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4 –“孝悌精神”穿越时空

00:00
22:57
听完整版
主播信息
中华文化大讲堂

中华文化大讲堂

人人都是蜻蜓主播,欢迎关注中华文化大讲堂
关注
《论语》的妙用
406.4万
《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是儒家传道、授业、解惑的基本教材。几百年来,“四书”在我国广泛流传,其中许多经句已成为脍炙人口的格言警句,是上至帝王将相,下至黎民百姓治国、修身、立德的根本依据。在“四书”中,《大学》可比作“人生成功线路图”(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中庸》可看做人生成功的理论指导;而按照“修齐治平”的路线,秉承《论语》的操作方法,实践成功的案例则为孔子、孟子两位圣人。从这个意义上说,《论语》是经过检验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实际操作方法。《论语》传递给我们的是积极的生命姿态;认真的工作态度;推己及人的仁者之心;以及家国天下的大丈夫情怀与天下为公、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
刘宏毅讲千字文智慧
13.2万
《千字文》诞生在南北朝时期,作者周兴嗣。《千字文》是用一千个不重复的汉字编成的韵文,是一部集识字、习字为一体的字书。最初只是在皇宫中流传,后来流入民间,从隋朝开始作为乡塾的通用教材,一直流传到今天,有一千五百年的历史了。《千字文》是中国历史上最优秀的启蒙经典,仅用一千个汉字就勾勒出一幅完整的中国文化史的轮廓,代表了传统启蒙教育的最高水平。《千字文》 语言优美,词藻华丽,几乎句句引经,字字用典。
中国人的家训-弟子规
8.2万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后经由贾存仁修订、更名而成。《弟子规》虽是一本童蒙养正读物,但因其内容源自《论语》,实则涉及为人之根本。主讲人李毅多老师以其丰厚的人生阅历及修学功底解读《弟子规》,借鉴古人、贯通现代,融合东西,将积淀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用生动的语言,鲜活的事例演绎成当今社会生活、道德规范的宝贵镜鉴,并亲切地把《弟子规》称为“中国人的家训”。
APP内查看主播
大家都在听
《道论》祝国斌
《道论》祝国斌
曾经豪迈闯天涯,处处红尘处处家。 无奈染缸多墨色,可怜人境少菁华。 十年稽首拜书圣,一夜豁然明镜花。 乐水乐山随性去,春心春眼醉云霞。 南山采菊乐无涯,尘网恢恢亦是家。 白雪阳春双耳悦,小桥流水众心华。 无风依旧观飞絮,不雨犹能赏落花。 天若有情天助我,人间携手沐新霞。 十年磨一剑,本篇道论,实际上是笔者自2007年潜心读书以来,所阅读的大量的中国儒释道以及西方哲学书籍的感悟的综合,该综合力图从人类最基本的道出发,融汇中西,阐明大道相通,大道至简,大道唯一的思想,提出个人或人类修身养性中问道、求道、明道、悟道、修道、化道,天人合一之法,形成笔者以道为中心的融汇中西哲学的道学体系,以期最终在人道、天道的指引下实现人类自身以及人类与万物的和谐。于此,套用佛学的说法,于己而言,以道度己;于人而言,以道度人。 正所谓我读六经,六经读我,我悟六经,六经悟我,本篇道论中的各条感悟,源于中西哲学经典的启发,表面上继续归类于各类门派中,实际上并不受一家一派的制约,笔者希望通过批判地继承与发展,尽为我用,在继续感悟并保留中西各家侧重点的前提下,持正纠偏,抒发己见,融各家于一体,形成笔者所感悟的符合人类生存、发展的天人合一之道。 简言之,于我而言,求道、悟道之学,既是兴趣使然,更是天命所归。其实,大道至简,道不远人,一针一线尽在道中。若能融汇中西哲学,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即便只得万一,也已不虚此生。 再言之,本篇道论,全都是笔者个人的感悟与观点的总结,不强求读者全部或部分接受,如果读者读后觉得能有所启发而能有一些自悟自得,就是对笔者最大的安慰。佛不度人人自度,道不悟人人自悟,佛道之得,人所自度自悟。本篇道论的帮助,最多只是随缘开示而已。
24.5万297
评论(0条)
快来抢沙发吧!
打开蜻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