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扎特:降E大调钢琴与木管五重奏K. 452

00:00
22:49
听完整版
主播信息
96涛声依旧

96涛声依旧

人人都是蜻蜓主播,欢迎关注96涛声依旧
关注
古典音乐--其他乐器协奏曲
33.6万
羽管键琴、管风琴、铜管乐器、木管乐器
古典音乐--莫扎特《夜曲/小夜曲/安魂》
1245
6首夜曲、13首小夜曲、D小调安魂曲
古典音乐--莫扎特《舞曲集》
1311
专辑收录莫扎特所作舞曲66首
APP内查看主播
大家都在听
李赫特《俄罗斯历史录音档案》(协奏曲辑)
李赫特《俄罗斯历史录音档案》(协奏曲辑)
这套专辑收录了俄罗斯钢琴巨匠斯维亚托斯拉夫·李赫特1952-1983年间在俄罗斯留下的珍贵历史录音。专辑收录李赫特演奏的钢琴协奏曲, 除了标准的音乐会曲目之外,还有一些新鲜的曲目,如弗朗克、布里顿、伯格和亨德米斯的作品。 著名指挥家如Evgeny Svetlanov、Kyril Kondrashin和最近去世的Rudolf Barshai(他最喜欢的指挥家)。 李赫特是20世纪最伟大的钢琴家之一,也是那个时代最独立、最神秘、最难以捉摸的艺术家之一。。他是个严厉的自我批评者,很少对自己的录音结果感到满意。他的批评常常包括指挥、制作人和音响工程师。 这些唱片通过他心爱的海顿、莫扎特、贝多芬(尽管他只录制了他的第一、三协奏曲以及三重奏协奏曲)和勃拉姆斯,捕捉了他从巴赫到布里顿的各种协奏曲。许多录音都是在商业发行之前录制的。这里的德沃夏克来自1966年,由Kondrashin指挥。著名的百代唱片公司与克雷伯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李赫特声称,他和克雷伯都不是在最佳状态。以作曲家指挥的布里顿协奏曲为例,这里的录音比著名的迪卡LP早3年。李赫特对此很不高兴,因为布里顿显然病了,而且是“他自己的影子”。勃拉姆斯2号和舒曼都来自指挥家的私人录音,乔治·乔治斯库在两首协奏曲中都担任指挥。李赫特自我批评的一个很好的例子可以在他对他后来的RCA芝加哥交响乐团/林斯多夫唱片的评论中找到。它赢得了格莱美奖。这组作品还包括李赫特喜爱的一些不太知名的作品——弗朗克的《精灵》和德沃夏克钢琴协奏曲。从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李赫特共演奏了25多次德沃夏克钢琴协奏曲。他比任何一位钢琴家都更努力地把这首曲子恢复到演奏曲目中去。
61566
勋伯格、西贝柳斯《小提琴协奏曲》
勋伯格、西贝柳斯《小提琴协奏曲》
这张专辑是希拉里·哈恩与埃萨-佩卡·萨洛宁指挥的瑞典广播交响乐团合作,演奏二十世纪美籍奥地利作曲家勋伯格和同时代的芬兰作曲家西贝柳斯的《小提琴协奏曲》。希拉里·哈恩选择录制这两部作品,是为了凸显她驾驭现代大型作品的能力,以及过人的技术能力。 在专辑录音中,希拉里·哈恩给人以强烈的震撼力,实话说勋伯格的《小提琴协奏曲》即便有上佳的技术能力,也并不是很好把握的作品,希拉里·哈恩的诠释表现出成熟的知性美,她把作品中融合现代意识与复古韵味的特色很好地表达出来,灵动而不失优雅,又以无懈可击的全局观念征服了乐迷。在她演绎的西贝柳斯《小提琴协奏曲》中,可以听到不亚于当代任何一位同辈小提琴家的出色演奏技巧,希拉里·哈恩祛除了早期演奏趋向于过分热情、急躁的状况,同时也把作品中那种北欧民族风味恰如其分地烘托出来。 埃萨-佩卡·萨洛宁指挥的瑞典广播交响乐团在录音中也有高分表现,乐团对两部作品特别是西贝柳斯《小提琴协奏曲》的气氛营造相当到位,令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音乐制作和音响制作阵容都是一流的,使专辑的完成度很高,音质也达到发烧级别。 勋伯格《小提琴协奏曲》作品36,作于1935年至1936年,呈献给韦伯恩,采用十二音技法创作,小提琴大师海菲兹曾经拒绝首演这首作品。几乎没有人会认为演奏此曲会简单轻松,它棱角分明、怪异的装饰,多处长独奏段落可以说是专为摧残小提琴手创作。 西贝柳斯《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作品47,完成于1903年,是他唯一的小提琴协奏曲。此曲有着交响曲的规模,一把独奏小提琴和管弦乐队的其它乐器有着同等的地位。一个为独奏演员而作的华彩乐段在第一乐章的发展部大放异彩。
79866
希拉里·哈恩《贝多芬小提琴协奏曲》
希拉里·哈恩《贝多芬小提琴协奏曲》
这张专辑是希拉里·哈恩与大卫·辛曼指挥的巴尔的摩交响乐团合作,演奏贝多芬《小提琴协奏曲》、伯恩斯坦《小夜曲》。希拉里·哈恩的演奏,不仅风格刚健、技巧圆熟,更难得的是,她那清新脱俗的提琴音色和音乐性格,她的演奏完全不曾受到不良音乐习惯的沾染,乐思稳健且直观,见解独特并能兼顾传统。 贝多芬《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作品61,1806年完成。这是贝多芬唯一的一部小提琴协奏曲,四大小提琴协奏曲之首,自古一直被誉为小提琴协奏曲之王。这首乐曲旋律柔美、格调高雅、规模宏大,颇具王者风范。 伯恩斯坦《小夜曲》,副标题“根据柏拉图《会饮篇》为小提琴、弦乐队、竖琴和打击乐器而作”。创作于1954年,题献给美国小提琴家斯坦因的夫人。此曲接近小提琴协奏曲,透过它,我们能清晰了解伯恩斯坦不俗的作曲才华,既使属标题音乐,我也愿意把它作为纯音乐来听,它的确带有描述性,但我感觉其内发源点更多的来自于音乐自身的逻辑,也可以这样说,创作灵感源于柏拉图作品,但音乐的走向更多的得益于纯音乐的律性,语言阐述方式与纯音乐的内发性表达难分难解,也由于结构相对紧凑,律性十足,颇有引人入胜处,听者基本可以脱开柏拉图原作来欣赏,这是不同于理查德·施特劳斯《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的地方。
3.8万8
评论(0条)
快来抢沙发吧!
打开蜻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