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蕾丝《钢琴独奏录音全集》
8.3万

皮蕾丝《钢琴独奏录音全集》

为了庆贺皮蕾丝70岁生日,DG公司发行了这套20CD合辑,收录了皮蕾丝的全部独奏录音,包括巴赫、贝多芬、舒伯特的作品,以及她最擅长的莫扎特钢琴奏鸣曲、肖邦的夜曲。湖水般的清澈、诗人般的敏感,从皮蕾丝演奏的音乐里就能听出她的性格,不为名利所动,也并不积极扩充曲目。作为一个不常录音,现场演出也越来越少的艺术家,这套合辑对乐迷们而言非常珍贵。 皮蕾丝(Maria Joao Pires,1944-)葡萄牙女钢琴家。她的演奏,音色极美,又善于在节奏与分句处理上表现出细微的变化,其演奏的莫扎特、肖邦,都极具魅力。她和杜梅、王建一起,已形成室内乐的最佳搭档,其演绎的室内乐作品有一种清新的美感。 皮蕾丝在乐坛一开始就是凭着她音色优美、乐思纯净无瑕的莫扎特演奏受到瞩目。她和莫扎特的关连,或许只能以天赋来解释。因为她7岁的音乐会上就是弹奏莫扎特的钢琴协奏曲。不过这还不是她最早举行的独奏会,因为身为神童的她,5岁就开了第一场独奏会。因为她有着这样惊人的禀赋,葡萄牙政府在她9岁时就颁发青年音乐家奖章给她。而因为她杰出的天份,家人也非常注意她的音乐修养,让她在里斯本音乐院毕业后,立刻前往德国慕尼黑音乐院,投入钢琴家恩格尔的门下。恩格尔的影响对皮蕾丝肯定是很大的,因为恩格尔本人就是专精维也纳古典乐派演奏风格的莫扎特名家,他也为华纳灌录了莫扎特钢琴协奏曲和奏鸣曲全集的录音,是禀承维也纳钢琴学派的名家(恩格尔本人则是法国钢琴家科托的学生)。 皮蕾丝后来在1970年赢得布鲁赛尔为贝多芬诞生200周年纪念举行的贝多芬大赛首奖,也因此早期是以弹奏贝多芬闻名,同时在肖邦、巴赫和舒伯特(她为华纳录了许多舒伯特奏鸣曲)演奏上也相当受到好评,但后来她却因为灌录了一套莫扎特钢琴奏鸣曲全集(在欧洲也由法国华纳发行),成绩斐然而忽然被公认为莫扎特专家,这其实是她始料所未及的。但究其原因则不难了解,身为神童的皮蕾丝,早年在作曲上的训练给了她对音乐深入的认识,使她在演奏时不追求单纯的技巧为满足,而以探索音乐性灵层面为目标。她往往能从乐曲的结构去寻找乐曲的真义与美感方向,这也是为什么她会成为伟大莫扎特诠释者的原因,因为她所演奏的莫扎特,不仅仅有官能的美,还有一种结构上的平衡美。
节目(224)
批量下载
加载更多
主播信息
Love_small_cat

Love_small_cat

小喵陪你听古典 聆听美妙旋律、感受艺术真谛
关注
鲁杰罗·里奇《1950-1960年录音》
---
这套合辑收录了小提琴家鲁杰罗·里奇1950-1960年的演奏录音,包括帕格尼尼、拉威尔、理查·施特劳斯、韦伯、萨拉萨蒂、圣-桑、拉罗、欣德密特、普罗科菲耶夫、哈恰图良的小提琴作品。 鲁杰罗·里奇(Ruggiero Ricci,1918-2012)意大利裔美国小提琴家。里奇属于炫技型演奏家,爆发力强,有着惊人的速度和技巧。他演奏帕格尼尼、萨拉萨蒂等技巧性很强的作品,大都洒脱流畅、极为自如,颇具个人特色。 里奇纵横琴坛75载,以炉火纯青的琴技傲视群雄。作为帕格尼尼的忠实仰慕者,里奇在琴技上继承了意大利小提琴学派华丽、辉煌、快速运弓的技巧特点。他的演奏揉指技巧高深、运弓严谨、动作利落、爆发力强。他一般采用偏快的速度处理乐曲,以显示其无所不能的高超技艺。对于很多高难度快速的乐曲,有着非常好的处理,如萨拉萨蒂的《流浪者之歌》、帕格尼尼的24首《随想曲》。 里奇从小便被人誉为神童,11岁时就奉献了自己首次正式演出,演奏了门德尔松协奏曲,随后很快在卡内基音乐厅成功亮相。纵览近代小提琴演奏史,美国这片土地在早期发展阶段并没有太夺目的光环。比之强调音色甘美的法比学派、开阖大气的苏俄学派,以及讲究工整严谨的德奥学派,美国小提琴艺术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上世纪初欧洲小提琴教师被引进,上述几种成熟的小提琴流派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在新大陆被兼容并纳,才有了所谓的美国-犹太学派后来的兴起。其中,帕尔曼的恩师、亚美尼亚小提琴家加里米安是一位标志性的人物,但是在加里米安1936年移居美国之前,便已有一位杰出的小提琴教师成为小提琴技艺从古老的欧洲过渡到年轻美国的桥梁,他就是美国人路易斯·帕辛格,美国小提琴家鲁杰罗·里奇就是帕辛格的得意弟子之一。 从帕辛格上一代的蒂博和伊萨伊,到帕辛格下一代的里奇,法比学派竟然在三代人的传承之下呈现出了巨大的变化,今天观看里奇的演奏录像时,人们已经完全将他作为一位美国本土的“天才”看待,帕格尼尼的二十四首《随想曲》已然被里奇赋予了“开天辟地”的意味,小提琴艺术发展之变幻莫测可见一斑。
海因里希·涅高兹《涅高兹的艺术》
---
这张专辑是钢琴家涅高兹演奏舒曼、勃拉姆斯、拉赫玛尼诺夫的独奏作品。 海因里希·古斯塔沃维奇·涅高兹(Heinrich Gustavovich Neuhaus,1888年4月12日-1964年10月10日)出生于乌克兰基洛沃格勒市,前苏联著名钢琴家、举世公认的俄罗斯钢琴学派的创始人和卓越的音乐教育家。他以学识渊博、演奏富有情感、诗意和独特的见解而著称于世。涅高兹擅长演奏舒曼、肖邦和斯克里亚宾的钢琴作品,曾在一场音乐会上演奏德彪西的24首前奏曲而被后人广为传颂。特别是他在莫斯科音乐学院任教的42年中,辛勤的耕耘,为前苏联乃至世界培养了一批著名的世界级钢琴家,李赫特、吉列尔斯、加夫里洛夫、扎克、马里宁等都是他的学生。其影响之深广难以估量,以至乐迷们提起他的名字时,敬慕之情溢于言表。 涅高兹是一位得天独厚的艺术家。他具有崇高的感染力和奔放的热情,象他这样的钢琴家越来越少见了。他的内心感受丰富深邃,一切外在的东西都退居次要的地位。在他的演奏中我们找不到用陈规俗套来粉饰的空白点。他从不象匠人般墨守成规。他的演奏总是充满活力,其中既有极其清晰的思想,又有令人感动的深情;既有刻画分明的线条,又有生动如画的瞬间。这里没有刻板机械的表达,他所描绘的音乐形象都是灵活曼妙、优美动人的。 涅高兹从来也不用故意的夸张来破坏整个演奏。他的表演既不冷淡无情,但也不一味拘泥细节。他能不知不觉地从粗线条的刻画转入最细腻微小的色彩变化,而且前后浑然一体。他的处理手法非常自然,毫不勉强,无论是在主要的东西上,还是在个别细节上都有丰富的感情,而且表达得自然淳朴、得心应手。
塞戈维亚《1927-1939年吉他录音》
9
这张专辑是塞戈维亚1927-1939年的吉他演奏录音精选,收录了多位作曲家为吉他创作的乐曲或改编曲。塞戈维亚的演奏融合了浪漫主义和古典主义的特点。他擅长演绎索尔、阿尔贝尼斯等浪漫派作曲家的作品,同时也能够完美诠释巴赫等古典主义大师的作品。他的演奏充满激情,但又不失优雅和节制,这使他的音乐既具有浪漫主义的情感表达,又具备古典主义的严谨结构。
APP内查看主播
大家都在听
巴伦博伊姆《钢琴独奏录音辑》
巴伦博伊姆《钢琴独奏录音辑》
这套合辑是为庆祝钢琴大师巴伦博伊姆75岁生日而发行的。毫无疑问地,巴伦博伊姆是我们这个时代里,最有音乐天赋、资质最高、底蕴最深的音乐巨人之一。1942年出生于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家族是来自俄裔犹太移民,到巴伦博伊姆是第三代,因时代因素阿根廷当时是全世界犹太移民第三多的国家。巴伦博伊姆5岁随父亲习琴,7岁就在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初次登台演出,音乐神童声名远播。1954年才12岁便获邀前往欧洲,在维也纳、萨尔兹堡等地举办独奏会,更差点在晚年的富特文格勒指挥之下与柏林爱乐乐团合作。 1960、70年代青年才俊的巴伦博伊姆是当红的炸子鸡,与杰奎琳·杜普蕾的情史更是羡煞众人。琴艺了得的的他逐渐将触角伸到指挥界,在世界各大音乐重镇密集曝光。70年代中期,巴伦博伊姆开始指挥世界重要乐团,1975年巴伦博伊姆接下索尔蒂之棒成为巴黎交响乐团首席指挥,开启乐团编制内的长任指挥工作,1991年再度接下索尔蒂的位置继任芝加哥交响乐团首席指挥,1992年担任柏林国立歌剧院艺术总监至今,也曾两度指挥维也纳新年音乐会,更经常被邀请前往拜鲁特指挥瓦格纳音乐季,目前巴伦博伊姆也是史卡拉歌剧院音乐总监。 即便巴伦博伊姆在指挥台上的成就无数,他始终未曾忘情钢琴演奏事业,直到目前仍经常演出钢琴独奏会或协奏曲,是当今乐界少数真正能同时得意于指挥台与钢琴独奏事业的音乐家。
1.4万434
塞戈维亚的艺术
塞戈维亚的艺术
这张专辑是吉他大师塞戈维亚的精选辑,收录了他长达八十年音乐生涯中吉他演奏艺术的代表性录音。 贝多芬曾经说过,吉他是小型的管弦乐团。这句话所代表的,是吉他丰富细腻的音色表现力。印证在现代,吉他已经在各种音乐类型中,不管是古典、流行、爵士,都扮演着既关键又巧妙的角色。然而,其中又以古典吉他与西班牙吉他最为微妙。而在当代吉他演奏家之中,塞戈维亚的崇高地位,无人能出其右。许多杰出的作曲家,都曾经将吉他音乐作品题献给他。 十九世纪末,塞戈维亚出生于西班牙的格拉纳达,青少年时期对吉他产生浓厚兴趣,自此结下终身不解之缘,并且付出毕生心力,成为一代吉他宗师。塞戈维亚逝世时高龄九十八岁,长达八十年的音乐生涯中,致力于推广吉他音乐,甚至到了晚年,依然风尘仆仆飞往海外主持吉他大师班,在音乐史上,恐怕找不到第二个人像塞戈维亚一样,对于吉它具有如此深厚长远的影响力。 除了演奏标准的古典吉他作品之外,改编其他乐器曲目,也是塞戈维亚为了推广吉它音乐的创意手法与用心的其中一种途径。这张专辑中所收录的舒曼作品68《儿童钢琴曲集》,便是一个绝佳的示范。艾森席欧是二十世纪活跃于西班牙的作曲家,深受法雅影响,作品以吉他音乐见长,这张专辑里所收录的《米斯提卡组曲》,是艾森席欧颇受欢迎的吉他作品。 塞戈维亚与吉他的结缘毋宁说是天注定的。据他在自传里说,小时候伯父曾以吉他伴奏唱歌,并以他的小手在琴弦上拨弄以平息他的哭闹,那种亲切的触感即深植了他日后对吉他的热爱。由于父母反对,小塞戈维亚只好利用吃饭、睡觉的时间暗自学习,最后终于以他的音乐天赋自学成功。十五岁时,塞戈维亚在格拉达举行了他的第一次独奏会,马上震惊了乐坛,原来吉他是可以这么弹的。 美国著名作曲家、乐评家汤森曾这么说过:“讲到西班牙吉他,塞戈维亚是先知。”塞戈维亚让吉他这种人们认为不登大雅之堂的乐器登堂入室,而且也为吉他增加了不少曲目,影响不少音乐学子投入学习吉他的行列。塞戈维亚留下的录音不算多,而这套专辑精选出其中最能代表他演奏艺术的曲目,让现代爱乐者有机会领悟到塞戈维亚所言:“我是吉他,而吉他就是我。”的真义。
2.5万41
布赫宾德《巴赫、贝多芬、舒曼作品》
布赫宾德《巴赫、贝多芬、舒曼作品》
这张专辑是钢琴家布赫宾德演奏巴赫《第三英国组曲》、贝多芬《第23钢琴奏鸣曲》、舒曼《交响练习曲》。这是布赫宾德2004年7月在萨尔茨堡音乐节的现场演奏录音。布赫宾德的演奏以《热情奏鸣曲》为中心,并加入巴赫《英国组曲》和舒曼的作品,表现出同样高度的技巧和思想。 巴赫《g小调第三英国组曲》BWV 808,约作于1720-1722年,由六首舞曲组成:前奏曲、阿勒曼德、库朗特、萨拉班德、加沃特、基格。每段都优美如歌,其中加沃特舞曲被引用得最多,可以说是史上最动人的舞曲。这部组曲的所有乐思都跟G的小三和弦有关,它的原位是前奏曲的最初几个音符;它的倒影是阿勒曼德的最初几个音;它的转位形式是库朗特等舞曲的旋律骨干;加伏特是这母题的逆行后再倒影;基格把前奏曲的轮廓线音阶化;萨拉班德的骨干音则是它的移位。 贝多芬《f小调第二十三钢琴奏鸣曲》作品57,作于1806年,是贝多芬中期创作的杰作之一。由于此曲前后两个乐章有如暴风雨般万钧之势,充满激情的斗志和英雄的气概,出版商给与了《热情奏鸣曲》的别名,流传至今。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和莱茵河流域反封建运动对贝多芬的思想极有影响,自由、平等、博爱成为了他追求的理想目标。《热情奏鸣曲》在反映这一社会现实,表现社会矛盾冲突方面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同时在结构扩展、语汇创新和布局丰富诸方面也极大地推动了钢琴奏鸣曲体裁的发展。《热情奏鸣曲》不仅是贝多芬最有代表性的杰作,也是钢琴音乐史中占有最高峰的经典。 舒曼《交响练习曲》作品13,作于1834年。此曲是舒曼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其场面宏伟、气势磅礴,显露了他不凡的才华。这是他婚前的代表作,同时也是一次实验性极强的创作。此曲音乐元素丰富、旋律悦耳、技术难度高,可说是代表了当时钢琴技巧的最高水平,也是以后许多钢琴家爱不释手的珍品。
1.6万28
布伦德尔《Vox、Vanguard录音》
布伦德尔《Vox、Vanguard录音》
这套35CD合辑收录了钢琴家布伦德尔1955年-1975年间在Vox、Turnabout和Vanguard唱片公司的全部录音。当布伦德尔在2008年结束了他的公开表演生涯时,Brilliant Classics汇编了这套合辑,以表达对这位当代伟大的钢琴家的敬意。这些录音是在布伦德尔在加盟Philips唱片公司,达到他国际化演奏事业巅峰前录制的。从这些早期的录音中,可以感受到他那热情、生动、引人入胜的演奏风格,作为一个雄心勃勃的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布伦德尔的演奏比后期在Philips公司更流畅、更真实也更灵动。 阿尔弗雷德·布伦德尔(Alfred Brendel,1931-)奥地利钢琴家。布伦德尔是二战后老一代与中生代钢琴家之间承上启下的人物,他是战后成名的钢琴家中年龄较长者,至今已在舞台上驰骋了近半个世纪。演奏会上的布伦德尔很有特点,每次出场犹如宗教仪式一般,双眼仿佛瞪着天花板似地走到钢琴前,要等到观众席鸦雀无声时,才慢条斯理地开始演奏。但是,一旦开始演奏,就不再看观众席一眼了。当演奏到优雅微妙的乐段时,布伦德尔就忽而低下头注视键盘,忽而眼睛眺望虚空,嘴里无声地哼唱着流畅的音乐,像是深切地歌颂自然一般,此时的布伦德尔完全陶醉在自我的音乐中。不论有多少听众,他总是把他们与自己的音乐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演奏时犹如在与听众对话般地亲切而又富于说服力。他确信音乐具有内在的精神力量,惟有音乐的崇高表现才是与听众心灵的交流。他的录音非常多,许多作品都多次录音。特别是一些经典作品,几乎录音技术每有重大突破,他都要重录一次。 布伦德尔的演奏风格是继承德奥系的传统,注重结构、内在张力强。他知识广博、技术辉煌,对音色非常敏感,在处理装饰音和华彩乐段方面具有独到之处。他的演奏清纯隽永,音色变化细微,善于处理装饰音,注重情感、想象力丰富。他是学者型的钢琴家,对演奏的每一部作品都要潜心研究,深入探索,以揭示深刻的内涵。但他的演奏并不刻板,而是非常浪漫抒情。布伦德尔总是把自己的热情及幻想寄托在作品中,以发挥他的艺术精髓。他是一位诚实的钢琴家,可以说是目前钢琴家中精神派的代表人物。早先他在维也纳因弹奏李斯特作品而名盛一时,他的手指灵活、富有弹性,旋律的流动圆滑舒畅。能像布伦德尔那样把李斯特特有的甜美旋律表现得温暖飘香的钢琴家并不多见。
1.1万407