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涛声依旧

96涛声依旧

最近节目(10)
作品列表(72)
古典音乐--其他乐器协奏曲
羽管键琴、管风琴、铜管乐器、木管乐器
古典音乐--莫扎特《夜曲/小夜曲/安魂》
6首夜曲、13首小夜曲、D小调安魂曲
古典音乐--莫扎特《舞曲集》
专辑收录莫扎特所作舞曲66首
古典音乐--莫扎特《钢琴变奏曲集》
莫扎特钢琴变奏曲
古典音乐--莫扎特《室内乐重奏曲集》
莫扎特钢琴、弦乐、管乐重奏曲
古典音乐--莫扎特《奏鸣曲集》
钢琴奏鸣曲 小提琴奏鸣曲 教堂奏鸣曲
古典音乐--莫扎特《协奏曲集》
莫扎特
轻音乐--埃里克·科茨作品集
埃里克·科茨 伊丽莎白组曲 四个世纪 又访伦敦
古典音乐--钢琴协奏曲
协奏曲因为有两种以上的音乐组织进行协作、演奏,所以成为器乐作品中最具戏剧效果的一种体裁。钢琴协奏曲是钢琴和乐队之间的协作贯穿整个作品,钢琴与乐队的关系在旋律的发展过程中互相作用所产生的丰富效果,就显得耐人寻味。如何去理解钢琴与乐队的关系,因此成了理解钢琴协奏曲的重要内容之一。
古典音乐--海顿清唱剧《创世纪》《四季》
《创世纪》这部清唱剧作品,用只有孩子和艺术家才能懂得的奇妙手法向我们展现了世界之创造及其创造物。由于某些原因和海顿两次访问英国,使得英国人完全了解了这种艺术形式,使这部清唱剧在英国极受欢迎。海顿在返回维也纳之后创作了这部《创世纪》(1797年—1798年),此时他已六十五岁左右了。 脚本以《 创世纪》和弥尔顿的《失乐园》为基础。但海顿并不是直接为弥尔顿的这首宏伟诗篇谱曲的,而为之谱曲的是他的脚本作家,冯·斯维腾男爵准备的德文译本,后来又按他所写的音乐再将德文翻译成了英文。也因此,弥尔顿诗篇中的崇高之处不可避免地失去了,它的地位由《创世纪》中选出的最好句子取代了,但还有许多地方不能令人满意。最近,新的译本开始取代原先的版本。绝大部分唱片都是用德文演唱的。为三位天使长——加百利(女高音)、优利尔(男高音)和拉斐尔(男低音)以及第三部分中的亚当和夏娃设计了宣叙调、独唱和重唱。天使长的声音不论是单独出现还是一起出现,都与代表天使们的合唱形成了鲜明对比。在较早的歌剧和清唱剧中,Recitativo Secco(干唱宣叙调)是一种音乐性朗诵的形式,它按照语言的音调进行,由拨弦古钢琴伴奏。作为对比,由乐队来伴奏的Recitativo Aceompagnato(伴奏式宣叙调) 有更多的旋律特点,使得它更具有表现力。 海顿的清唱剧《四季》虽然没有他的《创世纪》那么有名,但却更加优美质朴,具有一种人性的艺术光辉。 四个部分分别对应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风土人情和自然面貌,音乐中既有着当时维也纳古典乐派优美端庄的宫廷风格,又有着来自民间音乐的通俗元素。
古典音乐--海顿《交响曲全集》
104+3
古典音乐--海顿《钢琴、弦乐三重奏》
本专辑收录海顿钢琴三重奏43首,弦乐四重奏2首
古典音乐--海顿《协奏曲&24小步舞曲》
钢琴协奏曲 小提琴协奏曲 大提琴协奏曲 键盘协奏曲 24首小步舞曲
古典音乐--海顿《键盘奏鸣曲集》
66首键盘奏鸣曲
古典音乐--海顿《弦乐四重奏全集》
弦乐四重奏是一个音乐合奏由四个串玩家-2个小提琴播放器,一个中提琴播放机和大提琴 -或一个音乐作品写入到由这样的组中进行。弦乐四重奏是古典音乐中最著名的室内合奏之一; 从18世纪中叶开始,大多数主要作曲家都创作了弦乐四重奏。 弦乐四重奏由奥地利作曲家约瑟夫·海顿(Joseph Haydn)发展成现在的形式,从海顿开始,弦乐四重奏就被认为是一种享有盛誉的形式: 四位弦乐器演奏者的作品可以是任何形式。古典时期创作的四重奏通常有四个动作,它们的大型结构类似于交响曲: 第一乐章:进阶音调中的奏鸣曲形式、快板 第二乐章:在相关的键中慢节奏 第三乐章:补品调中的Minuet和Trio 第四乐章:回旋曲形式或奏鸣曲回旋曲形式
古典音乐--亨德尔《键盘作品集》
亨德尔 钢琴作品 大键琴作品
古典音乐-圆舞曲
圆舞曲(Waltz),有时音译为“华尔兹”,起源于奥地利和德国的连德勒舞,18世纪后半叶用于社交舞会,19世纪开始流行于西欧各国,它采用3/4拍,强调第一拍上的重音,旋律流畅,节奏明显,伴奏中每小节仅用一个和弦,由于舞蹈时需由两人成对旋转,因而被称为圆舞曲。
古典音乐--亨德尔《奏鸣曲集》
小提琴奏鸣曲10首、长笛奏鸣曲11首、竖笛奏鸣曲2首、双簧管奏鸣曲4首、三重奏鸣曲26首
古典音乐--亨德尔《协奏曲集》
大协奏曲、双簧管、管风琴协奏曲
古典音乐--巴赫“音乐的奉献&赋格艺术”
巴赫到了圣苏西宫后,腓特烈大帝向巴赫展示了刚刚引进的吉尔博曼钢琴(SILBERMANN)。 宫廷音乐会上腓特烈大帝给了巴赫一个音乐主题,希望老巴赫能够当场即兴对其来一个三声部的赋格变奏。当时的报告写道:“陛下听说巴赫已经到达,立刻亲自下令允许巴赫入宫。巴赫一到,便立即在钢琴前坐下来,弹奏一首赋格曲的主题,事前毫无演练。不仅使大帝十分满意,在场众人也无不瞠目结舌。巴赫本人觉得这首曲子的主题非常美丽,于是打算将来写成一首赋格曲,以供出版。” 回到莱比锡后,巴赫重新对大帝的主题进行变奏创作,将整个曲子按两首赋格曲(RICERCARE), 四乐章三重奏鸣曲和十首加农(CANON)的构成完成了整个曲子。巴赫在献词上所署名的时间正好是7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