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节目为浦山讲坛第十九期,录制时间为2020年7月7日
主题:新形势下中国资本市场变革
嘉宾:中国证监会原主席、CF40资深研究员肖刚,中国证监会原副主席、孙冶方经济科学基金会理事长李剑阁,中国证监会原副主席、对外经贸大学法学院教授高西庆,CF40成员、海通国际首席经济学家孙明春(主持人)
新证券法于今年3月1日正式施行。修改后的证券法在总结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的经验基础上,全面推行注册制。这是中国资本市场历史上的里程碑事件。
注册制的推出之所以障碍重重,是因为在实践中有各种各样的认识问题难以解决。
“比方说过去资本市场有一个惯性思维,就是股票的发行由监管部门去控制节奏。为了不让股票大起大落,甚至于还要稳步上涨,最好是对发行的节奏加以控制。要控制这个节奏,必然监管部门要去审批,进行各种各样的控制。”李剑阁认为,“这也是股票审批制难以转化到注册制的一个认识问题”。
“这让我想起一件往事”,李剑阁回忆了1994年中国监管部门最著名的那次出手救市。
李剑阁谈1994年“大救市”,分析30年来证券市场“走走停停”背后原因1994年上半年,由于当时实行了比较严格的宏观调控,市场日益低迷,跌幅非常大。上交指数从1993年2月16号的最高点1558点,一路跌到7月份的333点。四五个月的时间,跌掉了五分之四。
1994年7月28号,国务院、证监会、上交所、深交所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召开会议,研究怎样对待当时股市下跌的严峻局面。会议形成了证监会与国务院有关部门就稳定和发展股市的座谈纪要,也就是中国资本市场历史上著名的三大救市政策:
第一条,年内暂停新股发行和上市;
第二条,严格控制上市公司的配股规模;
第三条,采取措施扩大入市资金范围,也就是允许券商融资,成立中外合资基金。
消息一出,当年8月的第一个交易日,上证指数就以18%跳空高开,买盘蜂拥而入,一天就涨了30%。接下来一周,沪深指数分别上升了104%和68%。
这场会议,李剑阁和高西庆都在场。时任证监会发行部主任的高西庆当时坐在后排,听到要救市的讨论,他坐立不安,悄悄给李剑阁递了个条子。
“这是饮鸩止渴,千万不能走这条路。”高西庆在条子上写道。
李剑阁示意高西庆赶紧发言。可惜的是,监管惯性思维并非几个人、几句话就能轻易改变。
回忆起这段历史,高西庆坦言,这样的控制会使市场预期造成巨大扭曲,违背市场的内在规律。而一旦形成路径依赖,事情就会变得更加棘手。
现在回过头来看,李剑阁也表示,30年来证券市场“走走停停”“停停走走”,而停下来的原因就是股指一掉,监管就要控制发行节奏。在审批思维的主导之下,中国的资本市场甚至有了“打新不败”的神话——买新股,特别是IPO之中的股票,就能赚钱。也由此,曾出现深圳申购万人空巷的场面。
沪ICP备06026464号-4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沪网文[2014]0587-13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许可证:0911603
©2011-2019 qingting.fm ALL Rights Reserved.
应用名称:蜻蜓FM | 开发者:上海麦克风文化传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