纪》那么有名,但却更加优美质朴,具有一种人性的艺术光辉。 四个部分分别对应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风土人情和自然面貌,音乐中既有着当时维也纳古典乐派优美端庄的宫廷风格,又有着来自民间音乐的通俗元素。
52111
霍尔绍夫斯基《肖邦、莫扎特、巴赫》
霍尔绍夫斯基《肖邦、莫扎特、巴赫》
这张专辑是钢琴家霍尔绍夫斯基演奏肖邦、莫扎特、巴赫的钢琴独奏作品,录音时他已经年过九十,偶尔有些跑动不很清楚,但这也没什么可说的,年纪摆在那里,让人惊叹不已的是钢琴家演奏中仍旧耸立的东西。包括那明净的触键风格,立体的声部塑造,或许是源于莱谢蒂兹基的歌唱性,以及那个施耐贝尔、费舍尔活跃的年代里,典型的综合智性与灵感的风格框架。聆听他演奏的莫扎特钢琴奏鸣曲,在慢乐章中,钢琴家力求将每一指触都立稳,由此呈现他的歌唱思维,又在若隐若现的一些岁月痕迹中,将原作的抒情性表现为强烈的渴望,确实带给人非常特别的聆听体验。 米奇斯瓦夫·霍尔绍夫斯基(Mieczyslaw Horszowski,1892-1993)俄罗斯钢琴家。如果有人可称作天生奇迹,霍尔绍夫斯基当之无愧。他的演奏生涯是表演艺术界最长寿的。1993年5月22日(101岁)去世时,他的老师,著名教师莱谢蒂兹基的最后一个传人走了。莱谢帝兹基是贝多芬的高徒车尔尼的学生,活到八十五岁,在1915年去世。老师死后,学生又活了将近80年。在霍尔绍夫斯基生命的最后十年中,依然活动频繁,对如此高龄的人来说难以想象。他名副其实地一直演奏,教学到死。听众对他的音乐修养和诗情画意敬仰备至,他们多么希望抓住这个小个子,不让他走。永远令人难忘的是他那美丽纯净的歌唱音色,那是莱谢蒂兹基的教学标记。要领略霍尔绍夫斯基的纯净音色,请听他演奏的肖邦《降D大调夜曲》,录于他的晚年,是录成唱片的肖邦夜曲的最佳演奏。或者请听他在赫尔辛基弹的莫扎特奏鸣曲的现场录音,那些奏鸣曲到他手上都变成了小型歌剧。霍尔绍夫斯基是得天独厚的艺术家,几乎从孩提时期起,这个“当代的莫扎特”(人们常这样称他)便一直以其独奏曲目的演绎和室内乐演奏之默契颠倒众生。
107814
里姆斯基-柯萨科夫《天方夜谭、金鸡组曲》
里姆斯基-柯萨科夫《天方夜谭、金鸡组曲》
这张专辑是雷纳德指挥捷克斯洛伐克广播交响乐团,演奏里姆斯基-柯萨科夫《天方夜谭》、《金鸡组曲》、《萨特阔》。虽然捷克斯洛伐克广播交响乐团演奏的精致度和弦乐音色都不如西欧的乐团,但木管的独奏乐段都很优秀,且在尾场都使人兴奋。特别是《萨特阔》一曲很有气氛。录音华丽、生动,原因是录音场地的音响性比较出色。 《天方夜谭》(又名《舍赫拉查德》)作品35,里姆斯基-柯萨科夫的代表作之一,取材于著名的阿拉伯民间故事集《天方夜谭》(即《一千零一夜》),作品写于1888年,同年在圣彼得堡首演;《天方夜谭》这部伟大的民间故事集内容包罗万象,有格言、谚语、寓言、童话、恋爱故事、冒险故事、历史故事和名人轶事等,写情写景深刻生动,真实地反映出中世纪阿拉伯地区的社会制度、生活方式、宗教信仰和风土人情;这部交响组曲作品便是根据《天方夜谭》中的画面和场景以音乐的形式描画出来的伟大作品。此曲由一些阿拉伯东方的画面和形象交替组成,其中有的是风俗性的趣闻、有的是幻想性的大自然景色或爱情的场面;有时充满炽热的激情、有时则是细腻、温柔和静观的抒情诗。所有这些都以诗意为其基调,洋溢着浪漫主义的敏锐感情,散发出东方神话故事的芳香…… 《金鸡组曲》1906年,早在创作《金鸡》歌剧时,里姆斯基-柯萨科夫就利用歌剧中的音乐片断写成了管弦乐组曲第一、二乐章,可惜未完成即已谢世。1907年由其门生施泰因贝格和格拉祖诺夫按作曲家生前意图增补了第三、四乐章,而续完此曲。 交响音画《萨特阔》作品5,作于1867年。同年12月9日由巴拉基列夫指挥在俄罗斯音乐协会首演。1869年修订,1870年在莫斯科出版。是里姆斯基-柯萨科夫青年时代的代表作,有“第一部俄罗斯交响诗”之美称。作品取材于俄罗斯民间叙事诗《壮士歌》:古斯里琴手萨特阔的船无法启航,根据抽签萨特阔被作为贡品抛入了海底,海神将他立即拖入了海王宫,这时宫中正在举行宴会,海王让萨特阔弹古斯里琴助兴。海神们在琴声中疯狂舞蹈,破坏了平静的海面。后来萨特阔拉断了琴弦,舞蹈停止,大海才恢复了平静。这部音画引子部分是对平静海面的描绘,以后是对萨特阔进入海底的情景描绘。乐曲中心是对盛大宴会场面和狂热舞蹈的描写。
8557
皮亚蒂戈尔斯基《伟大的大提琴协奏曲》
皮亚蒂戈尔斯基《伟大的大提琴协奏曲》
这张专辑收录了大提琴家皮亚蒂戈尔斯基演奏的三部大提琴协奏曲:1、与奥曼迪指挥的费城管弦乐团合作,演奏德沃夏克《大提琴协奏曲》(1946.1.17录制)、布鲁赫《科尔尼德莱》按希伯莱曲调为大提琴与乐队而作的慢板(1947.12.28录制);2、与施托克指挥的芝加哥交响乐团合作,演奏圣-桑《第一大提琴协奏曲》(1940.3.6录制)。 格里高利·皮亚蒂戈尔斯基(Gregor Piatigorsky,1903-1976)美籍俄罗斯大提琴家。他的演奏风格既严格地忠实于原作,又富于俄罗斯民族的浪漫气质。他主张在感情、理智和技巧这三大演奏要素中,不应偏向于任何一个方面,而要力求完美、精确地反映作品的全部风貌和全部精神内涵。 德沃夏克《b小调大提琴协奏曲》作品104,作于1894-1895年,是德沃夏克为他的一位好朋友,大提琴家哈努斯维汉而作的。此曲不但是德沃夏克的代表作之一,而且也是少数几部广受世人喜爱的大提琴协奏曲杰作之一。这部协奏曲,其内容的深度、鲜明的形象以及交响发展的规模等方面,更接近于他的最后两部交响曲,无疑都是它的成功所在。此曲可以说是德沃夏克停留美国期间的最后巨构,曲中旋律优美,更由于写作于美国,把美国的地方色彩和波希米亚民谣曲调巧妙地融合起来,产生独特的魅力。表达了德沃夏克对祖国和人民命运的思念,还有他对初恋女友的哀悼,这些复杂的感情交织在一起,可以给人巨大的感动。 布鲁赫《科尔尼德莱》按希伯莱曲调为大提琴与乐队而作的慢板,作品47,作于1881年。这部作品以犹太人的希伯莱祷歌曲调为主题,所以又名《晚祷》。犹太人在赎罪节(9月末或10月初)开始之日,群聚于一堂,彻夜祷告,以赎一年之罪。“科尔尼德莱”是祷歌的第一句,意为“我辈都起誓”。作品由两大部分组成:第1部分,d小调,慢板,主题缓慢而沉重,在低音区吟诵,有一种沉郁悲伤的色彩;第2部分,D大调,主题舒展悠长,委婉如歌,明净而安宁,仿佛在歌颂神的恩泽与威力无比,充满对未来的希望。最后在幽寂的冥想气氛中结束。 圣-桑《a小调第一大提琴协奏曲》作品33,完成于1872年。此曲是圣-桑最著名的大提琴协奏曲。这部作品共分三部分,是采用整体合并成一个乐章,让各部分不间断地继续的形式。
2365
克莱伯《1949-1955录音集》
克莱伯《1949-1955录音集》
这套5CD合辑收录了指挥家埃里希·克莱伯与皇家音乐厅管弦乐团、维也纳爱乐乐团、科隆广播交响乐团、伦敦爱乐乐团合作,1949-1955年间的演奏录音。曲目包括贝多芬《第三、五、六、七、九交响曲》、韦伯《第一交响曲》、莫扎特《第39、40交响曲》、舒伯特《第九交响曲“伟大”》。 埃里希·克莱伯(Erich Kleiber,1890年8月5日-1956年1月27日)奥地利指挥家。有优异的节奏感,组织力强,是抒情风格的代表性指挥家,被认为是莫扎特、理查·斯特劳斯和贝尔格歌剧作品的杰出诠释者,他领导的柏林德国歌剧院在30年代达到了极高的世界声誉。同时,他指挥贝多芬、舒伯特等人的管弦乐也有极高的声誉,被称为“精巧细致的管弦乐指挥专家”。他指挥英国室内乐团演奏的蒙特威尔第与巴洛克作品,可堪称权威,而对巴洛克时期协奏曲的诠释尤其到位。埃里希·克莱伯之子卡洛斯·克莱伯也是20世纪一位卓有成就的指挥大师。 埃里希·克莱伯是20世纪为数不多可称得上伟大指挥家的人之一。他曾经说过一句话:音乐是给予每一个人的,就象太阳与空气一样。埃里希·克莱伯对于录音有着复杂的情感。一方面他认为演出者与听众之间存在着一种奇妙的关系。对他而言,录音只是一种贫乏的替代品:它让演出与独特的情绪僵化冻结,使得每一次聆听的感觉都一样,然而从来没有两个音乐演奏会是完全一样的。而另外一方面,他又颇有远见,他了解录音保存了音乐的演出,而且充满了娱乐性。 埃里希·克莱伯在演出前总是不厌其烦地钻研乐谱,演奏时严格遵循原谱指示,避免投入过多个人主观感情。他总能掌握住作品的整体性,以理性的态度寻求结构与情感要素的平衡,排斥错误的传统演奏方式。 在二战期间,埃里希·克莱伯曾经录制了许多78转的唱片,然而真正为他建立永久名声的录音却是他在战后为Decca唱片公司所录制的作品,也就是收录在这套合辑的录音。尽管这些录音还无法展现埃里希·克莱伯真正的音乐活力,却也让我们见证了他音乐生涯中所指挥作品的核心价值。
2.9万50
评论(0条)
快来抢沙发吧!
打开蜻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