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你了解唱歌表情重要性

00:00
03:54
听完整版
主播信息
360致富平台

360致富平台

致富,智富,知福,智见财富,知简采福!本人理念:穷人不尽,我不富有!
关注
跟我学唱歌—教你实用唱歌技巧
75.4万
跟我学唱歌,让你重新认识自己的声音,迅速学习到一套大咖们都在用的唱歌秘籍。 我用多年教学经验,把唱歌中常犯的小错误整理出来分享给大家,让学唱歌的朋友少走弯路,节约时间,节约精力,唱出热情,唱响生活!
APP内查看主播
大家都在听
20世纪伟大钢琴家《哈丝姬尔(2)》
20世纪伟大钢琴家《哈丝姬尔(2)》
这张专辑收录了克拉拉·哈丝姬尔的演奏录音,包括莫扎特、贝多芬、舒曼、舒伯特的钢琴独奏作品。 第一首莫扎特《C大调钢琴变奏曲》以简单、纯真的曲风展开,紧接是一个带有舞曲性质的2/4拍节奏以及全音和声,这段简朴的八小节乐段正是这首变奏曲的主题。一般人或许认定这只是一首童谣,因为在英国系国家,《小星星》就是根据这首德国童谣《妈妈听我说》填词而成(但是作曲者的姓名已经无从考证)。莫扎特以这段简单的旋律为基础,创作出这首纲琴十二段主题变奏做为教材(时间约在1781年到1782年间,地点是维也纳)。这里收录的是哈丝姬尔在1960年5月的录音,她的演奏无疑弹出这首作品的价值,低音声部清澈透明的声音似乎也成为简单主题的一部分。在接下来的变奏里,主题仍然一再出现,但是是以各种不同色彩的声音来表现。哈丝姬尔努力地让键盘唱歌以弥补钢琴天性的不足,重视手指圆滑弹奏的程度更甚于依赖踏板。 《九段主题与变奏》是莫扎特1789年4月29日在波茨坦完成的作品,主题选自迪波尔为大提琴所写的六首大提琴奏鸣曲中D大调小步舞曲。它对演奏者的要求比起《小星星变奏曲》更严苛。虽然每一段变奏都有不同的个性,哈丝姬尔却贴切地表达出这首乐曲的精髓,主题一直呈现优雅的美感。负责低音声部的左手(例如:第二段变奏的十六分音符、第三段变奏的琶音与第四段变奏的断奏)为主题的发展奠定基础,主题在小调的变奏乐段呈现出忧郁的色彩,抒情的慢板则有朴实率直的平静。最后一段变奏是以欢乐的2/4拍写成,哈丝姬尔的诠释恰如其份,忠实的呈现出乐曲的欢乐气氛,从中完全嗅不到她日常生活的悲哀。 接下来是两部钢琴奏鸣曲。《第二钢琴奏鸣曲》K.280是莫扎特十九岁的作品,《第十钢琴奏鸣曲》K.330约在1783年创作于萨尔兹堡。两部奏鸣曲中间的慢板乐章结构都比前后两个乐章紧密与精细。《第二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甚快板”是根据低音主题进行转位发展,以3/8拍写成的终乐章滑稽且快速;在《第十钢琴奏鸣曲》稍快板乐章里,哈丝姬尔恰当而果断的弹奏出音乐里的活力。两部奏鸣曲的中乐章就像歌剧里的咏叹调场景。《第二钢琴奏鸣曲》慢板乐章是以f小调写成,风格正好与《第十钢琴奏鸣曲》的行板乐章形成对比,但是哈丝姬尔都浪漫地“唱”出这两个乐章,并且强调这两个乐章沉思的风格。这两部奏鸣曲都以三段体或两段体写成,哈丝姬尔的演奏不失其透明度,是非常有说服力的莫扎特诠释版本。
3.2万33
里姆斯基-柯萨科夫《天方夜谭、金鸡组曲》
里姆斯基-柯萨科夫《天方夜谭、金鸡组曲》
这张专辑是雷纳德指挥捷克斯洛伐克广播交响乐团,演奏里姆斯基-柯萨科夫《天方夜谭》、《金鸡组曲》、《萨特阔》。虽然捷克斯洛伐克广播交响乐团演奏的精致度和弦乐音色都不如西欧的乐团,但木管的独奏乐段都很优秀,且在尾场都使人兴奋。特别是《萨特阔》一曲很有气氛。录音华丽、生动,原因是录音场地的音响性比较出色。 《天方夜谭》(又名《舍赫拉查德》)作品35,里姆斯基-柯萨科夫的代表作之一,取材于著名的阿拉伯民间故事集《天方夜谭》(即《一千零一夜》),作品写于1888年,同年在圣彼得堡首演;《天方夜谭》这部伟大的民间故事集内容包罗万象,有格言、谚语、寓言、童话、恋爱故事、冒险故事、历史故事和名人轶事等,写情写景深刻生动,真实地反映出中世纪阿拉伯地区的社会制度、生活方式、宗教信仰和风土人情;这部交响组曲作品便是根据《天方夜谭》中的画面和场景以音乐的形式描画出来的伟大作品。此曲由一些阿拉伯东方的画面和形象交替组成,其中有的是风俗性的趣闻、有的是幻想性的大自然景色或爱情的场面;有时充满炽热的激情、有时则是细腻、温柔和静观的抒情诗。所有这些都以诗意为其基调,洋溢着浪漫主义的敏锐感情,散发出东方神话故事的芳香…… 《金鸡组曲》1906年,早在创作《金鸡》歌剧时,里姆斯基-柯萨科夫就利用歌剧中的音乐片断写成了管弦乐组曲第一、二乐章,可惜未完成即已谢世。1907年由其门生施泰因贝格和格拉祖诺夫按作曲家生前意图增补了第三、四乐章,而续完此曲。 交响音画《萨特阔》作品5,作于1867年。同年12月9日由巴拉基列夫指挥在俄罗斯音乐协会首演。1869年修订,1870年在莫斯科出版。是里姆斯基-柯萨科夫青年时代的代表作,有“第一部俄罗斯交响诗”之美称。作品取材于俄罗斯民间叙事诗《壮士歌》:古斯里琴手萨特阔的船无法启航,根据抽签萨特阔被作为贡品抛入了海底,海神将他立即拖入了海王宫,这时宫中正在举行宴会,海王让萨特阔弹古斯里琴助兴。海神们在琴声中疯狂舞蹈,破坏了平静的海面。后来萨特阔拉断了琴弦,舞蹈停止,大海才恢复了平静。这部音画引子部分是对平静海面的描绘,以后是对萨特阔进入海底的情景描绘。乐曲中心是对盛大宴会场面和狂热舞蹈的描写。
34087
富特文格勒《贝多芬·第七交响曲、科里奥兰
富特文格勒《贝多芬·第七交响曲、科里奥兰
富特文格勒受到浪漫的彪罗和精确的尼基什的影响很大,从而揉成自己内在的、抒情的指挥独具特点。作为上世纪其中一位最伟大的指挥大师,富特文格勒的影响是极为深远的。以他作代表的德国酒神指挥风格,极富浪漫主义色彩的风格,与托斯卡尼尼那客观理性、忠于原意的阿波罗式风格大大影响了后世的指挥;他演奏往往并不僵死于音符和标记本身,而是在深入的考察作品本身之后,将音符背后的音乐真意呈现出来。所以这样的演绎在顾及及原作的风格及结构上却有著更加鲜活的生命和内在统一的平衡。虽然富特文格勒的指挥技术与今日的精确风格相去甚远,甚至被人描绘成为不停的颤抖,比如每次在重拍拍子上都是把几个动作连在一起,结果是一连串难以辨认的抖动,但他本身却有著一种难以说明的、磁石般的魔力及超人的音乐说服力,能凝聚、刺激乐团演奏出超过其本身水平的演奏。如此种种,均构成了他卓尔不凡、后人难以企及、模彷的独特风格。 A大调第七交响曲,作品第92号。首次公演于1813年12月8日。此曲虽然是无副标题的作品,但是人们通常喜欢把它称之为“舞蹈性的交响曲”、“舞蹈的颂赞”。在贝多芬所有没有副标题的交响曲当中,这部作品也是最受人欢迎的。它拥有贝多芬所写出的最著名的慢版乐章以及最著名的快板乐章,所以它的地位终究是九大交响曲中不可忽视的一部。 科里奥兰序曲,作品62,c小调,奏鸣曲式,以科里奥兰本人庄严的姿态开头,紧接着是他的愤怒不安,他愤怒的对抗被一个柔美的主题打断,形成传统奏鸣曲—快板曲式中的对比。这个主题可理解为科里奥兰亲人们的乞求。在发展部,表现了英雄内心的犹疑不决,内心的矛盾,荣誉的崩溃,以及不以苦乐为意的自我毁灭而获得的胜利。结尾,乐队渐渐沉浮在一片寂静之中。
70295
20世纪伟大指挥家《尤金·奥曼迪》
20世纪伟大指挥家《尤金·奥曼迪》
这张专辑是匈牙利裔美国籍指挥家尤金·奥曼迪的录音精选辑。参与演奏的乐团:费城交响乐团、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 尤金·奥曼迪(Eugene Ormandy,1899年11月18日-1985年3月12日)匈牙利裔美国籍指挥家。奥曼迪的指挥是建立在尊重古典传统和坚实浑厚而又细腻的演奏风格之上的,他的音乐既不飞扬浮躁,亦不畏首畏尾。尤其是指挥俄国作曲家的作品时,更是感人肺腑。 奥曼迪这位本世纪著名的、具有传奇色彩的指挥大师,从1936年开始担任费城交响乐团的音乐指导和常任指挥时起,一直到1980年因年龄和健康原因卸去该团常任指挥职务而退居二线时为止,整整和这个伟大的乐团合作了44年,而且在这奇迹般的44年里,奥曼迪既不像伯姆那样中间有过间断,也不像卡拉扬那样同时担任好几个乐团和歌剧院的常任指挥,他与费城交响乐团朝夕相处、紧密相连,从没有离开过一步,将自己毕生的心血全都投在了费城交响乐团身上,为这个具有光荣传统的乐团,在半个世纪中始终保持着少有的顶尖级乐团的水平,做出了无人可以取代的贡献。奥曼迪经过44年的执著奋斗,将费城交响乐团的声望提到了历史上空前未有的高度,使那无比迷人的“费城——奥曼迪之声”响彻在全世界的每个角落中。 奥曼迪的主要指挥风格是纯朴、精致、细腻和富有光彩,他对于精美润泽的音色和感情丰富的歌唱性,都有着敏感的要求和内在的体验。从指挥曲目上看,他是一位“广博性”的指挥家,但再从中仔细地观察一番,便能够体会到他对俄国作品的偏爱,在这些出色的俄国作品中,他找到一种能够与他内心感情进行直接交流的东西。一般来说,他对于柴科夫斯基、鲍罗丁、拉赫玛尼诺夫、普罗科菲耶夫和肖斯塔科维奇等作曲家的作品,有着极其深刻的理解和精辟的演释。他指挥的拉赫玛尼诺夫的交响曲,以无懈可击的艺术魔力,强烈地震憾着人们的心灵,使人们再一次感到了他那永恒的精神与崇高的品德。
63412
评论(0条)
快来抢沙发吧!
打开蜻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