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期 • 福佳白与理想三旬

00:00
08:16
听完整版
主播信息
坚果1

坚果1

坚持梦想,果然如此。更多精彩请关注官方微信NutFM
关注
目光所至|Nut坚果电台
153
目光所致这个节目每期都会跟大家分享不同的音乐,想和大家一起通过一首音乐,深入了解这首歌的背景,从不同的歌曲中了解不同的故事,或是家国情怀或是爱而不得或是肩并肩的友情再或是人间亲情,品尝人生百态,也希望大家一定可以热烈而自由的活着,一定要成为自己人生中的一束光,永远是最温暖的。
人间事|Nut•坚果电台
130
音乐和故事,希望你可以在这里找到你自己。生活也许没有大起大落,但平平淡淡的生活里也会有感动。假如生活是一个平静的湖面,那音乐和故事就是落入湖面的水滴和周围泛起的涟漪……生活需要音乐,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故事和专属BGM。有人说音乐是情感的堆砌,亲情、爱情、友情、家国情……欢迎收听你我他的人生,在这个大大的城找到属于自己的角落吧~
心之旅|Nut•坚果电台
49
心之旅,一档分享音乐的电台。音乐像一颗神奇的药丸,可以化解人心中忧郁的情绪,打开封存的记忆。也可以让人感到快乐给人温暖。每一首音乐的背后都有故事存在,或是充满遗憾或是满怀期待……而听歌的人呢,心中又会有故事存在。这就是音乐的神奇之处。希望我给大家分享的音乐可以给大家带来愉悦,带来温暖和治愈。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开启这段奇妙的音乐之旅吧。
APP内查看主播
大家都在听
20世纪伟大钢琴家《约翰·奥格东(1)》
20世纪伟大钢琴家《约翰·奥格东(1)》
这张专辑收录了约翰·奥格东的演奏录音,包括拉赫玛尼诺夫、斯克里亚宾、阿尔康、布索尼的钢琴作品。 这套专辑收录的是奥格东精神病发前的早期录音,包括柴科夫斯基大赛前录制的布索尼《肖邦前奏曲九段主题与变奏》。奥格东弹奏的布索尼钢琴协奏曲满溢着炽热的火花与强烈的动态对比、音响深度,展现出奥格东音乐生涯中最光辉璀璨的一面,而这部协奏曲也成为奥格东的基本曲目之一。奥格东是从史蒂文森(早年英国演奏布索尼作品的权威钢琴家之一,曾录下布索尼《帕沙加利亚舞曲》)那儿听到布索尼这部钢琴协奏曲,当时他才九岁,对这部作品的印象是“所有钢琴协奏曲中最长,而且最杰出的一首”。 佩特里燃起奥格东对法国钢琴家、作曲家阿尔康的兴趣。《为钢琴独奏而写的协奏曲》在1973年春天出版时(1969年录音),封面设计是以迷幻为基调(年老的阿尔康侧面画像,头上有许多火焰与琴键)。这首作品不像美国钢琴家勒温塔尔(Raymond Lewenthal)所编辑的版本般顽强难驯。我在1973年4月号《唱片与录音》(Records Recording)杂志上发表评论时提到,这是一首带有史密斯式“诗意美感”(译注:RoLnald Smith,英国钢琴家与作曲家,擅长演奏阿尔康的作品并为其作品著书数册)的作品,而我对奥格东在慢板第五与六小节处,几乎以断奏取代原来断奏与圆滑对比演奏方式所持的保留态度至今仍然没有改变。琼·奇塞尔(Joan Chissell)在1973年4月号的《留声机》杂志中曾经提到,她十分欣赏奥格东在第一乐章大胆而且顽强的诠释,她觉得史密斯的演奏带有“坚实的节奏,能够完全掌控乐曲的细节与架构”,使音乐听来较“高贵”。奥格东以一般型态弹出开始主题的做法相当明智,他偏爱缩短第三拍(一开始的八分休止符或随后的四分音符也是),或是变更分句,并且强调一、三、五小节的前两拍(阿尔康在谱上标明的是相同的断奏)。奥格东的作法为阿尔康的作品找到更宽广的内涵。这张唱片在1970年代发行两年后即告绝版。
76014
凯文·科恩《云淡风轻》
凯文·科恩《云淡风轻》
这张专辑是凯文·科恩2001年发行的,从音乐欣赏角度,可以说对于Kevin Kern的一贯浓重情感音乐更加的完善和成熟,可以说,是Kevin Kern5张作品中最好的一张。在音乐背景的衬托和调节下,有了些“轻”的感觉。很巧妙的配合了小提琴的音律,在清脆亮丽的琴声中添加了一份柔情,值得一听。 非常喜欢深夜喝咖啡,那是孤独者的调味伴侣,喜欢煮咖啡的啵啵声音,也难以抗拒这种神奇的褐色液体所带来的浓浓的香味。在灯光下,默默的凝视着浓稠的化不开的液体的飞速旋转,没有一丝的犹豫,不停的旋转,带着白色的泡沫,带着白色的热雾,搅拌着咖啡,搅拌着一样化不开的情感和思念。 不是孤独,欢笑和快乐的声息、甜言蜜语的喃呢,仿佛还凝固在脑海的思绪里。刹那间,只是有些寥落,留下的是思绪中的凝固,和空气中的寒冷温度和静静的氛围。或许此时只有咖啡陪伴着,一起旋转、一起搅拌。 无聊间,音乐已然响起,凝结静默的空间里传出清脆的钢琴敲击声,没有复杂的起止休符,只是简简单单的一键,一键又一键,音符犹如一颗颗的星星,闪烁着,炫目着,而背景衬托的电子键盘音乐如墨黑的天空的铺垫,宽广而无边,星星一颗颗地镶嵌着,黑色的天空衬托出星星的闪亮和美丽。忽然,小提琴打破了此时的宁固,音乐悠长却又长贯不息,附呵着钢琴的旋律的一并回转,小提琴的音乐犹如一条绵绵延延的细不可见的长丝,把每颗音符珍珠串了起来,排列着,然而由于丝线太长了,延伸中,细细薄薄的丝弦挡不住钢琴丰富而沉重的情感,不由得颤动起来,更随着风的吹动而旋转,缓缓小小的起伏着。齐头并进中,小提琴,钢琴始终配合得天衣无缝,小提琴串起的钢琴音符最终成为天空中最美丽的一道银河,或者说是一贯深夜的长虹! 默默的聆听着,无言、无语,思绪也伴随着一并去串联了,最终,音乐、星星、沉默、宁静,浑然了起来。搅拌啊!搅拌啊!旋转哦!旋转哦!冲进了浓浓郁郁的感情咖啡。液体已经顺从的滑入咽喉,随着液体在体内的扩散,甜甜的、腻腻的,凯文·科恩那浓得化不开的钢琴感情再次的涌入心间。
1.2万10
霍尔绍夫斯基《肖邦、莫扎特、巴赫》
霍尔绍夫斯基《肖邦、莫扎特、巴赫》
这张专辑是钢琴家霍尔绍夫斯基演奏肖邦、莫扎特、巴赫的钢琴独奏作品,录音时他已经年过九十,偶尔有些跑动不很清楚,但这也没什么可说的,年纪摆在那里,让人惊叹不已的是钢琴家演奏中仍旧耸立的东西。包括那明净的触键风格,立体的声部塑造,或许是源于莱谢蒂兹基的歌唱性,以及那个施耐贝尔、费舍尔活跃的年代里,典型的综合智性与灵感的风格框架。聆听他演奏的莫扎特钢琴奏鸣曲,在慢乐章中,钢琴家力求将每一指触都立稳,由此呈现他的歌唱思维,又在若隐若现的一些岁月痕迹中,将原作的抒情性表现为强烈的渴望,确实带给人非常特别的聆听体验。 米奇斯瓦夫·霍尔绍夫斯基(Mieczyslaw Horszowski,1892-1993)俄罗斯钢琴家。如果有人可称作天生奇迹,霍尔绍夫斯基当之无愧。他的演奏生涯是表演艺术界最长寿的。1993年5月22日(101岁)去世时,他的老师,著名教师莱谢蒂兹基的最后一个传人走了。莱谢帝兹基是贝多芬的高徒车尔尼的学生,活到八十五岁,在1915年去世。老师死后,学生又活了将近80年。在霍尔绍夫斯基生命的最后十年中,依然活动频繁,对如此高龄的人来说难以想象。他名副其实地一直演奏,教学到死。听众对他的音乐修养和诗情画意敬仰备至,他们多么希望抓住这个小个子,不让他走。永远令人难忘的是他那美丽纯净的歌唱音色,那是莱谢蒂兹基的教学标记。要领略霍尔绍夫斯基的纯净音色,请听他演奏的肖邦《降D大调夜曲》,录于他的晚年,是录成唱片的肖邦夜曲的最佳演奏。或者请听他在赫尔辛基弹的莫扎特奏鸣曲的现场录音,那些奏鸣曲到他手上都变成了小型歌剧。霍尔绍夫斯基是得天独厚的艺术家,几乎从孩提时期起,这个“当代的莫扎特”(人们常这样称他)便一直以其独奏曲目的演绎和室内乐演奏之默契颠倒众生。
165714
评论(0条)
快来抢沙发吧!
打开蜻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