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元正纪大论篇第七十一(二)

00:00
12:26
听完整版
主播信息
高航

高航

从前有一位轩辕黄帝,生下来就聪明伶俐,年龄很小就善于言辞,对事物理解力很强,长大后忠诚睿智,成年后登上天子之位。
关注
《黄帝内经》白话详解
332.4万
黄帝内经包括《素问》《灵枢》两大部分,共162篇,《素问》主要以阐释阴阳五行,天人相应,五运六气,天文历法,病机诊治,治法准则为主,《灵枢》主要以解释经络针灸,人体解剖,疾病病症及祛病之法为主。 对于这样一本被历代医家视为圭臬,奉为经典的奇书,如果有更多的读者听众能够看到看懂,听到听懂,那当然是一件再好不过的事。
妇科炎症大科普
4.2万
本专辑采用读者问,名医答的形式,对25种常见疾病综合症和重要症状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预防保健的问题做了尽可能详细而通俗的阐释。
养生
52.1万
每天一点养生常识,健康百岁无人能敌!
APP内查看主播
大家都在听
《病因赋》白话讲记(完整)
《病因赋》白话讲记(完整)
中医经典 病因病机方剂全解 修身养心 夫百病之生也,各有其因,因有所感,则显其症。症者病之标;因者病之本。故《内经》有曰:“知标本者,万举万当。未知标本,是谓妄行”。 盖百病皆生于六气,诸症莫逃乎四因。伤寒症传变六经,必须熟认。瘟疫病感冒四气,务要先明。内伤脾胃者,辨有余与不足。外感热病者,知夏热与春温。卒中风因有四端,治分三中。破伤风原有三种,治别三经。中暑有动静之异。受湿有内外之分。火有七说,痰有十因,气有九论,郁有六名。疟犯暑风,更兼痰食。痢因湿热,及受积停。呕吐者,胃气逆而不下。泄泻者,脾气伤而不平。霍乱,脾寒伤食所致。痞满,脾倦积湿而成。呃逆者,胃气之不顺。咳嗽者,肺气之不清。嗳气皆由于痰火。咽酸尽为乎食停。中满臌胀者,脾虚不运。噎膈翻胃者,气食相凝。喘急有虚有实。痉症有阴有阳。五积六聚,总是气凝其痰血。五劳六极,皆是火烁乎天真。吐血出于胃腑。衄血本乎肺经。痰涎血,属于脾脏。咯唾血,属于肾经。牙宣者,阳明之热极。舌衄者,少阴之火生。腹中窄狭,而痰火各别。胸中烦热,而虚实可分。惊悸,痰迷恐惧所致。健忘,血少忧郁而成。癫狂者,分心肝之热极。痫症者,寻痰火之重轻。便浊有赤白之异。汗出有自盗之名。九种心疼,痛在胃脘。七般疝气,病在厥阴。胁痛有两边之别。头风有左右之分。腰痛肾虚而或闪挫。腹痛寒气而或食停。痿症不足与湿热。痹症寒湿与风乘。四种遗精,心肾不能既济。五般黄疸,湿热熏蒸而成。眩晕者无痰不作。消渴者无火不生。不寐者,痰火旺而血少。多睡者,脾胃倦而神昏。大便秘乃血液燥结。小便闭乃气滞不行。痔疾、肠风湿热所致。发斑、瘾疹风热所成。耳聋者肾虚之故。目疾者肝火之因。齿疼乃胃热虫蛀、喉痹乃火动痰生。鼻塞者肺气之不利。口疮者脾火之游行。女人经水不调皆是气逆。妇人心烦潮热多是郁生。带下沙淋由于湿热。崩漏下血为损任冲。胎孕不安治有二理。产后发热原有七因。 兹有七十四种之病,略举其概而赋云。欲知其备,后论详明。看方犹看律,用药如用兵,机无轻发,学贵专精。
65.4万149
中医舌诊教学合集
中医舌诊教学合集
“辨舌质可辨脏腑的虚实,视舌苔可察六淫之浅深。”进行舌诊时应将舌质和舌苔辨证结合,一般情况下二者反映病变是一致的,但也有不一致现象出现,这就需要综合分析,全面衡量,参考其他证候,做出正确的判断。 主病及相关研究:正常舌象:舌体柔软,活动自如,颜色淡红,舌面铺有薄薄的、颗粒均匀、干湿适中的白苔,常描写为“淡红舌、薄白苔”。 观舌,主要是观察舌质和舌苔两个方面的变化。舌质,又称舌体,是舌的肌肉脉络组织。舌苔,是舌体上附着的一层苔状物,由胃气所生。所谓“胃中生气”是指脾健运化,胃主受纳(即认为是人体消化机能正常),脾胃生理功能正常则舌上可现一层薄润的舌苔。机体在疾病病理变化过程中,阴阳的盛衰,气血的调和,津液的存亡,均可直接反映在舌苔变化中,察舌苔的变化,即可知脏腑盛衰(内脏器官病变)、病邪凶吉进退(疾病严重程度)。 诊舌的注意事项: 1.光线影响 光线的强弱与色调,对颜色的影响极大。望舌应以白天充足而柔和的自然光线为佳,如在夜间或暗处,用日光灯为好,光线要直接照射到舌面,避免面对有色的门窗。 2.饮食或药品影响 饮食及药物可使舌象发生变化,过冷过热的饮食及刺激性食物可使舌色发生改变。过食肥甘之品及服大量镇静剂,可使舌苔厚腻。 3.口腔对舌象的影响 牙齿残缺,可造成同侧舌苔偏厚,镶牙可以使舌边留有齿痕,睡觉时张口呼吸者,可以使舌苔增厚等,临床上应仔细甄别,以免误诊。
13.3万23
评论(0条)
快来抢沙发吧!
打开蜻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