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日记0503大本营风和日丽,积蓄体力,准备登顶

00:00
02:51
听完整版
主播信息
听夏伯渝和珠峰的故事

听夏伯渝和珠峰的故事

人人都是蜻蜓主播,欢迎关注听夏伯渝和珠峰的故事
关注
听夏伯渝和珠峰的故事
1740.1万
夏伯渝说,我恨珠峰,恨它冻掉了我的双脚。我也热爱珠峰,爱它是我梦想的原点。 截肢、癌症,命运一次次把他击倒,雪崩、地震,梦想一次次与他失之交臂,他却说,只要山还在那,他一定回来。 他是夏伯渝,他的所有努力,只为一个梦想——无腿也要登顶珠峰。 2016年4月,这位65岁老人再次启程,第四次出征珠峰。 一起为这位无腿的勇者壮行,向梦想的力量致敬!
APP内查看主播
大家都在听
健身饮食全集【食商】
健身饮食全集【食商】
第一章:能量守恒,能量摄入量和体重改变的速度 在这一章,也是本书最重要的一章,我们会学习到究竟如何确定每天应该摄入多少能量,以及在增肌或减脂阶段体重改变的合适速度是多少。 第二章:饮食中宏量营养素的摄入比例 当你已经解决总共应该吃多少的问题之后,接下来就需要考虑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这三大类主要的宏量营养素具体应该按照怎样的比例摄入的问题;还会讲到对于健康和营养吸收有影响的纤维素的相关知识。 第三章:微量营养素和水分摄入 本章会讲到微量营养素的种类及其重要性,并探讨如何通过日常的饮食来保证足够的摄取量,最后还会对每天水分的摄入量提出建议。 第四章:进食窗口期和频率 这里你会读到关于健身营养窗口期是否真实的存在,这个所谓窗口期到底能持续多长时间,每天、每周应该吃几顿饭比较合适,以及不同的进食频率对健身效果可能的影响。 第五章:补剂使用 在本书或许是最不重要的一章中,我们会关注到健身市场上琳琅满目的健身补剂,探讨哪些人,在什么阶段可以从哪些补剂中受益,由于这些想要掏空你钱包的补剂的类型和品种实在太过于庞大,我们还需要学着去了解哪些是真的有用的,哪些是没什么大用的,最后会给出相关补剂建议的摄入量供你参考选择。 第六章:健身营养学实践 在学习了健身营养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之后,我们用最后的篇幅探讨在实践中很多人都会面临的挑战以及应对的方式,这些挑战可能包括来自生活的压力,不得不面对的应酬,聚会等等。
8.8万28
皮亚蒂戈尔斯基《伟大的大提琴协奏曲》
皮亚蒂戈尔斯基《伟大的大提琴协奏曲》
这张专辑收录了大提琴家皮亚蒂戈尔斯基演奏的三部大提琴协奏曲:1、与奥曼迪指挥的费城管弦乐团合作,演奏德沃夏克《大提琴协奏曲》(1946.1.17录制)、布鲁赫《科尔尼德莱》按希伯莱曲调为大提琴与乐队而作的慢板(1947.12.28录制);2、与施托克指挥的芝加哥交响乐团合作,演奏圣-桑《第一大提琴协奏曲》(1940.3.6录制)。 格里高利·皮亚蒂戈尔斯基(Gregor Piatigorsky,1903-1976)美籍俄罗斯大提琴家。他的演奏风格既严格地忠实于原作,又富于俄罗斯民族的浪漫气质。他主张在感情、理智和技巧这三大演奏要素中,不应偏向于任何一个方面,而要力求完美、精确地反映作品的全部风貌和全部精神内涵。 德沃夏克《b小调大提琴协奏曲》作品104,作于1894-1895年,是德沃夏克为他的一位好朋友,大提琴家哈努斯维汉而作的。此曲不但是德沃夏克的代表作之一,而且也是少数几部广受世人喜爱的大提琴协奏曲杰作之一。这部协奏曲,其内容的深度、鲜明的形象以及交响发展的规模等方面,更接近于他的最后两部交响曲,无疑都是它的成功所在。此曲可以说是德沃夏克停留美国期间的最后巨构,曲中旋律优美,更由于写作于美国,把美国的地方色彩和波希米亚民谣曲调巧妙地融合起来,产生独特的魅力。表达了德沃夏克对祖国和人民命运的思念,还有他对初恋女友的哀悼,这些复杂的感情交织在一起,可以给人巨大的感动。 布鲁赫《科尔尼德莱》按希伯莱曲调为大提琴与乐队而作的慢板,作品47,作于1881年。这部作品以犹太人的希伯莱祷歌曲调为主题,所以又名《晚祷》。犹太人在赎罪节(9月末或10月初)开始之日,群聚于一堂,彻夜祷告,以赎一年之罪。“科尔尼德莱”是祷歌的第一句,意为“我辈都起誓”。作品由两大部分组成:第1部分,d小调,慢板,主题缓慢而沉重,在低音区吟诵,有一种沉郁悲伤的色彩;第2部分,D大调,主题舒展悠长,委婉如歌,明净而安宁,仿佛在歌颂神的恩泽与威力无比,充满对未来的希望。最后在幽寂的冥想气氛中结束。 圣-桑《a小调第一大提琴协奏曲》作品33,完成于1872年。此曲是圣-桑最著名的大提琴协奏曲。这部作品共分三部分,是采用整体合并成一个乐章,让各部分不间断地继续的形式。
2845
克莱伯《1949-1955录音集》
克莱伯《1949-1955录音集》
这套5CD合辑收录了指挥家埃里希·克莱伯与皇家音乐厅管弦乐团、维也纳爱乐乐团、科隆广播交响乐团、伦敦爱乐乐团合作,1949-1955年间的演奏录音。曲目包括贝多芬《第三、五、六、七、九交响曲》、韦伯《第一交响曲》、莫扎特《第39、40交响曲》、舒伯特《第九交响曲“伟大”》。 埃里希·克莱伯(Erich Kleiber,1890年8月5日-1956年1月27日)奥地利指挥家。有优异的节奏感,组织力强,是抒情风格的代表性指挥家,被认为是莫扎特、理查·斯特劳斯和贝尔格歌剧作品的杰出诠释者,他领导的柏林德国歌剧院在30年代达到了极高的世界声誉。同时,他指挥贝多芬、舒伯特等人的管弦乐也有极高的声誉,被称为“精巧细致的管弦乐指挥专家”。他指挥英国室内乐团演奏的蒙特威尔第与巴洛克作品,可堪称权威,而对巴洛克时期协奏曲的诠释尤其到位。埃里希·克莱伯之子卡洛斯·克莱伯也是20世纪一位卓有成就的指挥大师。 埃里希·克莱伯是20世纪为数不多可称得上伟大指挥家的人之一。他曾经说过一句话:音乐是给予每一个人的,就象太阳与空气一样。埃里希·克莱伯对于录音有着复杂的情感。一方面他认为演出者与听众之间存在着一种奇妙的关系。对他而言,录音只是一种贫乏的替代品:它让演出与独特的情绪僵化冻结,使得每一次聆听的感觉都一样,然而从来没有两个音乐演奏会是完全一样的。而另外一方面,他又颇有远见,他了解录音保存了音乐的演出,而且充满了娱乐性。 埃里希·克莱伯在演出前总是不厌其烦地钻研乐谱,演奏时严格遵循原谱指示,避免投入过多个人主观感情。他总能掌握住作品的整体性,以理性的态度寻求结构与情感要素的平衡,排斥错误的传统演奏方式。 在二战期间,埃里希·克莱伯曾经录制了许多78转的唱片,然而真正为他建立永久名声的录音却是他在战后为Decca唱片公司所录制的作品,也就是收录在这套合辑的录音。尽管这些录音还无法展现埃里希·克莱伯真正的音乐活力,却也让我们见证了他音乐生涯中所指挥作品的核心价值。
3.0万50
评论(0条)
快来抢沙发吧!
打开蜻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