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1 李敬泽|消失的旅行者

00:00
15:43
听完整版
主播信息
大方9d8fc7

大方9d8fc7

Open Another World.
关注
大方FM
1.3万
Open Another World. 这是一档不只有文学的播客节目。
对话米亚·科托与李陀:界限与代沟
606
2018年8月大方文学节期间,中信出版·大方邀请资深记者柏琳,对诺贝尔文学奖候选者、莫桑比克国宝级作家米亚·科托;以及小说《无名指》作者、当代著名知识分子李陀分别展开一场访谈,聊聊她们对不同大陆之间的界限、对不同代人之间的代沟的看法,勾勒出当代知识分子对这个世界的认知图景。
2018大方文学节 | 旅行与叙事:我的文学漫游记
6.8万
2018大方文学节邀请十八位文学创作者,以“旅行与叙事:我的文学漫游记”为主题,畅谈难忘的“旅行”故事。每位嘉宾将在15分钟的时间里面,展开一次别开生面的演讲,同时还将带来一件“旅行小物”,为他们的故事背书。在真实的空间里,重新发现文学的价值。
APP内查看主播
节目详情



有点慌,因为走错“路”了。本来我一直以为我今天的主题是“旅行的意义”,为此我还写了2页的提纲。但是我刚才往这儿一站发现主题根本不是,主题是“旅行与叙事”旅行的故事。我还是按我的提纲说吧,看看我能不能圆回来,把作文最后点题点到“旅行的故事”上。


之所以在这个时代要谈论旅行的意义,首先可能是因为有人认为这个时代旅行已经无意义了。这样的人肯定有,因为前两天我在报纸上看到有人已经在“上海国际文学周”主论坛上谈论旅行无意义,对此我是完全不能同意的。


为什么会有人认为旅行无意义?他们会说我们现在手里有手机,有互联网,有关于世界各地任何地方任何一个角落的海量图片、影像,世界任何风景,任何风俗对我们都已经祛魅,都不是神秘的。所以我们所说的“远方”,在前现代遥不可及的“远方”在这个时代已经仅仅是靠手指按键就可以抵达的,因此有人认为旅行是没有意义的。


我觉得这不对,因为按照这样的逻辑,恋爱也是没意义的。在这个时代通过手机通过互联网有大量、海量关于男人和女人关于容颜和身体的影像和图像,也有大量的爱情片或者其他什么片可看,这绝不意味着我们因此就不会再爱别人了,绝不意味着我们不会开启从一个人的心到另外一个人的心,从一个人的身体到另外一个人身体艰难的旅途。所以我认为“旅行”在这个时代依然有意义。为什么?因为在我看来旅行几乎是人之为人的基本条件、根本条件。


据说我们所有人包括刚刚的莫桑比克老兄所有人的祖先都是东非草原和丛林里的一群“动物”,这群“动物”在多少多少万年以前做了一个决定,或者说他们体内的某种神秘基因忽然被启动了。


他们决定从树上下来开始旅行,我们看看早期人类的迁徙就得承认这些老祖宗们是最伟大的旅行家,那个时候他们手里没有地图,也不知道前面是什么,但是他们被体内的某种激情支配着走到了世界各地,并且在走的过程中他们创造了自己,他们成为人,而且他们成为各种不同的人。走到亚洲的获得了黑头发,走到北欧的获得了金色的头发。旅行创造了人。


所以在这个意义上说我觉得“远行”和“归来”是文学的基本主题,或者说“向远方而去”和“从远方回来”是文学的基本主题,这个主题在我们这个时代依然有效。依然具有强大的活力和广阔的空间。这里面的要害是什么呢?要害就是刚才李蕾所谈到的——“自由”。



旅行应许着自由,同时自由中包含着巨大的风险和困难。当我们决定旅行的时候人是把自己放进了一个未完成向着某种目的或者暧昧不清的某种目的和愿望前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创造自己,我们发现自己,同时我们也会迷失,也会被过程中的种种困难、种种考验所击败。所以我们会看到在人类最早最伟大的旅行文学之一《奥德赛》里有非常好的引喻水妖塞壬,在旅途中我们会碰到水妖塞壬,他能发出美妙的歌声,但是它也能把我们吃掉。


所以不仅是《奥德赛》,包括像《唐·吉诃德》、《西游记》等小说里都是在应许自由的同时见证着在经历自由时心中的虚妄和软弱,我们的痛苦和迷失。在这个意义上说,旅行的意义几乎就是人之为人的意义,是永恒的。


19世纪的欧美文学在我看来基本上就是旅行者的文学,是各种意义上的旅行。在这样文学中我们能够看到世界急剧地扩张,而人在急剧扩张的世界里如何面对自己,如何在勘探世界的同时不断地勘探自己。这样的文学我觉得在中国,在21世纪的中国正在被重复着。历史有的时候会重复,会以各种奇妙的方式在不同的地点重复,我坚信21世纪的中国可能会迎来真正的旅行者和真正的旅行者的文学。


为什么?因为就在现在、就在此时中国正如19世纪的欧洲一样同样面临着急剧扩张的世界图景,中国人走向了全世界,深度地卷入了世界各国的生活。但是,中国人可能还没有做好准备,我们是旅游者,我们是工人和商人,但是我觉得我们可能还没有准备好做一个世界上的旅行者,没有准备好面对、探索、认识和我们存在巨大差异的崭新世界,也没有准备好在这样的崭新世界里如何成为“新的自己”。


在这个意义上本次大方文学节的主题确定为“旅行与叙事”是特别有意义的,在中国的文学传统中我们有游记的传统,读了无数的游记,我不认为游记里的游山玩水的人是旅行者,因为他只是在他熟悉的世界里重复着他所熟悉的世界,感受着他所熟悉的世界真正,的旅行者面对巨大危险的未知。


在这个意义上中国文学中、中国的历史传统中真正旅行者为数其实并不多,从法显——玄奘——黄遵宪——郭嵩焘这样的旅行书写者在中国历史和文学中是真实同时又是偏僻的脉络。


我相信,就在现在,在21世纪真正旅行者、真正愿意承受旅行的自由和风险,真正愿意在旅行中认识世界同时创造自我的旅行者会在文化和文学中越来越多地出现。我自己愿意成为这样的旅行者,我自己愿意把我的名字偷偷地放在从法显——玄奘——郭嵩焘——到黄遵宪稀少而伟大的序列里做卑微的“脚柱”。


我期待这能够在下次跟大家讲讲我的旅行与叙事。


谢谢!

展开
大家都在听
元生讲《未来简史》
元生讲《未来简史》
了解历史,才能想象一个不同的未来 ————尤瓦尔.赫拉利 《未来简史》是全球瞩目的新锐历史学家,希伯来大学的历史系教授尤瓦尔.赫拉利的第二本巨著,他的第一本书—《人类简史》成为了人类学领域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书,也使他闻名世界。 《未来简史》预测的是21世纪人类社会将要发生的变革,聚焦于科技、政治、社会、宗教的交互作用。比如说,当大数据比我们更了解自己的意愿和观点时,会对政治产生怎样的冲击?当人工智能在越来越多的工作中胜过人类,就业市场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如何面对基因工程,以及我们有多大可能性会生产出“超人”并战胜衰老和死亡? 更重要的是,当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科学技术发展日益成熟时,我们生活中的绝大部分人将沦为“无用的群体”,只有少部分人能进化成“神人”,那么国家和社会将会以怎样的态度对待“无用的群体”,我们今天应该做什么样的改变和思考?正如尤瓦尔.赫拉利在书中所说:“最好的预测未必是实现,而是对当下的影响!” 元生将以女性的视角和感性的表达为您详尽、轻松、客观地解读《未来简史》,在和作者一起对未来展开丰富想象的同时,更愿意和正在收听这本书的您一起思考和碰撞,比如书中说,未来决定你将和谁约会的不是自己的自由意志,而会完全听从人工智能的建议,即便你不那么心甘情愿,但是你会绝对地相信:人工智能系统一定会保证你未来的幸福。 哦?真的会这样么?你愿意和一个可以带给你无比幸福的丑八怪约会,而放弃男神么? 哈哈哈,未来深不可测,就让我和你一起去探险吧......
284.6万28
【影子兵读经典】追忆似水年华 第一部
【影子兵读经典】追忆似水年华 第一部
欢迎添加~ 主播Q群:536352229 主播微信公众号:影子兵 微信公号有专属节目、笑笑的早安音乐、以及主播全网所有有声书链接 传统媒体资深主播影子兵播讲 稿件内容来源于网络 《追忆似水年华》(又译为《追寻逝去的时光》)是20世纪法国伟大小说家马塞尔·普鲁斯特(1871~1922)的代表作,也是20世纪世界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小说之一。被誉为二十世纪最重要的文学作品之一的长篇巨著,以其出色的心灵追索描写、宏大的结构、细腻的人物刻画以及卓越的意识流技巧而风靡世界,并奠定了它在当代世界文学中的地位。 法国著名传记文学家兼评论家A·莫罗亚在1954年巴黎伽里玛出版社出版的《七星丛书》本的《追忆似水年华》序言中写道:“1900年至1950年这五十年中,除了《追忆似水年华》之外,没有别的值得永志不忘的小说巨著。不仅由于普鲁斯特的作品和巴尔扎克的作品一样篇帙浩繁,因为也有人写过十五卷甚至二十卷的巨型小说,而且有时也写得文采动人,然而他们并不给我们发现‘新大陆’或包罗万象的感觉。这些作家满足于挖掘早已为人所知的‘矿脉’,而马塞尔·普鲁斯特则发现了新的‘矿藏’。”这也是强调《追忆似水年华》的艺术优点就在于一个“新”字。然而艺术发展的客观规律并不在于单纯的创新,也不在于为创新而创新,更不在于对于传统的优秀艺术传统采取虚无主义的态度,从零开始的创新。创新是艺术的灵魂,然而创新绝不是轻而易举的,绝不是盲目的幻想。《追忆逝水年华》的创新是在传统的优秀艺术基础上的发展。 法国诗人P· 瓦莱里和著名评论家、教授A·蒂博岱(1874-1936)都在他们的评论中夸奖《追忆逝水年华》的艺术风格继承了法国文学的优秀传统。 安德烈·纪德和蒂博岱都提到普鲁斯特和十六世纪的伟大散文作家 蒙田(1533-1592)在文风的旷达和高雅方面,似乎有一脉相承之妙。还有别的评论家甚至特意提到普鲁斯特受法国著名的回忆录作家圣·西门(1675-1755)的影响。外国作家如 毛姆、 弗吉尼亚·伍尔夫、 纳博科夫、 海明威等都曾高度评价过这部作品。
11.7万52
评论(0条)
快来抢沙发吧!
打开蜻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